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想象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效果观察

2018-01-11 05:27赵光标植梧倍
关键词:步行康复训练下肢

赵光标 李 健 植梧倍

(信宜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信宜 525300)

运动想象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效果观察

赵光标 李 健 植梧倍

(信宜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信宜 525300)

目的 探讨分析运动想象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综合康复训练、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AC步行功能分级,FMA、BBS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AC步行功能分级,FMA、BB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步行功能显著改善,且观察组34例(80.95%)患者完全独立步行,对照组17例(40.48%)患者完全独立步行,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BS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FMA、BBS量表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想象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运动想象;下肢康复机器人;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一旦发病,患者出现肢体活动、言语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对康复治疗的效果造成影响,功能康复效果降低,病程延长,患者康复的主动性受到影响,生活自理能力严重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1]。统计显示,50%的脑卒中患者康复3个月后可以恢复独立行走,但是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自身虚弱、肌力和平衡能力差等因素影响步行训练的效果,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由于运动模式存在异常,正常的步行训练也难以完成[2]。目前临床上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较多,尤其是综合康复训练和康复机器人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一定的疗效,运动想象治疗是近年来提出的运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的方法,其具备廉价、简单、对场地要求低等优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运动想象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头颅CT或者MRI检查均确诊为脑卒中,符合1995 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未发现明显的感觉、认知和智力障碍,运动视觉想象问卷(KVIQ)评分>25 分,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4分,卡恩-戈德法布试验结果>5 分,排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心力衰竭、痴呆、抑郁症,言语障碍、骨性关节病、血肿未完全吸收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基本信息见表1,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综合康复训练、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具体方法:(1)综合康复训练:运用Bobath、PNF等神经促通技术对患侧肢体进行躯干和盆骨、髋关节、膝关节控制,坐位、站立平衡,床上翻身转移,踝背屈诱发,良肢位的摆放,步行等功能进行训练,频率为45 min/次,6次/周,连续治疗6周[4];(2)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设备: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1(广州一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产品),患者平躺于设备上,使用减重绑带和固定绑带固定好患者,设定训练参数:50步/min,训练时间20 min,左右膝关节踏步时关节活动范围0~25°,下肢肌张力敏感度为中度,调节站立床的倾斜角度(0~90°),第一次训练为30°,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增加5~10°/次,最大倾斜角为80°设定参数完毕后开始训练,首先进行原地踏步训练,观察到显示屏的人物跳跃动作时与患者的运动关联,每次跨栏成功得10分,治疗结束后计算总得分,鼓励患者下次训练时获得更高的分数[5]。

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治疗,患者处于安静的房间内,平躺于床上,闭目养神,全身放松2 min,治疗师语言刺激患者激发其最大的想象力,让患者想象进行躯干和盆骨、髋关节、膝关节控制,坐位、站立平衡,床上翻身转移,踝背屈诱发,良肢位的摆放,步行等功能训练,处于草地、楼梯、斜坡、街道、沙滩等环境中行走,持续想象时间控制在20 min左右,治疗师指导患者脱离想象的环境,回归现实,最后倒数10个数,睁开眼睛运动想象训练结束[6]。

1.3观察指标

(1)FAC步行功能分级: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0级:完全不能步行,需要2个人协助;1级:需要1个人帮助能够行走;2级:需要1个人间断的接触帮助行走;3级:需要1个人语言指导,但是接触行走;4级:平地上行走不需要人帮助,楼梯、斜坡时人帮助;5级:完全独立行走;3级以上为独立步行[7]。(2)FMA量表:评价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上下肢运动总积分34分),包含上肢-坐位和下肢-仰卧位两个部分内容。(3)BBS量表:评估中风病人、神经疾病患者、老年人平衡能力及预测跌倒风险等,0~20:须用轮椅,高危摔倒风险;21~40,辅助下步行,中度摔倒风险;41~56,完全独立。

1.4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AC步行功能分级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AC步行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步行功能显著改善,且观察组34例(80.95%)患者完全独立步行,对照组17例(40.48%)患者完全独立步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AC步行功能分级比较[n(%)]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BBS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B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BS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FMA、BBS量表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BBS量表评分比较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肢体功能的障碍是最为常见的功能障碍,损伤上运动神经元,引起患者偏瘫,正常患者原始的、抑制的、低位中枢的运动反射释放,运动模式出现异常,患者肢体的肌张力不断增高,肌群间协调发生紊乱,共同运动、紧张性反射等脊髓水平的异常运动形式频繁出现,患者出现偏瘫,造成其不同程度的步行和转移功能障碍,因此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的首要目标是恢复步行和转移功能[8]。

