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

2018-01-11 05:27孙锦海
关键词:经胸乳突前缘

孙锦海

(英德市中医院,广东 英德 513000)

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

孙锦海

(英德市中医院,广东 英德 513000)

目的 探讨分析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9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经胸锁乳突肌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经颈白线入路甲状腺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引流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减少,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有利于术后恢复且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安全性较高。

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甲状腺切除;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颈部最常见的肿瘤,大多数甲状腺肿瘤为良性病变,但是肿瘤占位会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颈部不适等临床症状[1]。目前对于甲状腺肿瘤的治疗仍然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手术将颈白线切开暴露患者的甲状腺侧面和背面,手术视野较差,将带状肌切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颈部功能恢复较慢,并且存在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损伤喉返神经等弊端,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2]。本研究观察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甲乳外科收治的9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经过甲状腺抗体、超声、激素及细胞穿刺活检均证实为甲状腺良性肿瘤,排除严重器质性病变、精神障碍、颈部手术史、哺乳期和妊娠期妇女、传染性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男12例,女44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0.98±9.56)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3.02±0.96)年,肿瘤直径0.68~5.12 cm,平均直径(3.58±0.69)cm,单侧甲状腺结节39例,双侧甲状腺结节17例。对照组患者男8例,女32例,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40.79±9.21)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3.11±0.84)年,肿瘤直径0.67~5.09 cm,平均直径(3.46±0.41)cm,单侧甲状腺结节30例,双侧甲状腺结节1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手术方法 观察组:经胸锁乳突肌入路手术治疗。患者入室后给予静脉麻醉,取仰卧位并将患者的肩部垫高,经胸锁乳肌前缘入路,在胸骨切迹的位置做弧形领式切口,将患者的皮肤、皮下组织依次切开,采用钝性分离的方法将颈阔肌分离,上部达到甲状软骨切迹,下部达到胸骨切迹,两侧达到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深部使用电切刀将皮瓣分离,而后沿着胸锁乳突肌内侧缘从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锁关节将筋膜切开,深面的颈前肌群的疏松间隙和两侧胸锁乳突肌要逐层分离,将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向内侧牵拉,同时将胸锁乳突肌向外牵拉,将甲状腺叶及肿瘤充分暴露,扎断血管后行甲状腺全切或者次全切,手术当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止血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对照组:经颈白线入路甲状腺切除治疗,若患者的肿瘤体积较大则需要将同侧的颈前带状肌切除。患者入室后给予静脉麻醉,取仰卧位并将患者的肩部垫高,在胸骨切迹上两横指的位置沿着皮纹做切口,将患者的皮肤、皮下组织依次切开,采用钝性分离的方法将颈阔肌分离,上部达到甲状软骨切迹,下部达到胸骨切迹,两侧达到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深部使用电切刀将皮瓣分离,将颈前浅静脉缝扎,由颈白线纵向切开直达甲状腺外科囊,切断双侧颈前肌群,向上下翻转,游离甲状腺叶后将肿瘤及甲状腺切除,止血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引流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2.2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缩短,引流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甲状腺肿瘤的治疗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经颈白线入路手术将带状肌切断做钝性分离,游离并暴露甲状腺后做甲状腺次全或者全切除,部分患者的肿瘤体积较大并且靠近上段,手术视野较差,凭借经验进行分离容易出现出血和损伤神经,将颈前静脉缝扎,横断颈前肌肉群,但是在切断带状肌时会有鲜血渗出,视野被染红更加无法观察解剖结构,加大对患者的创伤、术中出血量增加及粘连切口等,并且手术需要缝扎颈浅静脉,造成切口处的皮肤水肿,手术切口的美观受到影响。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手术不需要切断带状肌就可以充分暴露患者的甲状腺和甲状腺肿瘤,对患者的创伤小,出血量少,切口粘连、吞咽不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3]。

本研究显示,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可以起到缩短手术路径、手术时间的作用;另外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治疗的患者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可显著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安全性方面,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36%,而颈白线入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9.51%,提示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安全性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治疗甲状腺肿瘤可提高临床疗效,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恢复快,美容效果好,与传统颈白线切口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直达患者甲状腺被膜,手术路径缩短,从而减少手术时间;(2)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进行手术视野清晰,组织解剖结构分明,颈前肌肉和胸锁乳突肌不需过分牵拉,减少损伤,手术及术后出血减少,加快组织愈合,促进患者恢复[4];(3)无需切开颈白线,颈阔肌与颈浅筋膜间隙在术后能够融合在一起,皮肤平整,不存在粘连,美学效果较好;(4)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进行手术是顺皮纹切开皮肤,切口较为平整,手术后恢复快,瘢痕小;(5)手术过程中无需缝扎颈前静脉,也不需要切断上缘浅静脉,术后不影响淋巴回流,患者的舒适度显著提高;(6)手术过程不需缝合横断肌肉,因此术后不会造成切口高突的现象,患者术后颈前肌群断面与皮肤不存在粘连的现象,颈前肌群的功能不受影响,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5]。

综上所述,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有利于术后恢复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1] 傅文杰,王荣,薛彦俊.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径路甲状腺叶切除的体会[J].武警医学,2015,16(12):921-922.

[2] 杜果城,郭黎,任明扬,等.局麻下经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体会[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17(8):783-784.

[3] 闫引生,裴宏文,樵小健.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径路行甲状腺切除术的体会[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19(11):1257-1258.

[4] 高砚春.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径路行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168-169.

[5] 李英杰,李宁,周鹏.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甲状腺切除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8):135-136.

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清科字(2008)37号)。

孙锦海(1971—),男,湖南石门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外科治疗工作。

R736.1

B

1004-7115(2018)01-0053-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8.01.016

2017-10-10)

猜你喜欢
经胸乳突前缘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与常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深水沉积研究进展及前缘问题
前缘
经胸乳入路腔镜术与传统开放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对比
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