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临床分析

2018-01-12 06:20李彦哲
关键词:肺型伤肺内伤

李彦哲

(吉林市中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慢性支气管炎[1](chronic bronchitis),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中以咳嗽、咳痰为主症,或有喘息。本病的诊断依据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它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疾病,如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食管反流综合征等。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可能是多种环境因素与机体自身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病理上可见到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后期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各级支气管壁均有多种炎症细胞浸润,进一步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时见肺泡腔扩大,肺泡弹性纤维断裂。临床上可通过X线检查、呼吸功能检查、血液检查及痰液检查等多种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确诊。

在祖国医学中没有此种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归属于中医的“咳嗽”、“喘病”、“肺胀”等范畴。咳嗽病位主要在肺,但与肝、脾关系密切,久病及肾。其病因主要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在内伤咳嗽中,病理因素主要是“痰”与“火”。痰湿犯肺者,多因湿困中焦,水谷精微不能上输养肺,反而聚生痰浊,上干于肺,久则肺脾气虚,气不化津,痰浊更易滋生,故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久病及肾,以致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由咳发展为喘。但不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是由于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导致。同时,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又可相互转化:外感咳嗽迁延不愈,邪伤肺气,肺脏日伤,可逐渐转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肺气虚弱,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气候转冷更加明显,故二者可互为因果。

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上,也主要从外感、内伤两方面考虑。在外感咳嗽辨证中:(1)风寒袭肺型,应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为主,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避免过于温燥辛散伤肺;(2)风热犯肺型,应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桑菊饮加减,如有夏令夹暑症状,应加六一散;(3)风燥伤肺型,应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用桑杏汤加减(另有属凉燥类,乃是燥邪与风寒并见,应以杏苏散加减)。在内伤咳嗽辨证中:(1)痰湿蕴肺型,除基础症状外,还会出现每天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后加重,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症状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以调理,或杏苏二陈丸标本兼顾;(2)痰热郁肺型,应清热肃肺、豁痰止咳,用清金化痰汤加减;(3)肝火犯肺型,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应清肺泻肝、顺气降火,用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4)肺阴亏虚型,应滋阴润肺、化痰止咳,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应注意的是,外感忌用敛肺、收涩的镇咳药,以防肺气不宣,邪恋不去而致久咳伤正,必须因势利导,肺气宣畅则咳嗽自止。内伤忌用宣肺散邪之法,以免耗损阴液,伤及肺气而致正气愈虚,应调护正气,标本兼顾。

本病的治疗可有治上、治中、治下的区分。治上是指肺,主要用温宣、清肃两法,是直接对咳嗽主病脏腑的治疗。治中是指脾,运用健脾化痰、补脾养肺之法,前者适用于痰湿盛、标实为主者;后者适用于脾虚肺弱、脾肺两虚者。治下是指肾,咳嗽日久,咳而气短,可考虑用治肾(益肾)的方法。咳嗽的轻重可以反映病邪的盛衰,但因正虚不能胜邪,咳嗽轻微者,应加以警惕。总之,咳嗽作为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在治疗中要注意审证求因,切勿见咳止咳。

慢性支气管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尤其以老年人多见,其患病率占老年人患病总数的10%-15%,且老年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身体逐渐虚弱,抵抗力下降,导致本病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2]。同时,临床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高于对照组,与肾也有联系[3],这也印证了中医久病及肾的原理。所以,本病的重点在于预防,应提高机体的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的抗病能力。还要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同时,在饮食方面不宜甘肥、辛辣及过咸,避免刺激性气体伤肺。适当参加锻炼,劳逸结合,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对于平素易于感冒的患者,可配合防感冒保健操,面部按摩迎香穴,夜间艾熏足三里等保健穴。由于内伤咳嗽多呈现慢性、反复发作性,故应当注意饮食起居的调护,可根据病情适度选择山药、百合、枇杷、荸荠等养阴润肺食物。对于久咳自汗出者,可酌情选择玉屏风散、生脉饮服用。缓解期应坚持“缓则治本”的原则,补虚固本以图根治。

猜你喜欢
肺型伤肺内伤
不同影像学征象对手术切除的浸润性黏液腺癌预后影响的M eta 分析
吃梨润肺能止咳吗
兔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依达拉奉对小鼠肺型氧中毒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形寒饮冷则伤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与肺功能、CAT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港大破解H5N1禽流感伤肺之谜
憋出内伤
治愈系心理学
慢支中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