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信息技术新旧知识联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2018-01-11 09:25郑仁凯汤岚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旧知新旧工具

郑仁凯 汤岚琛

学习要注重新旧知识联系,这看似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其新旧知识联系明显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新旧知识联系,有其独特之处,且新旧知识联系,就其本身来说,就是一种思维品质。而如何解决问题,关键就在于思维。因此,让学生掌握新旧知识联系,提升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是教师教学基本功之一,有必要为之再一谈。

● 信息技术学科新旧知识联系的特殊性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侧重通过技术操作、技术体验、技术表达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和提升解决问题思维品质的学科。很多“技术”都是独立存在的,没有依附和被依附关系,以积木“积件”的方式存在,不同思维就有不同的调用方式。构思设计制作完成一件作品,完全可以“条条道路通罗马”,也就是采用不同的思维来实现,这就是信息技术有别于,甚至颠覆于传统学科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学科知识“新”与“旧”的特殊性。它的知识没有谁一定“新”,没有谁一定“旧”的问题,也就没有了一定要“先学谁”,然后才能“后学谁”的逻辑性、层次性和递进性的问题;先学了哪个知识,那个知识就成了旧知,后学了哪个知识,那个知识就成了新知。不像数学知识逻辑性那么强,系统性那么完整,前后连贯性那么紧凑,新旧知识不能颠倒。例如,数学只能先学“加法”,才能学“乘法”,二者不能颠倒过来。而信息技术学科,你可以先学习画图软件,也可以先学习Word软件;你可以先学习绘图,也可以先学习打字,没有一定先后关系。即使你在创作一件作品时,也可以先做这,也可以先做那,大部分时候不矛盾不冲突,没有对错之分,而只有思维和方法的优劣之分。这就决定了学科教学中注重运用新旧知识联系的侧重点,在于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体味思维活动之愉悦,达“告诸往而知来者”境界。

● 思维品质的内涵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独创性、广度、深度、灵活性等方面。思维的独创性是指个体思维活动的创新精神或创造性特征。思维的广度是指要善于运用联系的方法,围绕某个事物或问题进行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的研究。思维的深度是指思考问题分析事物的深刻程度,遇到新事物或新问题时,首先会仔细观察,然后分析思考;善于概括归类,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表现为迁移能力强,善于组合分析,思维结果往往是合理而又灵活的结论。

● 重视新旧知识联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四种策略

1.借鉴其他学科旧知,启迪学生新知思维的独创性

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这样的学习支架来促进本学科新知学习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及思维品质的提升。如某美术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主题与背景》时,先出示了一幅“刘翔在奔跑”的画面(背景是空白的),问学生“刘翔为什么奔跑”,学生由于受到定勢思维的影响,自然而然地说出奔跑的主题,回答“刘翔在110米栏跨栏赛跑”;紧接着,教师补充“一只在追赶刘翔的老虎”的背景画面,学生哄然大笑;再紧接着,教师还是出示一幅“刘翔在奔跑”的画面(背景还是空白的),再问学生“刘翔为什么奔跑”,这时候学生思维活跃,回答可谓精彩纷呈,各自添加上不同的背景,表达出不一样的有趣的主题,很好地诠释了主题与背景的关系,为接下来“一只螃蟹位于A4纸张中心”半成品添加适当的背景,表达一个有趣生动主题的作品创作,打开了一扇很好的思维之窗。这种新旧知识联系半成品加工的发散、想象、灵感、转化等思维的运用,可以预见学生创作的作品都很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信息技术教师在类似的绘画、板报、宣传画等作品创作类“新知识”学习中,完全可以借鉴上述“旧知识”思维,增强作品的主题性、趣味性和故事性,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动品质,从而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2.关注不同软件同一技术异同点的新旧知识联系,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不同软件同一技术的异同点,恰是新旧知识的联系之处,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例如,学生在探究学习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拼图形 比创意》Word软件自选图形“旋转”时,教师勾起学生对Windows附件中的画图软件图形旋转的回忆。学生通过温故,知道画图软件图形只能向右或向左旋转90度,或旋转180度,或垂直翻转,或水平翻转,却不能任意旋转角度,感受到这个画图软件在这方面不大好用的旧知,引出“Word软件中对图形的旋转又会怎样”的新知。这样,学生在探究中通过横向对比、推理、批判、求证等思维的运用,会加深对不同软件同一技术新旧知识联系的理解、融会与贯通,在今后类似的技术处理中会学会根据目标来选择适合的软件进行技术加工与处理。

3.抓住同软件不同技术强相似性的新旧知识联系,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

信息技术许多“独立知识”之间具有很强的相似性,软件与软件之间,工具与工具之间,方法与方法之间,都有很强的互通性、可迁移性,正好提供了新旧知识联系,有利于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例如,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制作学习摘录卡》在对文字属性或段落属性的逐一设置中提及“格式刷”工具便捷性的运用。教材中只提到它可以改变文字的属性。既然它可以改变文字属性,那么它可以改变文字的段落属性吗?可以改变图片或者图形的属性吗?若可以,那怎么改变?我们之前学了“复制”“粘贴”的命令,复制内容一次之后,就可以粘贴内容无数次,那“格式刷”也可以吗?它粘贴的是什么?是内容吗,还是格式属性?复制粘贴的快捷键是Ctrl+C和Ctrl+V,那格式刷的快捷键是什么呢?(Ctrl+Shift+C,Ctrl+Shift+V)提出这一系列基于新旧知识强相似性联系的问题,很自然地就将直觉、跳跃、纵向、集中、归纳等思维融入其中。

教师经常这样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就会像河流一样,遇到宽广处,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遇到水深之处,自然就会沉下来。学生今后学习的思维点、思维面、思维方向就不会太窄,思维的维度就不会只是一维,可能是二维,甚至是三维,是立体的思维,就善于举一反三。

4.巧用不同技术组合创新的新旧知识联系,培育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不同技术组合优势,组合创新,完全可以形成新旧知识联系,蕴含着思维的火花,正是教师启迪引领学生思维灵活发展的好去处。例如,在画图软件中要绘制一个“田”字格,学生巧妙组合运用不同工具和不同方法的新旧知识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利用“直线工具”这个旧知,绘制六条线段来完成;有的学生利用直线工具绘制一条线段,再通过“复制”和“旋转”这两个旧知工具来辅助配合完成;有的学生利用Shift+“矩形工具”这个新知,绘制四个“口”来完成;有的学生利用Shift+“矩形工具”这个新知来绘制一个“口”,再通过复制工具旧知,复制三个“口”来完成;还有学生利用Shift+“矩形工具”绘制一个大“口”,再利用直线工具绘制两条线段来辅助配合完成。教师要及时将这些有个性的纵向思维加以呈现,让学生讨论、比较、总结,自己悟出创作思维的灵活性。这样,分解、综合、交叉、渗透、求异、求证、辩证等思维都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

● 结束语

总之,每种思维都有它的长项和弱项。横向思维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的广度、宽度,但深度不够,而纵向思维在思维深度的挖掘上正好是强项。上述提及的批判、求异、求证、想象、分解、推理、直觉、归纳、集中、跳跃、灵感、对比、交叉、转化、渗透、组合、辩证、综合等思维,还有诸如演绎、侧向、逆向、统摄、幻想、平行、核心、虚拟、收敛等思维,都值得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探索,加以渗透。新知识的学习要源于旧知识,又要高于旧知识的认知,但仅此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在新旧知识联系的同化与顺应中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旧知新旧工具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人间最美半新旧
岁末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新旧《中小学生守则》透析
当NSX遇上NSX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