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未成年人的犯罪现状、成因及预防对策

2018-01-13 01:01王晴
法制与社会 2017年36期
关键词:事件未成年人

摘 要 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犯罪事件频发,对社会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从表现特征和变化趋势两个方面阐述了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现状的表现特征,其后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产生原因,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社会、家庭、学校并重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对策。意在通过全面分析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对我们高中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出警示。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暴力犯罪 事件 社会氛围

作者简介:王晴,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274

未成年群体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民族传承与发展的载体,也是社会和国家进步的希望。但受到成长经历、思维方式、网络环境等影响,未成年人的情绪很容易发生变化,进而因一时糊涂而走上犯罪之路。所以,有必要围绕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原因和对策做出讨论。

一、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现状

(一)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现状的表现特征

第一,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以南昌市为例,2015年该市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中16至18岁的罪犯高达234人,其中未满16岁的罪犯有43人,刚满14岁的罪犯有9人,占据当年罪犯总人数的很大比例。据此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龄化问题十分尖锐 。

第二,失管失控是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又一大特点。首先,由于大多数未成年罪犯缺乏足量的文化学习,无法接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有效监管,继而导致“社会青年”群体的出现。该群体多表现为不懂法、缺乏道德意识,使得其出现犯罪行为而不自知;其次,受到当前农民打工潮的影响,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些儿童通常与家中老人一起生活,或者寄养在亲戚家中,在成长生活中缺乏情感交流和家庭管教,继而导致其变态心理、犯罪情绪的出现。

第三,部分犯罪行为存在信息化特点。基于当前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催生了信息化的新型犯罪方式,一些“网络黑客”并未将过人的天赋和技术手段用于正途,而是通过编程、解码、加密或其他方式在网络上实施犯罪,攻击侵入个人、企业的网站,造成信息外泄、网络盗窃、破坏网络安全秩序等犯罪问题。

(二)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现状的变化趋势

第一,犯罪类型趋于多样化。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从动机上有冲动型犯罪、报复型犯罪、无知型犯罪、吸毒后幻觉型犯罪等,从性质上可分为网络犯罪、性犯罪、抢劫罪、暴力犯罪及杀人罪等。随着社会新生事物和意识形态的不断出现和变化,作为接触新兴事物速度最快的人群,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还在逐渐增加。以最近兴起的“蓝鲸游戏”事件为例,该游戏由未成年人发起和参与,通过在网络上传播游戏规则式的错误思想,造成了大量未成年人的死亡,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

第二,犯罪规模趋于团伙化。未成年人的心智和人格尚未完全形成,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所以其犯罪活动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化、团伙化。据有关数据统计,在抢劫、盗窃等未成年人犯罪活动中,有70%以上为团伙作案,甚至有少部分犯罪团伙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犯罪集团,并有向黑社会性质发展的趋势。比如在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活动中,犯罪成员会按照放哨、规划、作案、接应、销赃等不同犯罪环节进行分工,将所得钱财按不同比例发放给参与作案者。对于此类事件,如不及时控制将很可能催化专业化犯罪组织的形成,对大型社会案件的发生埋下隐患。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分析

首先,未成年人的生理机能发展较快,行为能力也会逐渐与成人相当,但其身体发育的成型并不意味着腺体发育的同步完成,所以未成年人经常会出现精力过剩、情绪无法自控等情况。当未成年人的不稳定情绪与犯罪诱因“相遇”时,就很容易发生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抢劫等犯罪行为。

其次,当未成年人的情绪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寻求“刺激”,加之社会、家庭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继而沾染赌博、吸毒等恶习。此类未成年人一旦出现购买力缺乏、赌资不足等情况,又没有可靠的经济来源,就会导致收取保护费、盗窃财物、抢劫路人等念头出现。

最后,未成年人心理具有不成熟性。通过分析近几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可以看出,大多数犯罪者并未接受到系统的学校学习和家庭教育,使得其从心理上对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法律规则缺乏概念,当存在犯罪行为时他们常常表现为后知后觉,受到法律制裁后才幡然醒悟。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社会预防

