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热敏灸治疗颈椎病灸感、灸位、灸量与灸效关系文献研究

2018-01-16 05:18谢秀俊朱希法陈日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根型腧穴艾灸

谢秀俊 朱希法 陈日新

颈椎病(CSA)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退变、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进而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2]。且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手机电脑长期使用,伏案工作时间长,其发病又呈现低龄化趋势。由导师陈日新教授独创的热敏灸技术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较佳疗效,近年来热敏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不断增加,涉及到热敏灸治疗颈椎病灸感、灸位、灸量等与灸效的关系。现通过检索文献(检索时间节点:2017年4月1日;检索范围:知网、维普、万方、CBM)概述整理如下。

1 热敏灸治疗颈椎病灸感与灸效关系研究

热敏化腧穴以出现6种热敏灸感为判定原则,出现6种热敏灸感即判定为热敏腧穴,艾灸热敏腧穴可以起到一种“小刺激大反应”的作用,从而达到较佳的疗效[3]。目前有2篇关于颈椎病不同灸感的文献研究。陈日新等[4]选择4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神庭加大椎双点温和灸,每次治疗50min,1天1次,连续治疗7天,根据艾灸治疗时有无热敏灸感和出现热敏灸感的次数,分为热敏灸感组和无热敏灸感组。结果显示艾灸治疗时有无热敏灸感均有疗效,热敏灸组有效率85.30%,无热敏灸感组5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热敏灸感组在总分项、眩晕、颈肩痛方面明显优于无热敏灸感组(P<0.05),认为热敏灸感与疗效密切相关。蔡国伟等[5]选择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观察组以大椎穴为中心,1cm为半径范围内,探明热敏点,行热敏灸治疗。1天1次,每次灸40min,共治疗15天。对照组取大椎穴,行普通温和悬灸。1天1次,每次灸40min,共治疗15天。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艾灸有热敏灸感的腧穴疗效优于无热敏灸感腧穴。因此临床上重视腧穴的热敏状态是提高针灸疗效的关键。

2 热敏灸治疗颈椎病灸位与灸效关系研究

腧穴热敏化的灸位选择是以“辨敏取穴”为原则,寻求艾热治疗的最佳位点——热敏穴,激发人体的内部物质,调整人体的机能状态,进而取得治病防病的作用[6]。目前有4篇关于单纯艾灸热敏腧穴和传统腧穴之间疗效差异的研究文献。唐福宇等[7]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热敏灸组60例,传统艾灸组60例,热敏组在颈夹脊穴、百会、大椎、至阳、手三里、阳陵泉等穴位附近或皮下有硬结、条索状物等反应物部位探查热敏腧穴实施热敏灸治疗,传统艾灸组在以上部位辨证选取两个腧穴实施温和灸治疗,两组患者均1天1次,7天为1疗程。治疗结果显示热敏灸组有效率为86.70%,优于传统艾灸组的63.30%,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热敏组有效率为82.70%,优于传统艾灸组的63.3%。王文正[8]将86例颈椎病患者分为热敏灸组和传统艾灸组,热敏组对热敏高发的神庭、风池、大椎、颈夹脊、肩井等穴位进行热敏探查,标记热敏穴位实施热敏灸治疗,传统艾灸组在以上穴位辨证选穴实施传统温和灸,两组患者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2天,共2个疗程。结果显示,热敏组有效率为76.74%,优于传统艾灸组的39.53%,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热敏组有效率为60.0%,优于传统艾灸组的27.27%。李冠豪等[9]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热敏灸组和传统艾灸组,热敏灸组在颈背部及上肢区域寻找热敏穴施热敏灸治疗,传统艾灸组施温和灸夹脊穴、风池、肩外腧等穴位,两组患者均1天治疗1次,1次20min,共7次,热敏灸组显愈率63.30%,传统艾灸组治疗显愈率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谢炎烽等[10]将1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热敏灸组、传统温和灸组及针刺组,热敏灸组在颈夹脊、百会、大椎、至阳、手三里等穴区探寻热敏穴,施热敏灸治疗,灸至热敏灸感消失,传统温和灸组在以上穴位辨证取穴,采用温和灸治疗,每次15min,两组患者均1天治疗1次,共治疗10次,结果显示,热敏灸组有效率为98.00%,传统温和灸组为83.00%。以上文献研究结果说明选择热敏腧穴灸位进行温和灸治疗颈椎病优于非热敏腧穴灸位。

3 热敏灸治疗颈椎病灸量与灸效关系研究

腧穴热敏化的灸量不同于传统的艾灸灸量,热敏化腧穴是以“敏消量足”为原则,即热敏化腧穴艾灸至热敏灸感消失为最佳灸量[11]。目前仅有1篇文献对于热敏灸治疗颈椎病不同灸量的文献研究。周小平等[12]选择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患者双侧风池与大椎构成的三角区域内施行温和灸,发生腧穴热敏现象,该探查穴点为热敏腧穴,饱和灸量组在上述热敏强度最强的2个穴位实施艾条温和悬灸每天治疗2次,每次艾灸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一般施灸30~60min;常规灸量组每天治疗2次,每次艾灸时间15min,2穴共灸30min,两组患者均治疗4天,第5天开始每天治疗1次,治疗10次,共治疗14天。结果表明,饱和灸量组于治疗后及6个月随访时在改善CSA临床症状、功能评分、显愈率上均优于常规灸量组,由此表明消敏饱和灸量艾灸治疗CSA疗效优于传统灸量。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饱和灸量为热敏化腧穴的最佳灸量,即符合“敏消量足”的原则。

综上所述,热敏灸治疗颈椎病主要以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主;疗效评价标准不一及对热敏灸技术操作不规范造成有些文献研究结果相距较大;大多数文献在临床治疗中未对热敏腧穴进行概况和描述,只是单纯的描述在某些相关穴区选择热敏灸治疗;对于单纯的同一腧穴灸感与灸效、灸量与灸效、灸位与灸效的临床文献较少。上述文献研究结果表明,热敏灸治疗颈椎病选择出现热敏灸感最强的热敏腧穴,在灸位给予最佳的艾热刺激和足够的艾热刺激量,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经气,发动经络感传,直达病所,从而达到《黄帝内经》中的“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的针灸疗效。

[1]邓普丰,钟广玲.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2.

[2]杨克勤,张潭澄.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516.

[3]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15.

[4]陈日新,陈明人,黄建华,等.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灸感与灸效关系的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2011:42(337):48-49.

[5]蔡国伟,李静,陈玉婷,等.热敏灸热敏化大椎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6):559-561.

[6]康明非,陈日新,陈明人.岐伯归来—论腧穴“敏化状态说”[J].中国针灸,2011,31(2):134-139.

[7]唐福宇,王继,娄宇明,等.热敏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3,36(4):32-33.

[8]王文正.热敏灸治疗颈椎病43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2):179-180.

[9]李冠豪,曹淑.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7):170-172.

[10]谢炎烽,阮永队,宁晓军,等.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0,30(5):379-382.

[11]陈日新,康明非.热敏灸实用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

[12]周小平,林华,付勇,等.热敏灸不同灸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5):461-464.

猜你喜欢
根型腧穴艾灸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婆婆迷上了艾灸
夏天怎么做艾灸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旅途止泻按脾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