针灸、康复手法联合应用于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

2018-01-10 05:36安祯麟党玉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肌张力脑瘫智力

安祯麟 ,党玉兰

1.包头市第四医院中医科,内蒙古包头 014030;2.包头市第四医院康复科,内蒙古包头 014030

针灸、康复手法联合应用于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

安祯麟1,党玉兰2

1.包头市第四医院中医科,内蒙古包头 014030;2.包头市第四医院康复科,内蒙古包头 014030

目的观察针灸、康复手法联合应用于小儿脑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脑瘫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中医组(n=20)与常规组(n=20),中医组采用针灸、康复手法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中医组与常规组治疗效果。结果在疗程结束后,中医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功能发育指数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康复手法联合应用对小儿脑瘫治疗作用显著,可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改善患儿运动功能,值得推广与提倡。

针灸;康复手法;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小儿脑瘫是指患儿出现的非进行脑损伤,患病者存在中枢神经障碍、姿势发育障碍以及活动受限,如果不能在早期对患儿进行治疗,随着脑神经细胞的损伤,还会伴随视觉、听觉、言语障碍等症状,长此以往,会使患儿的功能异常形成习惯,最终已成终身残疾,不仅会对患儿自身带来终身严重影响,还会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据中美国际脑瘫研究院新近筛查显示:每年新增脑瘫患儿3万~6万,给社会医疗带来沉重负担。此次研究为了观察针灸、康复手法联合应用于小儿脑瘫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该院2年内收治的40例脑瘫患儿进行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脑瘫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中医组(n=20)与常规组(n=20),中医组患者男 11 例,女 9例,平均年龄(1.70±0.82)岁;脑瘫类型:痉挛型 8例,肌张力低下型5例,混合型4例,其他3例。常规组男10 例,女 10 例,平均年龄(1.73±0.81)岁;脑瘫类型:痉挛型7例,肌张力低下型5例,混合型5例,其他3例。对比两组脑瘫患儿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40例患儿均为婴儿期内出现中枢性瘫痪;②患儿脑瘫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姿势异常、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流涎、语言障碍等精神神经障碍[2]。

1.3 方法

中医组采用针灸、康复手法联合治疗。①针灸方法:依据针灸部位,选择适合的针,头部针刺选择1.5寸毫针,身体针刺选择普通针炙针。头部针刺时,取囟门前、枕骨后、头颞左、头颞右部位行针,与头皮呈15°进行,行针至针感没有滞涩感即可停针,留针2 h,每30 min行针1次;身体针刺,上肢瘫痪者取曲池、外关及合谷;下肢瘫痪者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及血海;久病体弱者选五脏背俞穴、背部督脉透穴;流涎者取上廉泉及地仓穴;听力障碍者取翳风、听宫及听会三穴位;语音障碍者取廉泉、哑门、照海及通里;吞咽困难者取上廉泉及天突穴;针炙的原则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位内留针30 min,1次/d。疗程为3个月。②康复手法:以中医推拿的揉、按、拍、捏、点、滚、扣和抖为主,给患儿的不同身体部位进行推拿按摩,促进患儿肢体肌张力的发育与恢复,循序渐进,配合游戏、玩具提高患儿的兴趣,锻炼患儿伸、抬、拿、抓等动作。连续治疗5次,休息2 d,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应用单纯药物治疗为主,改善脑部供血供氧、稳定脑症状,抑制脑异常发育。

1.4 指标观察

对比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发育指数(PDI)、智力发育指数(MDI)情况。

1.5 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借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中医组与常规组各组相关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疗程结束后,中医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功能发育指数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对比中医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功能发育指数(±s)

表1 对比中医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功能发育指数(±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中医组(n=20)常规组(n=20)t P 81.14±4.41 81.20±3.21 0.987>0.05 87.84±5.21 83.74±3.54 6.654<0.05 73.24±4.65 71.54±5.61 1.687>0.05 81.24±5.57 73.64±4.84 10.354<0.05

3 讨论

小儿脑瘫是一种小儿多发难治性疾病,也是儿童期主要致残性疾病之一,小儿脑瘫也是当今世界上疑难杂症之一[3]。近十几年来,我国每年新增脑瘫患儿数量大,脑瘫发病率居高不下,久治不愈,我国脑瘫患儿的致残率达到40%~52%。小儿脑瘫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依据小儿脑性瘫痪分型标准将其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大部分小儿脑瘫的临床症状是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痪,伴行走困难、头颈无法抬起、运动障碍明显,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和运动神经发育。

医学证实,0~6个月是治疗小儿脑瘫的最佳时期。我国中医学认为,小儿脑性瘫痪,病位在脑,属于“五软”、“五迟”的范畴[4]。对小儿脑瘫的治疗应以养血、祛瘀通络为原则,应用针灸治疗难谈,主要是采用头针和体针进行穴位刺激,促进脑部及肢体功能发育,针灸配合推拿康复手法,能更好的达到协同效应,是小儿脑瘫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5]。针灸在治疗小儿脑瘫时,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基础,行头针目的在于疏通经络、醒脑开窍,配用头部、四肢、躯干等穴位,发挥补益肝肾、振奋督阳的针刺效果,刺激相应部位产生兴奋,对上运动神经元及周围神经形成刺激,刺激机体肌张力恢复正常,加快机体调整恢复健康。在此次研究中,中医组的20例患儿接受针灸、中医推拿治疗,常规组的20例患儿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结果发现中医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功能发育指数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这也证实针灸及康复手法对治疗小儿脑瘫有一定效果,改善脑瘫语言障碍,尽早治疗,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恢复临界细胞的功能,改善肌张力,纠正异常姿势,促进患儿康复。

综上所述,小儿脑瘫病程越短,早期治疗效果越好,尽早治疗是小儿脑瘫的关键。针灸、康复手法联合应用对小儿脑瘫治疗作用显著,可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改善患儿运动功能,值得推广与提倡。

[1]贾明杰.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12(2)∶208-209.

[2]孔令霞.针灸配合康复手法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8(28)∶162-163.

[3]刘自强,赖兰娣.针灸和康复疗法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疗效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6(6)∶752-754.

[4]陈伟.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在治疗小儿脑瘫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22(3)∶134-135.

[5]陈白云,尚清.探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2)∶115-116.

R245

A

1004-6569(2017)06(b)-0180-02

安祯麟(1963-),男,内蒙古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

党玉兰(1975-),女,内蒙古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E-mail:13848291990@163.com。

2017-03-27)

猜你喜欢
肌张力脑瘫智力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欢乐智力谷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