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不是现代医学的失败过分抗拒死亡才是

2018-01-16 14:52陈作兵
中国医学人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现代医学纹身监护室

文/陈作兵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不久前,在急诊室碰到这么一个病例,引起了我再次对现代医学的反思。

一个95岁的老太太,胃部肿瘤晚期,消瘦,胸腹水,肿瘤恶液质的表现。由于并发肺部感染,高热,气促,氧分压过低而前来急诊。值班医生告知家属老太太的病情,明确指出预后不佳。老太太的几个子女聚到急诊抢救室的走廊商量后,明确表示,一定要全力抢救,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值班医生马上吸氧,使用抗菌谱最广的抗生素,考虑到霉菌感染可能性,又使用高档抗真菌药物,祛痰,补液,抗心力衰竭,一系列治疗措施多管齐下。老人气促没有明显改变,出现了室颤,甚至停搏。马上除颤,心脏按压,气管插管。老人终于恢复了心跳,被送到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这一幕几乎每天都在急症室反复发生着,对我这个有十多年急诊一线经验的医生来说,是太熟悉太平常的一件事情。我没有去进一步关注老太太病情的进展,但不外乎两种结局:或者在监护室拖延几天或者几周后,花费了大量医疗资源后仍然救治无效死亡了。或者这次被“现代医学”成功救回,几周或者一两个月后,95岁高龄老太太又被推送到急诊抢救室,重复着前面抢救的一幕。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最终有一次,这个老太太会在重症监护室里因为“救治无效”而宣告死亡。

不管哪种结局,如果以死亡作为评判我们现代医学的标准,那我们的医学始终是失败的,没有一个人可以依靠现代医学而长生不老。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生老病死,就如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自然的客观规律,谁如果违背这个规律,也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死亡是上帝给人类最好的礼物”,只有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秦始皇没有逃过,乔布斯也没有。在我印象中,能逃过死亡的,只有在生死簿中勾销的孙悟空,呵呵。

救死扶伤一直是我们现代医学的一个目标和宗旨。现在应该到了反思现代医学的时候了。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现代的西医,如果缺乏文化和人文精神,只能越走越远。各种人工智能,各种脏器的替代机器,甚至刚刚引起争论的“换头术”,现代的西医是否已经过分的注重于技术,而忘记了我们医学的初衷呢?“我们走得太快,是该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了”,我们不能走得太快太急,而忘记了出发的目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大约也是这个意思吧。

在去年召开的国家卫生健康大会上,对以往的医学模式进行了反思,医学的模式必须以“健康”为中心,而不是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要敬畏自然,十九大报告里,提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没有用我们熟知的“改造”一词,这对我们现代医学是一剂清醒剂,是一个方向标。

近日,美国前总统小布什92岁的母亲(芭芭拉·布什)去世,在她去世前,她就决定不再治疗,回家静养,选择和家人度过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芭芭拉·布什的丈夫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儿子也是总统小布什。丈夫是总统,儿子也是总统,美国医疗水平也很高,病重时却为何不再治疗?这对国人的“死亡观”绝对提供另外一种思考。这不禁让人想到了“死亡质量”的话题,有些绝症患者宁愿死在家中,在自己的床上,被家人和朋友的爱环绕着。同样,有些人、或者说我们身边绝大多数却还是在医院里度过最后的时光。他们全身插满管子,与各种监视仪器连在一起,照顾他们的则是一些陌生人,肉体和精神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记得6年前,我8旬父亲由于恶性肿瘤晚期,生命的最后一段时期没有在医院度过,而在他从小长大的农村,和幼时朋友一个个告别,在家里熟悉的床上,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离世。这个事情被媒体《南方周末》披露后,马上引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全国媒体的关注。在接受白岩松《新闻1+1》采访时,可想而知当时我是承受多大的社会压力。

医学和一般自然科学的最大区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人,是活生生的、有思维的人,所以医学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重复性,医学的每一次治疗,后果均很难预测,在某人身上可能是手到病除,在某人身上可能是雪上加霜。每个机体的特殊性,意味着医学无法重复验证,这也是现代医学的魅力所在。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病例。迈阿密大学医院的急诊室医生接收了一名失去知觉的男病人,但是发现他胸前有个“拒绝急救”(Do Not Resuscitate,也被叫做“尊严死”),这让医生们面临着伦理困境。一名70岁糖尿病患者血液酒精浓度较高,有肺部疾病史,医生在开始抢救他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纹身。

迈阿密大学四名医生在案例研究中写道:“我们最初决定不去管纹身,坚持‘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不能选择不可逆转的做法’这个原则。”所以他们开始使用抗生素,进行静脉输液。医生们写道:“这个决定让我们感到矛盾,因为病人已经非常努力地提出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的要求了。所以我们也要进行伦理上的咨询。”伦理咨询师表示,纹身可能代表了患者的愿望,应该受到尊重。伦理咨询师告诉医生们,“对于支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以及尊重患者的最佳利益来说,法律有时不够灵活。”还好,官员们最后从佛罗里达州卫生部门找到了该患者正式的“拒绝急救”要求书。所以医生们停止了对他的抢救,患者当夜死亡。医生们说:“找到他的书面要求书之后,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因为一个人的这种纹身未必能反映他的当前愿望。”

感谢现代医学,把人类的人均寿命延迟了几乎整整一倍,让我们能有更充裕的时间来享受自然赐给我们的一切东西,包括阳光、鲜花、还有亲情。但也正是现代医学,使我们人类变得越来越狂妄,忘记了任何生物都有凋亡的客观规律,忘记了任何生物寿命都有一个极限。

2016年10月,扬·维吉小组在《自然》上根据蛋白、核酸预测,人类寿命的上限是115岁。

尼采说:“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但是,由于现代医学的狂妄,让我们忘记了自然死亡,觉得任何死亡都应该是“因病救治无效”,都理所当然应该带着气管插管,吸着氧气,死在在重症监护室床上,让我们忘记了一种叫“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或者“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生死观了。

我一直认为:死亡不是现代医学的失败,过分抗拒死亡才是。

猜你喜欢
现代医学纹身监护室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少女花300元纹身,花3万元洗掉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纹身在现代如何变成“狠人”标志的?
纹身刻在肌肤上的信仰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医院计算机网络需适应现代医学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