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经济起航

2018-01-12 20:53宋鑫陶
商周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母港邮轮青岛

宋鑫陶

邮轮一响,黄金万两。

邮轮被称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其1:10的乘数效应,更是让越来越多的滨海城市将其视作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有人说,自2016年开始,中国将进入邮轮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事实是,在过去十余年的发展时间里,不论是我国港口接待邮轮的艘次、邮轮旅游的游客数量,还是邮轮市场的收入,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甚至有业界人士认为,即将到来的是“邮轮经济的中国时代”。

我国在2015年成为了全球第四大邮轮市场,并有望在未来10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邮轮旅游市场。以目前的发展增速而言,这样的预测并不夸张。

与此同时,城市间的角逐也愈演愈烈。一批邮轮母港已经开港运营,一批邮轮母港则在加速建设中,似乎谁都不想放过这一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在比拼背后,我们也看到,很多国内城市的邮轮母港建设有着世界先进的硬件条件,却缺乏服务配套的软实力,乘数效应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2015年,青岛邮轮母港开港运营。青岛,这座国内改革开放后最早接待国际邮轮的城市,有着发展邮轮经济的先天优势条件,却也有着亟需补长的短板。而随着当前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颁布,这个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的城市,在向海洋的眺望中,早已规划好了蓝图。

喜悦号来了!

6月3日,一艘船体绘满“凤凰”图案、带着浓烈的中国风气质的邮轮驶入青岛邮轮母港,开启了全球首航。这艘号称亚洲最大、最豪华的诺唯真喜悦号邮轮,是目前以中国为母港出发的最大吨位邮轮,也是全球三大游轮品牌之一的诺唯真邮轮(NCL)首艘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邮轮。

在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探索后,中国邮轮市场正在迎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而巨大的市场前景,也让更多人趋之若鹜。

时兴的旅行方式

“邮轮并非是一种海上交通方式,而是漂浮于海上的‘度假胜地。”因为过去跨洋邮件都是由这种大型快速客轮运载,故得名“邮轮”。如今,随着其原本功用的消退,它被专用于指在海洋中航行的旅游客轮。

邮轮因而与旅游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与传统的人们乘坐火车、汽车或飞机前往目的地旅游的方式不同,邮轮本身就是旅游目的地。

“有些人觉得在邮轮上太枯燥和无聊,其实不是,它有很多丰富的活动。邮轮旅游,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的旅行方式,人们接受起来还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体验。如果不上船,没有切身的感受,很难有完全的了解。”青岛市旅行社协会邮轮中心秘书长孙齐告诉记者,如何让游客通过上船体验等方式,对邮轮旅游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在国外,邮轮旅游是一种中高端的旅行方式。据悉,这种旅行方式始于18世纪末,由欧洲贵族所创,主要盛行于欧洲和北美。但也许是囿于这种刻板印象,大多数国人都对乘坐豪华邮轮旅游看做是一种奢侈的旅行方式。“在我国,因为目前对邮轮了解的人不多,现在价格相对不算高,在旅游中属于性价比比较高的。”孙齐认为,目前邮轮旅游在国内称得上是一种体验度比较好、性价比比较高的旅行方式。“以今年的价格,从青岛出发,走日韩航线,五天的行程,一个人的花费在3000元左右。”

与传统的旅游方式不同,“邮轮本身就是目的地”的业界提法正是邮轮旅游的最大特点。正如青岛海洋经济团体联盟主席王均耀所说,“邮轮旅游的体验,不是在景点上,而是在邮轮本身。邮轮不是从A地到B地的交通工具,上船就是旅游,就是体验。如果把邮轮做成旅行工具的邮轮经济,那就错了。”

海上观光、异国购物以及丰富的活动体验,成为邮轮旅游的魅力所在。以诺唯真喜悦号邮轮为例,这艘长度334米,有20层甲板,可载客3883人的大型邮轮上,有双层卡丁车赛道、水上乐园,有拉斯维加斯风格的音乐演出和喜劇俱乐部,有豪华套房、露天花园、900平方米的超大购物空间、180度视角的观景台,有从日式火锅、法式料理、美式牛排、创意中餐、法式大餐、韩国料理、意式美食等28家风味各异的餐厅。有的豪华邮轮上还设有攀岩墙、滑冰场、健身房、酒吧、图书馆和艺术画廊等。所以,也才有人形容邮轮就是一座在海洋上流动的城堡。