目前临床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的方法较多,且均有一定的疗效。而近年来,随着康复工程学的不断发展,下肢康复机器人逐渐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受到国内外康复治疗师的关注。下肢康复机器人操作简单,一名康复治疗师便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患者在重复、高强度、长时间的模拟行走训练中体验交互式游戏模式带来的乐趣。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站立角度、双足负重的重量、膝关节活动度等实时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训练的参数。早期康复训练的患者下肢的负重能力弱、平衡能力降低、运动模式异常显著,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逐步纠正患者的姿势,促进下肢感觉的恢复,膝、踝关节的活动度不断提高,同时下肢痉挛的症状缓解[9]。下肢康复机器人可使患者下肢负重步行训练的时间提前,及早促进其进行正常人的步行运动训练模式。

运动想象治疗是指导患者的大脑有意识的模拟处于不同的环境中训练某一动作,而患者没有肢体的活动[10]。刚开始运动想象疗法主要是用于体育领域,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想象治疗后体育成绩能够有明显的提高。上世纪90年代,逐渐由临床医生将运动想象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简单的安静环境中即可完成整个治疗,无需特殊的治疗设备和场地,患者后期在家中在家属的指导下也能完成训练,简单且经济效益高。运动想象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手段,其对上肢功能障碍的训练效果已经得到了证实,而对于下肢功能障碍的训练较少,并且运动想象治疗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康复训练治疗方法,需要与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其治疗效果[11]。

本研究显示,运动想象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的患者FAC步行功能分级改善显著,80.95%的患者能够独立步行,而对照组康复训练后仅有40.48%患者能够独立行走,并且联合康复训练的患者FMA、BBS评分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运动想象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1] 谢欲晓,白伟,张羽.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4,16(2):5-8.

[2] 符俏,陈文远,喻锦成,等.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25(1):53-55.

[3] Guralnik JM,Ferrucci L,Balfour JL,et al.Progressive versus catastrophic loss of the ability to walk: impl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mobility loss[J].J Am Geriatr Soc,2013,49(11):1463 -1470.

[4] Mehrholz J,Wagner K,Rutte K,et al.Predictive validityandresponsiveness of the 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inhemiparetic patients after stroke[J].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7,88(10):1314-1319.

[5] 武丽芳,董秀兰.脑卒中偏瘫早期的康复治疗进展[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30(2):183 -185

[6] Alcobendas-Maestro M,Esclarín-Ruz A,Casado-Lopez RM,et al.Lokomat robotic-assisted versus overground training within 3 to 6 months of incomplete spinal cord les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2012,26(9):1058-1063.

[7] Lafleur MF,Jackson PL,Richards C,et al.Motor learning produces parallel dynamic functional changes during the execution and imagination of sequential foot movements[J].Neuroimage,2012,16(1):142-157.

[8] Dickstein R,Dunsky A,Marcovitz E.Motor imagery for gait rehabilitation in post- stroke hemiparesis[J].Phys Ther,2014,84(12):1167-1177.

[9] 王俊,廖麟荣,杨振辉,等.运动想象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6):56-58.

[10] 过筠, 章惠英, 章雅青,等.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10):1231-1232.

[11] 王盛强,黄杰,高春华,等.运动想象疗法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1):1265-1268.

The effect of exercise imagination combined with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robot training on stroke patients

ZHAO Guang-biao Li Jian ZHI Wu-bei

(Dept.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yi City,Xinyi 5253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xercise imagination combined with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robot training o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Eighty-four 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select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andomly.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ere given drug treatment,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robot training. FART, FMA and BBS scal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MA and BB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walking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80.9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scores of FMA and BB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17 patients (40.48%)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FMA and BB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ports imagination combined with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robot training improves the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the performance of lower limb dysfunction and their quality of life, which is worthy of extensive promotion.

motor imagination;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robots; stroke

赵光标(1980—),男,广东信宜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康复工作。

R493

A

1004-7115(2018)01-0035-03

10.3969/j.issn.1004-7115.2018.01.010

2017-10-26)

猜你喜欢
步行康复训练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步行回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从步行到奔跑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