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环境中的理解性学习活动设计

2018-01-11 09:25张婉蓉孔丽丽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

张婉蓉 孔丽丽

摘要:本文首先对理解性教学以及混合式学习进行了简要阐述,阐明用理解性教学指导混合式学习的优势,接着介绍了混合式学习中学习活动的设计流程,以及用理解性教学设计框架实现混合式学习活动的过程,并以“教育技术导论”课程中“学习理论”章节为例对学习活动进行了设计和组织,最后对设计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总结,旨在为以后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中开展理解性学习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理解性教学;混合式学习环境;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24-0109-04

● 引言

随着慕课、网络公开课、精品课程的大规模建设以及在线学习平台环境的功能日趋完善,将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如基于MOOC、SPOC的混合课程等)也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得到了积极的探索和应用,在美国新媒体联盟连续四年(2014—2017年)发布的《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中,混合式学习模式一直被列为短期内会对高等教育带来影响的关键趋势。[1]由此可见,混合式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的必然趋势。而在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混合式学习活动,最终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如今,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因此,教学设计理论也必须从关注教学形式、注重巩固性教学的模式向以理解为目标的教学设计转变。[2]同样,在理解性教学设计中,组织理解性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中,如何设计理解性学习活动,支持学生的理解性學习呢?这正是本文所要尝试回答的问题。

● 理解性教学和混合式学习

1.理解性教学的思想

对于“理解”的概念解读,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表征观。此种观点认为“理解”是指人的知识结构上的变化(或叫完善),是一种内隐的心理变化。另一种是实作观。即认为“理解”是指人会迁移到新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此种观点认为“理解”是外显的行为表现。[3]关于理解与学习的关系,理解性教学认为,“学习与理解紧密联系,理解体现着学习的内涵,学习结果反映了理解程度。教学应该围绕促进学生的理解而设计”。[4]理解性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设计理解性教学时需要明确三个内容:学生要理解什么?怎么促进学生理解?怎么评价学生是否理解?首先,威斯克认为“衍生性的课题就是值得理解的课题”。[5]陈明选教授(2008)对衍生性课题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说明。[6]他认为,衍生性课题具有四个特征:在学科中占有核心地位、能激发学生兴趣及便于多元化学习、使教师感到有兴趣、课题具有相关性和联系性。衍生性课题的确定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对整个教学内容有系统全面的把握,对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教学重难点有清晰的认识。其次,关于如何促进学生理解和如何知道学生理解了什么,陈明选教授提出了比较核心的三点:确定理解的目标、显示理解的表现和持续的评估。因此,陈明选教授总结出以理解为目标的教学框架主要由衍生性的课题、有关理解的目标、显示理解的表现、持续的评估四个要素构成。

2.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

关于混合式学习,国内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过比较广泛认可的,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柯蒂斯·邦克教授在他编著的《混合学习手册》中曾对混合学习作过的一个界定: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a Combination of Face-to-face Instruction with Online Learning)。[7]学习活动是指学习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学习群体包括学习伙伴和教师等为了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操作总和。学习目标、活动任务和学习评价是学习活动的核心要素。其中,学习目标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指导,整个学习活动就是围绕达到学习目标而开展的,判断一个学习活动是否有效,就要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活动任务是把学习目标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操作;学习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促使着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学习目标。所以,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学习评价是学习活动的关键要素,在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时,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学习评价三者缺一不可。

黄荣怀教授认为,活动设计在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中占有特殊且重要的地位,是混合式学习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8]因此教师需要对学习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有效的组织,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他认为各个单元活动由“活动导入”“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与分享”四个环节构成。四环节的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3.混合式学习环境中的理解性学习活动设计

陈明选教授(2014)提出理解性教学的框架:设置衍生性问题、确定理解的目标、创建理解性教学环境、组织理解性活动、呈现理解的表现和持续的评估(如图2左)。[9]这一框架为理解性教学设计的实施提供了指导。

笔者认为,理解性学习活动是理解性教学的主体。首先,它是理解性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也是后续持续的评估所要依附的过程。此外,创设理解的活动,一是要支持学生的理解的过程,二是支持学生理解的呈现。所以呈现理解的表现也可以包含在理解性活动中。

柯清超(2008)指出,活动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活动目标的设计、活动资源的设计、活动的组织和活动评价等(如上页图2右)。[10]

对比左右两边的框架流程可以看出,活动设计的过程可以完全融入到理解性教学设计框架中来。

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中,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设计理解性学习活动是需要深入研究的。笔者认为,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中,理解性教学设计框架中的后面4个步骤可以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中开展,并将混合式学习环境界定为物理实体课堂和网络学习平台的混合环境。因此,笔者设计了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中的理解性教学设计模型,如上页图3所示。

在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分析的基础上,笔者首先设置了衍生性问题,并确定学生需要理解的目标。然后在混合式学习环境(理解性学习环境)中开展理解性学习活动。在这里,把理解性学习活动分为课堂学习活动和在线学习活动两种形式。课堂学习给学习者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线学习活动则便于交换资料和呈现阶段性学习学习成果。根据两种学习各自的优势特点,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活动。在整个理解性学习活动过程中,伴随着持续的评估。持续的评估体现在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的记录,以及对课堂展示和讨论表现的评价。

● 混合式学习环境中的理解性学习活动案例设计

笔者选取了教育技术导论课程的“学习理论”中的《联结主义学习观》,设计了一个混合式学习环境中的理解性学习活动(如上页表)。

● 总结

本文提出的混合式学习环境中的理解性学习活动设计,将理解性教学的思想和框架融入到混合式学习环境中,为混合式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框架,同时也证实了理解性教学思想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中的适用性。后续研究应该将该设计应用到具体的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中去并实施教学,形成案例,为本设计做实证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新房,刘名卓,祝智庭.新兴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分析与对策思考——《2016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7):31-38+51.

[2]陈明选.论网络环境中着重理解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49-51.

[3]吕林海,王爱芬.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的思想源起与内涵论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7):53-57.

[4][6]陈明选,刘径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学设计的转型——基于理解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2(8):10-16.

[5]Wiske,MS(ed.).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M].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1998,65-6.

[7]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10(12):1-5.

[8]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9]陈明选,陈舒.围绕理解的翻转课堂设計及其实施[J].高等教育研究,2014 (12):63-67.

[10]柯清超.面向混合学习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2):60-61.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
谈有效设计高年级英语阅读活动
初中物理学习活动设计之我见
新教材下Integrated skills课堂教学的思考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研究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设计
情境教育视野下的幼儿体育活动设计探析
借助有效活动 转变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