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1-15 10:14朱钰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4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人才培养

朱钰

摘要: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形态诞生。作为跟经济息息相关的金融业,自然也发展出了新形态,同时也对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更有挑战性的要求。本篇文章从经济新常态的角度谈起,通过分析,提出在这个大背景下,该如何对各个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校生,进行更为系统完善的培养。并从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分类培养、搭建课证岗赛相融合的教学平台等多种方面,提出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对高职金融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思路。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高职金融;人才培养

一、前言

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期。目前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以及增长换挡期的“三期叠加”的,承前启后的新阶段。这种经济的新常态,自然而然会促进金融行业发展,同时也会催生出金融的新常态。作为相辅相成互补的两个领域,金融行业的增长速度为了与经济回落相持平,逐渐放缓了其速度回归正常的数值。金融行业在这个发展趋势中,不断进行着创新改革,越来越贴近市场,并且顺应时代的大潮流,互联网金融行业蓬勃发展。在这种新常态下,国内金融行业对于金融相关的从事人员,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出现了不同层次的需求,这对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而言,无疑是不小的挑战。

2012年,财政职业教育教学全国指导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了,关于高职财经类专业类的各项相关标准,其中金融管理与实务在这一专业共提出了三项标准,作为各个高职院校在进行相关人才培养的统一标准。但是由于各个区域的教学理念不同,高职院校间对于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标准仍然难以获得统一。相关的业界人士一直在尝试就各种视角不同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例如江苏的金融职业學院所展开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当前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所做出的创新与改革。

二、新常态下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无法满足行业需求

金融行业和我国当前的经济一样,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进入到了相对而言较为平缓的整顿上升期,所以市场对于金融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大大下降。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井喷式的增长,第三方代支付、平台贷款、众筹、网络理财等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模式的诞生,打破了金融行业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三足鼎立的格局,直接导致金融专业人才结构的重组,矛盾突出。

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应该跟随当今金融市场进行实时的改革与调整,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课本上的理论内容。应该在学生对基础金融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对金融市场有着更为细致的划分,方便确定具体的学习研究方向。同时还有场景化金融,使学生确实融入,有更明确直观的认识。目前,高职金融专业的相关毕业生,据客观的大数据显示,都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这除了人才市场的饱和以外,更多的原因是源于在校期间,因为对培养目标规划不清,使得校内的人才培养标准与金融行业的实际需求脱轨。

(二)人才培养定位与本科界限模糊

2012年,财政职业教育教学全国指导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了,关于高职财经类专业类的各项相关标准,其中金融管理与实务在这一专业共提出了三项标准。高职金融专业所要培养的,是拥有现代公民意识与责任,具有诚信、敬业的职业精神素养,并且了解熟习与金融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以及相关的经济知识。同时要熟练地掌握金融技能的有关操作,可以运用自己在校内学习的向有关知识,怀揣着最大敬意为顾客服务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主要就业岗位是面向银行、证券、保险这三大金融产业的基层业务岗。

基于上述的培养规章,很多高职院校对金融专业学生的培养目的是成为“高素质技术型人才”、“高等金融应用型管理人才”、“具有高级金融业务水平的高水准人才”等等。从堆加的修饰词不难看出,主要的重心是在强调操作技能,属于实操动手型人才,而并非是本科院校所培养的管理型或者是学术型。但是高职院校在日常的人才培养教学中,仍然包含大量的理论教学。在面对多元化市场需求的时候,并没有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培养层次混淆,无法与本科院校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划分出明确的界限。

(三)培养模式呆板,缺乏多元化

就目前而言,全国各大高职院校招生的范围及方式日渐多元化,主要生源包括应届的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院相关专业的升学测试,以及个别有条件的学校所举办的单独招生考试等等。面对如上这些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不同的教学目标。虽然招生范围方式日渐多元化,但是各个高校准入门槛的放低,使得高职院校的总体生源仍是在不断减少,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面临着生源上的危机。所以对于生源质量无法进行主观的调控选择,只能全盘接受,使得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更是问题重重。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双证书导向、产学研三合一培训体系等,虽然确实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具备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但仍是不能适应当代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

