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短跑技术若干问题的重新审视

2018-01-11 23:09吴墨松伍建峰
体育风尚 2018年2期

吴墨松?伍建峰

摘要:在对现代短跑技术进行研究和短跑训练教学中,关于起跑、加速跑和途中跑还有一些地方存在争议。本文基于短跑技术研究方面的结果,并结合自身多年短跑训练经验,就现代短跑技术的几个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关键词:现代短跑技术;起跑技术;加速跑技术;途中跑技术;重新审视

一、起跑技术

(一)蹲踞式技术

在起跑阶段,在听到枪响后运动员起跑时反应的速度会影响该运动员整个短跑过程的跑步节奏。在平常的短跑训练中,有关起跑时的蹲踞动作,运动员双腿的作用是否一样目前还存在不少争议。为了使运动员获得更快的反应速度,并有利于运动员整个短跑过程的动作节奏,蹲踞式起跑技术非常关键。从理论上看,人的肢体是受到大脑半球控制的,也就是左脑控制着右边肢体,右脑控制着左边肢体。就两个大脑半球而言,右脑的反应能力更敏捷,对信号具有更高的察觉能力;而左脑在执行肌肉力量时的能力较高。所以左腿放前右腿放后从理论上看是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减少反应时间的。另外,这一理论也被研究证实,且在正式的比赛中大多数运动员也采取“左前右后”的蹲踞方式。因此,在平常的短跑训练中,应该有意识地让运动员养成“左前右后”的起跑習惯。

(二)单脚蹬离和双脚同时蹬离

在短跑起跑阶段,起跑的作用是为了让运动员从静止状态迅速进入到身体动态平衡状态,所以需要有一个大的冲击力和初速度,也就是运动员在蹬离起跑器时应获得较大的垂直和水平两个力量,既从地面蹬离,又能快速推动身体向前。大多数运动员在训练时采取的单脚蹬离起跑器,也就是在听到枪响以后,前置支撑脚先迅速迈出步伐,然后通过积极伸腿和摆动腿来获得冲击力量和初速度。不过由于单脚离地,所以重心会提早向前倾斜,并不能将起跑和加速很好地衔接起来。所以,目前在短跑起跑训练中,运动员开始使用双脚蹬离起跑器的方式,双腿同时向前迈进并摆动腿,从而降低了每条腿的摆动幅度,避免身体过早向前倾斜,而且还能产生更大的冲击力。因此,在平常的训练中,教练员应教会运动员如何正确掌握和应用双脚蹬离起跑器技术,帮助运动员增加起跑的初速度,又能产生较大的动作冲击力。比如可以先通过双脚半蹲式前抛实心球等辅助类练习让运动员适应双脚蹬离的习惯。

二、加速跑技术

(一)增大步长和增加步频

从起跑阶段进入加速跑阶段,如何合理使用双脚的力量,是加快步伐还是加大步长更有助于提高速度是目前一直存在争议的地方。为了节省运动员力量,又能同时优化跑步节奏,提高全程短跑表现,达到跑步经济性的效果,对短跑加速跑中的步长和步频进行了探析。在世界级短跑比赛中发现,优秀的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最大速度普遍都低于

9m/s,但是他们会通过增大步长来帮助自己获得更大的动作加速度。也有研究证明,在能量消耗方面,当肌肉收缩速度增大1倍之后,身体的能量消耗就会增大7倍。也就是说如果在加速跑阶段,运动员通过增加步频、增快步伐速度的方式来获得动作加速度,就会使自己的能量消耗更快;而通过增大步长的方式却既能提高速度,又不用消耗太大的能量,为之后的途中跑储存能量,经济性更强。此外,当从蹬离起跑器进入加速阶段之后,如果突然增大步频,运动员的神级系统就会突然发放神经冲动,从而增加运动员的紧张感,这并不利于全程节奏的把控和优化表现。总之,在从蹬离起跑器进入加速跑阶段,增大步长比增加步频更有利于帮助运动员获得动作加速度,更加经济有效。但是注意在加速跑的第一二步应尽量控制步伐长度,否则会使身体重力过早地抬起。在实际训练中,教练员可以通过循序渐进慢慢引导的方式让运动员调整步伐长度和步频,使运动员渐渐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摇摆型步态和直线型步态

关于运动员蹬离起跑器之后进入加速跑阶段,运动员该采取怎样的步态模式,双脚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多少合适也是存在较多争议的地方。目前主要有两种观念:一种是脚触地点尽量接近身体的重心,步宽尽量缩小;另一种是触地点远离身体重心,步宽较大的方式。在对两种步态模式结合能量公式分析之后发现前一种直线型步态模式在达到相同速度的结果下,其需要的转动动能更多,而后一种摇摆型步态所需转动能量较小,也就是说摇摆型步伐能节省更多的能量。同样,如果两种步态模式消耗的转动能量基本一样,摇摆型步态在转动角度过程中获得的速度比直线型步态更快,有利于运动员迅速摆脱身体静止状态。但是,摇摆型步态的步宽较大,所以两侧损失的地反力量就比较大,这不利于运动员将两侧地反力量转化成水平速度。根据研究综述,在加速跑阶段,可以采用步宽大的摇摆型步态来帮助运动员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但是进入到途中跑之后可以改用步宽小的直线型步态来降低两侧地反力量的损失。

三、途中跑技术

弹簧质点技术指的是在脚触地之后,地心引力拉动运动员身体重心向下,肌肉压缩肌肉中的弹性被拉长从而存储弹性势能,当触地驱动之后,肌肉中的弹性势能又被释放,身体重心向上,身体向前移动。为了让运动员获得更好的整体表现,优化力量输出,提高跑步的经济性,教练员会在日常训练中加入大量的杠铃深蹲训练来提高髋部肌肉力量。但是也有研究人员认为优秀短跑运动员在触地前通过抬高膝盖,在触地后降低小腿摆动幅度来提高对地面的冲击力,在触地时力量的输出和传递上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不过该技术对运动员髋部的灵活性、柔韧性、屈肌力量等有更高要求,因此,在训练中可以通过加强跨步跳、弹力带屈髋练习等来帮助运动员掌握非对称反弹技术。

四、结语

本文对现代短跑技术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在分析探讨中发现:在起跑阶段,采取“左前右后”的策略可以提高运动员反应速度,双脚同时蹬离地面比单脚蹬离地面要更容易产生动作冲量;在加速跑阶段,增大步长可以提高跑步的经济性,摇摆型的步态比直线型的步态更有利于提高速度;在途中跑阶段,非对称反弹技术比弹簧-质点技术能产生更大的地反力。

参考文献:

[1]姜自立,李庆,草人天. 对现代短跑技术若干问题的重新审视[J]. 体育学刊,2016(04):6-11.

[2]鲍铮. 现代短跑技术[J]. 小作家选刊,2012(04):104-105.

[3]欧健华.现代短跑技术特点探讨[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0(18).

(作者单位:吉安市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