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与规避(二)

2018-01-15 09:52郭滨
智富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劳动合同规避法律风险

郭滨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当今我国劳动合同相关法律也在不断做出调整,作为保障劳动权益的重要法律,《劳动合同法》在劳动管理当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但是《劳动合同法》在规范劳动制度、改变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行为预期的同时,也给劳动合同管理带来了一定风险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律风险;管理;规避;措施

在劳动权益保障层面上,《劳动合同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合同法》作为调整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关系的重要法律,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在用人单位层面上,劳动合同可以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在劳动者方面上,可以保障劳动者权益,并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由此可见,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劳动者从业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当今劳动合同管理风险越来越大,如果出现合同风险问题,会给用人单位、劳动者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需要不断加强该方面的研究。

一、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

(一)劳动合同订立法律风险

《合同劳动法》当中第十条规定“构建劳动关系,需要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已经构建劳动关系,并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情况,要在一个月之内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正式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要在正式用人之日起制定书面劳动合同...”由此可见,书面劳动合同需要企业在一定期限内订立,这也是法律要求。如果没有第一时间签订劳动合同,则会直接增加工资成本增加风险,并且劳动关系没有固定期限。同时,在《合同劳动法》第五条规定当中:“自用人之日起的一个月之内,用人单位发出出面通知之后,如果劳动者不主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需要用书面通知方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并且不需要向劳动者提供经济赔偿,但应该给予劳动者工作期间的劳动报酬。”如果用人单位没有通过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则劳动者可能面临法律风险。此外,《合同劳动法》中的第十九、二十条也规定了试用期阶段工资支付标准,如果企业没有支付指定的资金则会面临法律风险。

(二)劳动者合同履行与变更法律风险

在《合同劳动法》中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需要按照劳动合同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相应额的报酬。”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时支付金额或拒绝支付金额,则劳动者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法院会依法发出支付命令。《合同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要严格执行定额标准,不得强迫劳动者加班或变相加班。如果单位需求加班,则需要按照国家标准给予一定的加班费”。如果企业拖欠劳动者薪酬或没有足额支付、强迫劳动者加班等,都会面临着劳动合同履行法律风险。

《合同劳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想要变更劳动合同内容,需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才可变更,并且要采用书面形式。”如果用人单位在变更合同时没有提出书面形式,则会面临劳动合同变更法律风险。

(三)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法律风险

在《合同劳动法》第三十九、四十条规定当中,提出了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多种形式,如果企业单方解除了劳动合同,且不符合国家规定时,则会面临着合同解除风险。在《合同劳动法》第四十四条件规定当中,提出了劳动合同终止的多种情形,如果企业在终止劳动合同时不在这些情形之内,则会面临着合同终止法律风险。

(四)企业规章制度法律风险

用人范围在制定规章制度过程中,必须要能够满足“合法原则”、“公示”、“民主程序制定”3个条件,这样在劳动争议案件当中人民法院才有充足的判决依据。如果规章制度不合法律要求,则在仲裁、诉讼当中不能用作依据。

二、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构建劳动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策略

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规避当中,必须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事前有效防范可以有效节省企业管理成本,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依法治理企业需要坚持事前防范以及事中控制,通过专业的法律人员进行劳动合同管理,从而降低用人员单位在合同管理当中的法律风险。这就需要构建劳动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策略,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签订劳动合同。合同需要遵循公平、自愿、合法的要求。由于《合同劳动法》当中强调书面合同,所以劳动合同有关的任何活动都要采取书面形式,如订立、变更等等;

(2)按照《合同劳动法》第十九、二十条规定标准支付试用期工资。如果劳动合同是以某个任务为期限或不满三个月合同,不得提出试用期要求。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其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最低岗位工资的80%,并且要高于所在地最低用人工资标准;

(3)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形成先订立劳动合同、后用人的习惯,并且在一个月之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对单位劳动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不利,还需要结合实际生产需求,兼顾单位、劳动者双方利益,谨慎的签订劳动合同执行时间。

(二)履行、变更劳动合同的风险防范

企业需要依照《合同劳动法》全面履行、变更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标准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单位应尽义务与责任。如果想要变更劳动合同内容,需要单位、劳动者在协商一致之后采取书面形式。在合同变更完成之后,用人單位、劳动者各执一份合同。

(三)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风险防范

在当今《合同劳动法》当中,明确指出了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9类情形以及终止合同的6个情形。企业在单方面终止劳动合同中有着很大的法律风险,这就需要企业要足够谨慎,按照法律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可以选择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的形式解除合同关系。通常情况下,如果提前30天采用书面形式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风险较高,需要在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签准备充足的劳动合同证明,并且在正式执行前15天为劳动者办理档案以及向社保转移手续。在相关资料保存上,只有要有2年管理时间用作备查。

(四)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风险防范

用人单位制定行之有效的劳动规章制度不仅能够提高内部员工的管理效率,同时也能够在劳动纠纷当中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这样即可加强法律风险规避。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在制定劳动规章制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现有法律标准,保障劳动者享有规定的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2)在制定或修改工作时间、工作报酬、福利待遇等直接关系劳动者自身权益的事项中,需要事先让职工代表大会进行探讨,并给予其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用人单位要与职工代表大会协商制定,避免出现纠纷问题;

(3)在重大事项或劳动制度落实当中,如果职工代表认为部分行为不合适的情况,可以直接向企业提出,并通过协商的方法修改相关内容;

(4)制定劳动规章制度要贯彻人本原则以及执行民主程序,已经执行的民主程序要做好相关证明的管理工作;

(5)严格履行公示程序,尽可能选择较为便捷、影响广泛的公示方法,例如可以将信息发布到官方网站上,并将公式书面证明保存。此外,还可以采用发放劳动规章制度手册、内部组织培训、合同约定、入职登记等方法进行公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当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雇佣关系也更加清晰,《合同劳动法》在保障二者关系稳定性、保障双方权益的基础上,也增加了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劳动合同法律风险识别,并从多方面进行规避,从而减少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姚腾飞. 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评估与防范[D]. 武汉理工大学, 2014.

[2]白林格. 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9):271-272.

[3]李艳勤. 试论企业管理中的劳动合同法律风险及对策[J]. 知识经济, 2014(12):123-124.

猜你喜欢
劳动合同规避法律风险
新时期企业的税务风险与规避之道
劳动合同继续履行之再议
维护劳动关系团结的内部规范探析
浅谈劳动法领域的“推定解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