《邮轮绿皮书: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近年来中国邮轮旅游市场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在快速增长。

时下,传统的旅游方式和人们的旅游观念都在改变,不再是过去的跟团定点游览和单纯的观光景点游览,而是逐渐走向一种追求舒适自由的休闲度假时代。游客不再是带着大包小包急匆匆来,急匆匆去,开始更加注重体验和放松,而承载了“慢生活”的邮轮旅游便逐渐成为了时兴的旅行方式。

进发的中国市场

2006年7月2日,被称为“水晶之船”的“爱兰歌娜”号邮轮靠泊上海国际客运中心,许多中国人第一次亲眼见到了豪华邮轮的风采。它的三个黄色的笔直烟囱给人们留下了对邮轮的第一印象,也几乎成了所有歌诗达邮轮的象征。由此,

“爱兰歌娜”号隶属的意大利歌诗达邮轮集团开启了以中国为母港运营的国际邮轮航线,也成为第一家进驻中国的国际邮轮企业。

以此为标志,中国邮轮经济起步。在此后十余年的时间里,皇家加勒比、公主、诺唯真、MSC地中海等大量的国际邮轮企业“驶入”中国。中国市场的巨大前景,让外资邮轮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市场,并助推了中国邮轮产业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亚洲是全球邮轮行业市场份额增长率最陕的地区,其中中国的客源占到了47.7%。2006年,全国港口接待邮轮115艘次。2015年,这一数字已达629艘次,年均增长23.7%。这期间,我国港口母港邮轮也从25艘次增长到539艘次,增幅2056%,年均增长46.8%;乘坐邮轮出境的中国游客数量从2万人增至111.21万人,增幅5460.5%,年均增长65.2%。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邮轮旅游热的兴起,许多城市开始着力打造国际邮轮城或邮轮母港,许多促进邮轮产业发展的政策也陆续出台。endprint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将作为我国高技术船舶发展的重要方向;同年8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邮轮旅游发展;这年9月,工信部等六部委又发布了《关于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构建新时期邮轮经济发展的大格局。由此不难看出,近年来国家对邮轮经济发展的重视。

城市间也在展开激烈的角逐。上海港、天津港、厦门港和三亚港是我国最早开展邮轮运输试点的港口,而根据2015年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全国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方案》,大连港、青岛港、烟台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广州港、海口港和北海港等8个港口也被纳入其中。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邮轮母港开港。2010年6月,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开港;2011年10月,上海国际邮轮母港开港运营;2015年5月,青岛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启用;2016年11月,深圳太子湾邮轮母港开港……

2015年,我国成为全球第四大邮轮市场。2016年,我国邮轮游客量达439.4万人次,接待邮轮955艘次。但是对比亚洲邮轮市场发展成熟的新加坡,更可以预见我国邮轮市场的未来潜力。因为在2001年,就有1200多艘国际邮轮抵达新加坡码头。

《邮轮绿皮书: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全球邮轮市场总收入高达385.9亿美元,增长10.6%;中国邮轮市场收入达45.3亿元,增长35.2%。据测算,2018年我国邮轮市场收入将达100亿元,2020年邮轮出行游客量将达到500万人次,2030年将达到1000万人次。

有人说,自2016年开始,中国将进入邮轮经济发展的黄金10年。业界也普遍看好未来10年,中国将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邮轮旅游市场,国际邮轮经济将进入中国时代。

打造中国北方邮轮中心

2017年6月1日,以“拓展邮轮经济全产业链,助推邮轮产业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青岛)国际邮轮峰会”召开。这项自2013年开始发起的峰会,已成为亚洲邮轮产业发展的交流平台之一,而青岛也在邮轮母港开港前后,通过各种举措来加速发展邮轮经济。

事实上,青岛在1979年就开始接待国际到港邮轮,是国内改革开放后最早接待国际邮轮的城市。2013年底,青岛市印发《青岛市邮轮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要在2020年打造成为“中国北方邮轮中心”,晋级“东北亚区域性邮轮母港”,成为东北亚重要的邮轮客源输出市场和游客入境口岸。之后的《青岛市推进“国际化+”行动计划(2016-2017)》,提出青岛将对标美国迈阿密港、英国南安普顿港、西班牙巴塞罗那港、荷兰鹿特丹港,借鉴这些世界级邮轮母港的先进经验与模式,推动青岛邮轮母港不断提升。

