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杨梅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2018-01-15 15:31邵庭张启
浙江柑橘 2018年3期
关键词:兰溪杨梅

邵庭张启

(1.浙江省兰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金华321100;2.浙江省兰溪市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

兰溪位于浙江中西部,是中国杨梅之乡,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县市之一,也是浙江中西部最大的杨梅产区,种植历史悠久,以成熟早、外观好、品质优而享誉省内外。杨梅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兰溪杨梅的科技推广水平、营销能力、品牌开发、深加工水平、质量安全等方面跟不上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也成为兰溪杨梅产业继续提升发展的瓶颈。因此,理性剖析兰溪杨梅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研究发展对策和措施,事关兰溪杨梅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1 兰溪杨梅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兰溪立足杨梅产业发展实际,通过培育适宜本地的杨梅新品种、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发展设施栽培等技术措施,并通过强化品牌建设、开展杨梅推介活动、开发杨梅采摘观光旅游等工作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杨梅产业的快速发展。2017年,兰溪杨梅种植面积近4666.7hm2,年产量2.5万t,年产值3亿多元,位于全省前五位;形成了以47省道为主线的“五十里杨梅长廊”,培育了33.3hm2以上的杨梅村27个,66.7hm2以上的专业村5个。杨梅成熟采摘期间,还带动了杨梅产地的旅游、住宿、餐饮、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粗略测算,杨梅产地的服务业年增加效益4000万元以上。杨梅已真正成为改善“梅”农生活水平的“开心果”,杨梅产业也成为兰溪当地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兰溪杨梅还先后被评为全国精品杨梅金奖、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并通过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原产地地理标志和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认证。

2 兰溪杨梅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推广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目前,兰溪市、乡镇两级农技推广部门从事水果专业的专业人员严重短缺,自身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杨梅从业人员普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较低,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技术转化率不够高,客观上已难以适应新时期水果产业发展的要求。另外,杨梅是兰溪市传统水果,杨梅产区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但受限于技术推广力量的不足,目前技术指导和推广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杨梅种植的重点村、合作社和种植户,面上的技术指导和推广工作还相对薄弱。

2.2 整体产业“靠天吃饭”的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变

由于杨梅成熟采摘期间恰逢“梅雨”季节,多数年份降雨量较多,雨水多的年份杨梅采摘难、销售难,直接导致“梅农”收入锐减。

2.3 品牌开发和营销手段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兰溪通过举办杨梅节、推介会等活动,开通微信、淘宝等电商销售渠道,提升了兰溪杨梅的品牌知名度,拓宽了销售渠道,但依然没有改变兰溪杨梅多数靠马路市场销售,销售的杨梅中低端杨梅占大多数的状况。还有些不法商贩以福建等地杨梅冒充兰溪杨梅销售,少数合作社、种植大户甚至还存在着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等无序销售行为,客观上影响了兰溪杨梅的品牌形象。

2.4 产品质量安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尽管面上推广了以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施用有机肥等综合措施,明确要求采前1个月全面禁止农药、营养液上山,但由于农民素质参差不齐,从事杨梅种植的农户数量多,农户在杨梅生产管理上难以完全统一规范,导致杨梅鲜果质量难以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2.5 深加工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杨梅是鲜食水果,不耐储运是制约杨梅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兰溪杨梅仅在杨梅干、杨梅酒等低层次的加工上有所涉足,且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加工开发的产品缺乏特色、缺乏品牌支撑等问题,难以扩大规模和拓展市场。

3 兰溪杨梅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强化技术推广队伍和体系建设,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建议强化科技投入力度。通过强化与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国际杨梅研究中心和良种园作用,积极开展用药安全、优质丰产、品种选育、抗灾栽培、储藏保鲜、冷链运输等方面的研究,加快成果转化,促进兰溪杨梅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强化市、乡镇(街道)两级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为产业创新提供保障,引进和培育行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推广,培育杨梅种植能手,并以点带面推进科技推广覆盖面,提供“梅农”整体素质。

3.2 推进良种良法的应用推广工作,改善产业“靠天吃饭”的状况

一是积极开展能适应兰溪气候条件的良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如兰溪传统的‘木叶梅’和新选育的‘早佳’(成熟期比‘荸荠种’早4~5d,5月底上市)都具有鲜明特点。特别是‘早佳’杨梅在梅雨期前成熟采摘,能有效避开多雨天气,熟期优势非常明显。二是有序发展杨梅大棚栽培和网室避雨栽培。大棚杨梅具有促早熟、雨季采摘不受影响的优点,2017年其售价约100元/kg,增值效果十分明显。网室避雨栽培能起到很好避雨防虫防病作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兰溪已发展大棚栽培杨梅33.3hm2,发展前景比较看好。

3.3 优化品牌开发和营销手段,提高“梅农”经济效益

从政府部门的“杨梅节”、科技部门的“杨梅评比、技术研讨”角度,合力打造兰溪杨梅公共品牌。做好原产地地理标志的管理使用,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建立健全杨梅分级销售体系,全力推进兰溪杨梅品牌营销,提高市场知名度。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带动能力的杨梅种植、营销龙头,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营销行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做好杨梅采摘游文章,鼓励营销主体做大做强微信、淘宝等电商销售平台。

3.4 筑牢产品检测监管防线,为市场提供“放心果”。

积极推广兰溪杨梅优质高效生产模式图,推进测土配方、病虫绿色综合防控等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积极鼓励开展杨梅病虫害统防统治。抓好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准入防线,严格采前一个月全面禁用任何农药制度的实施。筑牢产品检测监管防线,建立省、市、乡镇、主要合作社等四级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杨梅成熟季节采取例行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从基地到市场全程检测。利用数字农业平台,对主要基地进行全程电子监控,筑起全过程监管防线。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准则,对违规用药用肥的,按有关规定进行严厉处罚。

3.5 培育产品加工龙头,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

加大对深加工产品开发的科研和推广经费投入力度,立足市场需求进行杨梅的产品深加工。一方面出台资金、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台扶持政策,培育和做大做强本地深加工企业。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与国内外知名水果加工企业合作,作为知名企业的原料或半成品供应基地,依托知名企业的资金、技术、品牌、销售优势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提高附加值。

猜你喜欢
兰溪杨梅
王震给杨梅岭换新装
想去旅行的杨梅等7 则
满树杨梅红欲然
畅游“水乡古镇”
兰溪模式 从“云里雾里”到“胸有成竹”
杨梅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建造“生命共同体”
最美母亲河
腊月杨梅红
山中岁月已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