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PT研究:基因检测指导抗血小板治疗是否真的可行有效?

2018-01-16 20:04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血小板实验组基因

抗血小板治疗支架植入术后药物治疗的基石,但是如何选择抗血小板药物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何种情况选择何种药物也始终是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先前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CYP2C19基因功能失调会明显影响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的作用效果,增加血栓事件的风险,而且尤其在东亚、南亚人群中常见。因此有观点认为应当根据CYP2C19基因功能检测的结果决定抗血小板治疗的用药方案,目前的临床用药指南推荐对于CYP2C19基因功能存在缺陷的患者应当用替格瑞洛或者普拉格雷替代氯吡格雷。但对于CYP2C19基因功能检测是否能够帮助患者选择更为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从而改善其临床结局却一直缺少相关研究,而基因检测指导抗血小板用药方案也尚未被写进指南。

今天发布于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ACC 2018)的ADAPT-PCI研究就旨在评估基因检测指导制定支架植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的可行性。

该研究为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一共纳入了504例18~80岁的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对所有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将基因检测的结果及推荐的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告知临床医生,而对照组则是临床医生仅凭根据临经验选择药物,随后对患者服药期间的依从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出血事件以及药物花费进行跟踪随访,从而对比性的分析基因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成本及获益。

该研究中实验组纳入249例患者,对照组纳入了255例患者,平均随访16.4个月。结果显示,在实验组中有28%的患者携带有功能失调的CYP2C19基因,而该组患者中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0%vs. 21%),在CYP2C19基因功能失调的患者中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的使用率也明显高于CYP2C19基因功能正常的患者(53%vs. 22%)。

实验组中约71%的患者是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选择的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未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药物。但在临床结果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

CYP2C19基因检测或许是由于受限于高昂的价格目前在国内尚未广泛普及,也尚未写进目前的临床指南。研究者表示,该研究的结果提示,基因检测的结果的确会影响医生对于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医生会同时考虑临床因素及遗传因素而为患者给出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基因检测指导下的用药方案就是是否能真正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呢?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更大规模的研究。

猜你喜欢
血小板实验组基因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Frog whisperer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