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霜霉病的病源生物学特性

2018-01-16 05:23李树锋
吉林蔬菜 2018年5期
关键词:孢子囊游动培养皿

李树锋

(长春市农安县前岗乡农业站 130209)

瓜类霜霉病的致病菌是古巴假霜霉菌,属于鞭毛菌亚门、霜霉菌目、假霜霉属,是一种转性寄生菌。该菌侵染对葫芦科的甜瓜、西瓜、南瓜、丝瓜、葫芦及蛇瓜等12种瓜类造成病害,其中受害最严重的是黄瓜、甜瓜。最早发现瓜类作物霜霉病是1868年,首先在古巴报道的。目前瓜类霜霉病已成为世界各国瓜类作物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我国甜瓜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霜霉病也随之产生扩大和蔓延的趋势,导致较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国内外对甜瓜霜霉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甜瓜霜霉病的发生危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等方面,对甜瓜霜霉病的病源生物学特性、系统流行学方面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我们开展了对这方面的分析研究工作,通过对甜瓜霜霉病菌游动孢子囊产生、萌发、病斑扩展、病菌的近程传播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掌握甜瓜霜霉病的发病规律,为甜瓜霜霉病的系统分析研究、病害预测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1 病斑产孢

实验中的甜瓜品种为纯甜时代,万里飘香,金甜佳美,嘎嘎甜。接下来将通过病害流行学的常规方法对品种抗病性等方面进行初步的研究。

1.1 病孢子日龄与病斑产游动孢子囊潜能的关系。对尚未发病的甜瓜叶片的最下位叶进行标记,发现已标叶片上产生霜霉病斑后做病斑标记,以后分别采集 1-2、3-4、5-6、7-8、9-10、13-14、17-18、21-22日龄病斑,洗去表面游动孢子囊,每个培养皿中放入10个同质病斑,放入20℃温箱中保湿培养24小时。培养后检查每个培养皿中产生的游动孢子囊数,在相同大小培养皿中用同样放大倍数的镜头观察50个视野,查出游动孢子囊总数并计算单斑产游动孢子囊量。经计算1~4日龄病斑仅少量产孢,5~10日龄病斑可大量产孢,7~8日龄病斑产孢量最大,13~14日龄病斑还有一定产孢能力,个别17~18日龄病斑还可以产少量孢。20日龄后病斑完全不能产孢。

1.2 保湿时间与病斑产游动孢子囊关系。采集同质病斑,洗去病斑上游动孢子囊,在培养皿中保湿并置于25℃温箱中让其产游动孢子囊,分别设 6、8、10、12、14、16、18、20、22、24 小时,10 个保温时间,观察50个显微镜视野,记录游动孢子囊总数,并计算出各处理组游动孢子囊总数占24小时生成游动孢子囊总数的百分率(%)。经观察,保湿时间少于10小时条件下游动孢子囊基本不产生,保湿时间10~24小时条件下游动孢子囊产生量随保湿时间增加而增加。

1.3 光照对病斑产游动孢子囊的影响。将新采集的病叶在两个培养皿中保湿,分别置于光暗交替(光暗各12小时)和黑暗条件(用报纸将培养皿包好)下。24小时后镜检产游动孢子囊情况:用等量水洗下病斑上的游动孢子囊,每皿洗液在镜下观察50个视野算出每个视野内的平均游动孢子囊数。对比光暗交替(光暗各12小时)和黑暗条件下游动孢子囊产生数量的多少。在显微镜下可见,在光暗交替(光暗各12小时)和黑暗条件下游动孢子囊产生有较大的差异。全黑暗条件下病斑上产孢面积明显大于光暗交替(光暗各12小时)条件下的产孢面积。

1.4 温度与病斑产游动孢子囊的关系

1.4.1 病斑产游动孢子囊的最低、最高温度测定。采集同质病斑,洗去病斑表面游动孢子囊,每个培养皿中放入5个同质病斑,放5、6、7、7.5、8、28、28.5、30、35℃温箱中保温培养 24 小时。之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每个病斑产生游动孢子囊情况。

观察得当温度在5~7℃时不产孢;在7.5℃时可见产孢但孢囊梗很稀疏;8℃时可见一定数量产孢;28℃时可见一定数量产孢;28.5~35℃时未见产孢。其中,病斑产游动孢子囊的最低、最适合温度、最高温度分别为:7.5、20、28℃。

