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2018-01-12 06:20杨冬鸣
关键词:卡马西平三叉神经痛原发性

杨冬鸣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也称之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患者在发作时会出现急骤且剧烈的疼痛感。常规西医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疗效欠佳。针灸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当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中仍然具有显著的优势。笔者以下就对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的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42.6±5.7)岁,病程(2.8±0.6)年;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43.1±5.4)岁,病程(2.5±0.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起始剂量0.1 g/次,2次/d,在治疗第2 d开始,每隔1 d增加剂量0.1~0.2 g/次,直到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以每日0.4~0.8 g的剂量维持。如果采取以上治疗患者的疼痛仍无缓解,则适当增卡马西平的剂量,但最大剂量不可超过1.2 g/d。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时间。

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中医针灸治疗,主穴选择印堂、人中、神庭、完骨、天柱、风池、合谷、外关等。对于第一支痛的患者加选患侧阳白、攒竹、头临泣、丝竹空;对于第二支痛的患者加选患侧太阳透下关;对于第三支痛的患者加选患侧下关透颊车、地仓透颊车、攒竹穴在眼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向中点触压寻找放射性压痛点。根据穴位选择合理的毫针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后留针30 min,1次/d,间隔行针2次,连续治疗3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月时间。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且6个月内未复发;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疼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患者治疗后,未达到以上任何一项标准[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23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0%(3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36,P<0.05)。

2.2 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V A S评分分别为(5.2±1.4)分、(5.1±1.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分别为(2.1±0.7)分、(3.5±1.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5,P<0.05)。

3 讨 论

目前,临床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尚未研制出特效药物或根治性疗法,常规主要应用卡马西平进行疼痛缓解。但临床在长期应用过程中发现,卡马西平虽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且长期应用卡马西平会引起乏力、头晕等副作用[2]。因此,临床急需一种更加有效、安全性更高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具有疏经通络、调理气血的功效,应用针灸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治疗,在选取主穴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疼痛情况进行辨证取穴。因此,在针灸治疗过程中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源部位进行针对性的施针治疗,不仅能够达到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疏通患者经络的目的,同时通过对疼痛的三叉神经进行针刺治疗,还能够阻断疼痛或异常放电的传导,从而获得显著缓解疼痛程度的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卡马西平三叉神经痛原发性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三叉神经痛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卡马西平结晶工艺研究
治疗药物监测在抢救卡马西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Δ
带你了解“天下第一痛”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监测及合理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