在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副主任邱羚看来,青岛发展邮轮经济一定要站在全球视野中进行战略定位,因为邮轮产业本身是一个高度国际化、全面开放的产业,不能简单等同于一种旅游产品进行开发,而是全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建设、完善,包括港口硬件设施的配套、运营服务的标准等都要与国际化接轨,如果硬件比较先进的港口没有很好的“软”服务,客人看到的只是冷冰冰的建筑物,通关不便、服务不完善,这种邮轮产业发展的空间也不会太大。

青岛有着堪称全国最好的邮轮客运站,但邮轮经济的增速却远不及上海和天津。“我们不能光喊口号,仅仅建设了一个全国最好的邮轮码头和客运中心,这不是主要的。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产品的开发、口岸环境的建设、通关速度的保障,这些都很关键。”王均耀觉得目前青岛邮轮母港周边的配套能力还远远不足,邮轮码头的通道也让人“很不尽意”,很拥堵,甚至经常走错路。“韩国济州港的邮轮码头并不豪华,但有很宽阔的空间,停着60多辆大巴车,一年能接待邮轮约530艘次。通关几乎不停步,通关主要是人流,尤其是访问港。”

“日本倡导的是‘大邮轮,小港口。日本有123个邮轮停靠码头,虽然他们没有那么好、那么先进的硬件条件,但是它们提倡的是大邮轮可以到我们小港来,就是因为配套能力强,软环境好。”青岛市邮轮游艇协会秘书长柴忠举例说。

青岛于2009年开始着手制订邮轮母港建设规划,2012年开工建设。2015年5月,青岛邮轮母港正式开港,青岛迎来自己的邮轮母港时代。开港两年来,青岛邮轮母港已运营邮轮170个航次,接待游客近20萬人。“青岛的客源腹地比较窄,上有天津,下有上海,周边省份大多会考虑其他母港。一是船大,价格也相对便宜,同等价格可以上更好的邮轮;二是从交通方面考虑,到北京、天津和上海的交通成本要低一些。”孙齐比较担心青岛的客源,也坦言“现在还是市场培育的阶段,青岛的压力还是比较大。”

但是青岛也在迎来一系列发展的利好。2016年5月,青岛获批国字号的“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成为继上海、天津、深圳之后全国第四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在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青岛也作为新兴的邮轮旅游城市被提及,与上海、广州等国内城市一并被列入邮轮旅游重点支持城市。

近日,青岛也出台了《青岛市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实施方案》,计划到2018年,达到年进出港邮轮200艘次,进出港游客超过30万人次,青岛国际邮轮港跻身中国重要国际邮轮港行列,成为中国北方邮轮中心城市。

1:10的乘数效应

邮轮一响,黄金万两。

邮轮之所以被称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不仅是邮轮上的餐饮、休闲、娱乐、住宿、旅游等庞大的消费,更是因为其包括船坞兴建和翻修、旅游、酒店、港口建设、交通运输等在内一条长产业链,这就是所谓的1:10的乘数效应(即1美元邮轮造价能带来相关产业10美元的收益)。这也正是世界众多国家和城市都在极力发展邮轮经济的原因所在。

数据显示,1996-2016年的20年里,全世界邮轮旅游的旅客量从626万人次增至2400万人次,每年邮轮游客旅费与消费总支出达数百亿美元。2015年,全球邮轮产业产生了1170亿美元的社会经济效益,为95.6万人提供了全职工作岗位。而自1980年以来,邮轮旅游的年均增速为8.6%,其增速约为国际旅游业产值平均增速的两倍。

但是,目前我国的邮轮渗透率仅为0.05%,而美国为3.5%、澳洲为3 4%、德国为2%、英国为2.6%、新加坡为3%,差距明显。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依然还处于培育期。

对于港口城市而言,邮轮经济正被视作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邮轮母港的建设,在城市决策者的眼中,也不仅仅被视作一个港口,而是将带动一座城市的升级。

随着喜悦号的离去,王均耀和他的同行们都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国际邮轮能将青岛邮轮母港作为访问港。“我们建立邮轮母港不是要从这里出发,而是要拥有更多的访问港。访问港多了,才能真正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王均耀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母港邮轮青岛
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7号”返回母港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安发 豪华邮轮梦想启程
青岛明月申牌?
蛇口太子湾将崛起世界级邮轮母港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
意大利邮轮触礁酿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