1.4.2 温度与病斑产游动孢子囊的定量关系测定。洗下病斑上的游动孢子囊,观察30个显微镜视野,记录游动孢子囊总数,并计算出各处理组游动孢子囊总数占24小时生成游动孢子囊总数的百分率(%)。对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温度与病斑产游动孢子囊关系的回归方程为:Y=Sin(Z700000.1X-11667X2+43.21275X3)

2 浸水时间与游动孢子囊萌发率的关系

采甜瓜霜霉病斑,洗下表面游动孢子囊放入不同培养皿中,分别置显微镜(10×10)下,固定视野,在记录本上画出视野内各个游动孢子囊的位置,随时观察并记录各个游动孢子囊的萌发情况,最后计算出不同浸水时间的游动孢子囊萌发率。

经观察,不同批次的游动孢子囊萌发情况不同,最快在30分钟即可萌发,1小时内萌发率可达60%左右,较慢的1小时10分钟才开始萌发。

3 病斑日龄与病斑长度的关系

在甜瓜霜霉病试验田发病后,在发病瓜秧上标记新产生的20个病斑,标记后每2日测量记录病斑长度,直至这些病斑不再扩展为止。分析这些病斑的发展规律,在前4天里病斑增长较慢,每天增长量仅0.5毫米;在5-8天里病斑增长较快,每天增长量接近1毫米;在9~10天时病斑增长又变慢,增长量不足0.5毫米;在10天后病斑基本不再扩展。

4 病害的近程传播

在甜瓜霜霉病试验田发病1个月后,在试验田南侧种植2垄(垄向南北)甜瓜,则甜瓜霜霉病试验田成为菌源中心,可向后出苗的甜瓜传播霜霉病菌。待后出苗的甜瓜发病后,对甜瓜霜霉病的传播做调查。记录每个调查样点距菌源中心的距离及每个植株上的甜瓜霜霉病斑数,最后用回归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回归分析法处理结果显示由于田间存在大量外来菌源,普遍传播于所有植株上,且数量远远大于我们所设的菌源中心产生的游动孢子囊的数量,因此甜瓜霜霉病菌不再表现出明显的梯度。

5 甜瓜不同品种的抗性组分对比

同时对纯甜时代,万里飘香,金甜佳美,嘎嘎甜四个品种的病斑数、病斑面积以及每个显微镜视野内孢子囊数进行测试,以每个品种感染病性指数=单叶病斑数X病斑面积X孢子囊数来进行各品种抗病性总体评价。其中,纯甜时代的单叶病斑数(个)、病斑面积(mm2)、每个视野孢子囊数(个)、各种感染病性指数分别是5.9、17.1、9.7、978;万里飘香的单叶病斑数(个)、病斑面积(mm2)、每个视野孢子囊数(个)、各种感染病性指数分别是23.2、19.1、6.0、2658.7;金甜佳美的单叶病斑数(个)、病斑面积(mm2)、每个视野孢子囊数(个)、各种感染病性指数分别是17.7、20.1、10.2、3628.7;嘎嘎甜的单叶病斑数(个)、病斑面积(mm2)、每个视野孢子囊数(个)、各种感染病性指数分别是 13.1、18.5、11.8、2862.6。因此从上述数值分析中可见,甜瓜品种纯甜时代与其他三个品种相比较抗病性最好,其次分别为万里飘香、嘎嘎甜、金甜佳美。

6 讨论

本文通过对病害流行学的常规研究方法,对对甜瓜霜霉病菌游动孢子囊产生、萌发、病斑扩展、病菌的近程传播及不同甜瓜品种的抗性组分等方面进行研究,多数研究结果在国内尚未报道。这些研究结果可为甜瓜霜霉病的预测和防止方案的制订提供基础性资料。

猜你喜欢
孢子囊游动培养皿
球轴承用浪型保持架径向游动量的测量
不结球白菜霜霉病菌株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研究
NASA and Space Exploration
无处不在的细菌
把手放进袋子里
微生物“长”出惊艳画作
卫宝香皂:培养皿告诉你细菌真相
马铃薯晚疫病菌单孢子囊分离技术的改进
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孢子囊的抑菌效果测定研究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