以浙江省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启用具有创新意义的订单培养模式,与商业银行签订相关协议,定点培养,确保在校生所学一切内容都基于未来银行工作过程中切实需求的。此项教学方式获取到了巨大成功,以及校内学生的追捧。与此培养模式类似的是如今新兴起的“课证岗赛”四位一体的融合模式,如字面所展示的,此培养模式综合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三个方向,分别是就业、职业证书以及竞赛,再结合理论知识内容,以此培养出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兴高职金融人才。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陈旧

某些高职院校并没有适应当前的时代发展并作出相应改善,所以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我们上述所言的,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单调、培养目标单一且没有准确方向,课程内容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而是直接照搬借鉴并不符合本校情况的其他高职院校甚至是本科院校。其次高职院校,我们以金融专业为例,相比起本科院校而言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落后不够完善,对于相关的互联网教学手段应用较少。

虽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意识到了互联网资源的重要性,积极推进本校的信息化建设,推动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但仍是无法做到全面的推广与使用,课堂仍是以单调且陈旧的纯粹理论传授教学为主。除此之外,对待基础的实践课,因为师资力量及教学场地环境等的限制,大多数高职院校采取大班制度,因此,面对多元化的生源无法做到教学上的统一,无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操作能力方面的锻炼及学习。

三、基于新常态下的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全国范围性的各个领域都在酝酿着属于本行业的产业转型与升级,我们所熟习的传统的金融行业也将由粗放型的高增长模式逐渐趋于平缓稳健。所以作为金融人才的主要供给者——高校,更需要适当前的这种新常态,并且对以往的教学发展模式作出改变。

(一)基于生源的多元化进行分类培养

近些年,因为本科院校不断扩大的招人规模,高职院校或多或少都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生源危机,使得各个院校不得不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招生,这就造成了生源的多元化及复杂性。所以,高职金融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就应该立足于多元化生源的现状,进行分类培养。将通过普通高中升学考试、中等职业院校对口升学考试等不同的生源进行分类,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制定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

现在高职院校所采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多是针对于普通高中毕业生而进行的,而忽略了上述所说的,中职对口专业单招,或者是中职直升上来的学生。一般而言,中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强,但是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需要与普通高中毕业生进行区分。普高毕业生与中职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完全可以实现互补,所以可以推行学习小组,用这种模式取长补短培优补差。而在课程体系、毕业条件、课程要求、实践课的占比等一系列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整及改动,以此建立起完善的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二)革新课程体系——“课证岗赛”融合

金融专业的“课证岗赛”融合,指的是对于未来从事的金融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及专业技能竞赛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与要求。“课”则指的是课程体系与课堂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专业基础课、核心课,也就是理论上的传授。

1、“课证结合”是将金融专业应当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与相关的理论培训课程进行相融合。由于就业压力竞争大,且被行业经验所限制,公司对于参与初级员工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评定及推断,基本都源自于所获取的行业相关的证书。而课证结合的模式,正是基于此出发解决了这个问题。

2、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对于技能竞赛都有着极高的重视。因为通过本校培养的学生参与竞赛并获取到名次的方式,可以反映出校园的师资实力,并且打响知名度。而这些技能竞赛,都是基于学生从高职院校毕业走上社会后,企业单位所需求的技能而展开的。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有益无害的。

3、关于“课岗”的结合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往的金融行业岗位,而是应当顺应新常态的发展,培养学生具备可以随时应对新形势的应变及学习能力。“课岗”与“课证”,“课赛”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职业资格证书及职业技能比赛都有着系统且完善的章程规定,更方便有针对性的去教学。但是“课岗”则更需求企业的配合,贴近地方经济金融的发展,对相应岗位有可能面临的场景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保证授课内容是切实贴近企业本身的,做到随着企业变化而变化。

(三)创新教学模式

金融专业相较于旅游动画等其他的高职专业而言,受到自身专业内容的局限性,使得较为枯燥抽象,趣味性有限。加上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使得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所以应该顺应新常态的发展,依托于互联网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将线上线下充分结合,整合吸纳互联网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基于互联网所带来的方便快捷性,教学环境也可以不单单局限于教师,图书馆、户外、会议室等等都可以成为新的学习教学地点,提倡并鼓励去提高互联网资源的使用率。

参考文献:

[1]优化高职金融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曾卉.教育与职业.2014(30)

[2]新常态下银行的经营转型[J].李仁杰.中国金融.2014(20)

[3]高职院校多元化生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黄志辉,陈洪梅.教育与职业.2006(12)

[4]论中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J].邵宇.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06)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人才培养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策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