社会环境及其氛围对未成年人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所以政府部门应积极做好社会风气的管控和宣传工作,为未成年人构建出和谐、互助的良性社会氛围,以防止他们因心智不成熟而对负面社会事件进行效仿,出现不必要的犯罪问题。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公交站点、公园大屏幕等区域设置“扬正气,促和谐”等标语和公益广告,潜移默化地培养未成年人的正确思想精神。

同时,政府部门要积极与社会服务部门进行交流合作,共同致力于将已经误入歧途的未成年罪犯扳回正轨,通过心理健康讲座、社会实践等科学友好的方式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责任感和自我价值等方面的重塑,使其改过自新,在日后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还应集结民间组织、企业监管部门、地方警察局以及司法部门之力,对学校周边的网吧、KTV等场所进行排查和整治,严禁未成年人进入此类场所,以保证学生所处环境的健康有序 。

(二) 家庭预防

首先,家长要积极关心孩子的生活动向和身心健康情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引导,以免孩子因缺乏家长监管而误入歧途。举个例子,杨某是生活在山区中的女孩,一年前经人介绍辍学外出打工,在城里进行色情服务活动,而两人的父母并不知道女儿的工作性质,只知其经常向家里寄钱,还向邻居夸奖自己的女儿有能力、挣大钱。案发后,杨某的父母非常悔恨没有过问孩子的工作情况,使得女儿走向犯罪的道路。

其次,家长还需要注意自身行为对子女的影响。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在家庭中,酗酒、搓麻将、赌博、说脏话、家庭暴力等成人不良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生活习惯的形成,甚至导致孩子自闭、暴力倾向、反社会人格等心理问题的出现。据有关数据统计,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行为多与其成长中父母离异、争吵、家庭暴力等经历有直接关系,当孩子正常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受到父母辱骂殴打后,他们就将心中的怨恨情绪发泄到社会上的任何人或事物上,产生暴力行为。

最后,家长需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在学校生活、学习的时间要远远大于在家的时间,因此家长需要全力配合学校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工作,并且关注未成年人的日常活动,但并不能采用“监督”的方式,以防引起未成年人的抵触心理。

另外,家庭需加强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及时对未成年人在家中、学校的表现进行交流,以便全面掌握孩子的状况,进而改进家庭教育方式,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 学校预防

学校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影响着未成年人的人格、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细化学校中的各项工作,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健康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所有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中,受过系统化学校教育的罪犯仅占总体的15%,由此可见,学校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预防具有很强的辅助作用。基于此,首先,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其素质、品德、法律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引导学生成为法治观念强、素质品德高尚的人才,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与法治教育,保证未成年人能够及时掌握自身的变化,正视自己的身形,更好的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时,教师应将心理教育、法治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组织学生深入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内容,使未成年人能够在知法懂法的前提下,遵法守法,提高自身的预防犯罪的自觉性,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保障学生能够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其次,学校和教师应积极联合起来:一方面学校要废除学生开除制度,不能破罐破摔,将“双差生”抛向社会;另一方面教师要摒弃标签化的惩罚方式,以避免损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转而对问题学生进行关怀和引导,用心理疏导、兴趣培养等方式使犯错学生回归正轨。

另外,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学校要认识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基于此,校方可组织多种课外活动,例如科技竞赛、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以便激发未成年人对学校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专注度。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手段,还有助于学生在心中建立起对校园的认同感,进而充分发挥学校的预防作用,有效避免未成年人滋生犯罪心理和负面情绪。

最后,校方还应积极与公、检、司、法等机构进行合作,定期组织法律学习和道德教育活动,邀请警察、律师等专业人士对学生们进行案例分析和法律知识普及,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当前严峻的社会形势下,一定要長期、全面地重视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整治,引导未成年人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分析可知,当前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多元化,如不及时把控将很容易酿成重大社会问题。所以要从未成年人不稳定、不成熟的心理状态入手,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监管和保护,降低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发生。最后,希望本文对日后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研究有所帮助。

注释:

谢小梅.未成年犯罪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研究——以海南省某市为例.新丝路(下旬).2016(11).77-78.

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课题组.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现状、原因及预防对策——以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实践为样本.大庆社会科学.2015(5).119-126.

胥献文. 中国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学分析.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32-36.

猜你喜欢
事件未成年人
Contiki系统进程与事件剖析
网络舆情反转现象中的“参照点效应”
保罗·利科的“话语事件”思想
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搭车”现象探析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