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艺术院校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8-01-15 20:01贺婷
职业·中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构建课程体系

贺婷

摘 要:民间舞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国家对文化尤其是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对职业高等艺术院校的民间舞蹈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专业艺术类院校,其舞蹈课程设置更应结合创新理念,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建构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教学体系。对此,本文结合高等艺术院校舞蹈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了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以期为相关教育主体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 课程体系 构建 特色

民间舞蹈资源颇丰,种类繁多,但目前而言,很多高等艺术院校尚未开发本地特色性舞蹈教学,也未编有现行的本地民间舞蹈教材,民间舞蹈课程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同时,随着国家对文化尤其是区域文化的高度重视,对职业高等艺术院校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现行的国家政策引导下,高等艺术院校为适应国家、社会对新型舞蹈表演人才的需要,应积极构建、探索新的教学体系,明确发展方向,积极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立足民族文化,开发校本课程

民间舞蹈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独特的文化特性及艺术价值。民间舞蹈是本地区文化的灵魂,在继承发扬民族文化、宣传本地传统艺术特色与民族文化精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职业高等艺术院校,应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丰富的民间艺术精华,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特色,构建彰显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教学体系,重点加强具有地区特色的民间舞蹈专业化课程建设,开发校本课程,修订教学大纲,完善教学计划,结合教育部门对职业高等艺术院校的有关规定与自身办学理念与宗旨,以学校为基础,重视教师作为舞蹈教学课程开发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对本校及社会艺术文化资源的利用,实现创新性开发。同时兼顾地区或各职业艺术院校间的差异,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在现行国家政策引导与要求下,对民间教学随时做出调整,使得舞蹈教学更富机动灵活,充满多样性与弹性。此外,需丰富舞蹈教学实践活动,重视舞蹈教学过程,让舞蹈教学保持较强的开放性和适应性。

二、明确发展方向,完善课程评价

完善舞蹈教学课程评价是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对舞蹈教学完善课程计划,以确定艺术院校舞蹈教学实现相应教学目标,同时反馈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故,完善职业高等艺术院校舞蹈课程评价体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由此,学校首先应明确教学目的与发展方向,以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对舞蹈教学规定为基础,完善教学大纲,确立人才培养机制与目标,结合舞蹈教学、演出的内容,拟定舞蹈教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评价原则与标准,并制定详细的评价项目、合理的分值比例、恰当的衡量标准。評价项目大体应包括教学目标的全面、具体性;教学内容的科学、完整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教学结构的合理、完整性;教学技能的精炼、流畅性;教学效果的完备、可行性。衡量标准分别按照未及格、合格、良好、优秀四个标准划分,每个标准分别占所在项目比重的四分之一。另外,应综合课程评价的群体素质,兼顾差异性。评价课程的群体应包含专家审评、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及社会评价,以使舞蹈教学课程评价体系更全面、合理、科学。

三、开设相关课程,实现科学延伸

民间舞蹈课程是以遵循专业舞蹈人才培养的需要,符合舞蹈教育教学规律和目的,紧密结合专业性舞蹈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民间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由肢体训练引入,升华到具有地区性文化印记的情感的流露。如此,方使得舞蹈表演更显得厚重与深刻。在这一目标带动下,高校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体系、舞蹈课程设置,应从最初的技术与表演层面,上升到涉及创新舞蹈教学理论、体现舞蹈教育文化等方面,更应学习与借鉴相关艺术门类的特色,开设相关课程,实现科学延伸,这对高校培养舞蹈专业性人才尤为重要。舞蹈与绘画、音乐等相同,是综合性表演艺术的一种,也是民间文化传统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整体性的体现,渗透、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灵魂。它们不是独立发展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开设相关课程,重视对音乐、美术、文学知识素养的学习,将有助于舞蹈教学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舞蹈性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对音乐、文学、美术等艺术门类的知识理论的学习,有利于舞蹈教学中技能训练的融会贯通,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更开阔、跨学科知识的视野与角度思考问题、收集材料,并实现不同专业文化知识的交流与融合,获得更多的沟通渠道,由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教材建设,打造特色风格

舞蹈教育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仅将其作为简单的肢体训练式教育,而忽视其文化内涵。近年来,部分高等艺术类院校虽正在大力推进教材特色性建设,但依然弊端重重。如部分高等艺术院校的民间舞蹈教材建设大多以肢体训练性、舞蹈风格性为主,这对于民间舞蹈教材的文化建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实现高等艺术院校教材特色性的建设,应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民族特性建设,加大对民间舞蹈研究的科研支持力度,建设以民间舞蹈特色研究为核心的科研组织和质量审核机构,促进科研成果的问世,同时完善民间舞蹈教学的配套教材,使得舞蹈理论性教材与实践性教材共同发展。另外,舞蹈教材的建设应体现多样性、科学性,体现时代精神。因此应鼓励高等艺术院校结合本地特色,自编教材。高等艺术学校在教材编制过程中,需以遵循国家政策及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有关规定为前提,结合自身培养人才的目标及办学理念与宗旨,结合本校学生发展、需求的差异性,以本地区文化社会资源为重点研究对象,将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的民间舞蹈进行选择、整理、重构、加工、完善,编制出适合本校舞蹈专业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也要借鉴其他高等艺术类院校的舞蹈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在各类民间地区高等艺术类院校发展的过程中,其共性均体现了对本地域文化艺术特色的保护、传承与发扬。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更应体现区域性文化特色。民间舞蹈体现着区域文化的精髓与灵魂。舞蹈教育作为文化传播方式的重要载体,在课程构建中、教学过程中,应丰富教材的文化内涵,注重将舞蹈教学与文化内涵、地方特色相结合。

五、小结

总而言之,在国家的文化建设政策支持下,高等艺术院校舞蹈课程改革只有立足于地区文化建设、开发校本课程,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编制特色性、科学性教材,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促进高等艺术院校舞蹈课程体系的改革与重构,使新型的舞蹈教学体系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与需求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莉.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J].戏剧之家,2016(22).

[2]董乐.探析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发展之路[J].大众文艺,2015(15).

[3]王国俊.民族地区高等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研究——以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为例[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6.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舞蹈教学构建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
论艺术实践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做心灵的舞者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