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四段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18-01-16 08:50吴伟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爬山虎自学语文

吴伟胜

开年寄语:在教育新时代,传统的班级教学将受到冲击,这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样态。因此,学科教学要重新思考本质和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要让学生在科技和人文两个方面共同发展。因此,原来学科独立教学的样态将很难完成这一任务,而以主题或专题学习为主的跨学科的融合课程样态将会顺应时代的发展。于是,以CACH(即Culture文化、Art艺术、Chinese语文、History历史)课程和STEM+课程为主线的主题或专题教学样态应运而生。

在明确了新教育的要求后,本栏目在2018年将主要从去教师中心、去班级中心和去学校中心的角度来体现多样的教学形态如何支撑课程的实现和实施。

随着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融合,以关注“人文性”“工具性”为特征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迎来了新的革命。本文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例中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四段式教学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这说明翻转课堂不仅适用于理科教学,在文科教学中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聚焦在学生朗读,导致教学的片面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朗读,让其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以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看似学得热热闹闹,但却无暇顾及知识的拓展、合作的意识、思维的能力、创新的精神。

2.着力在教师讲解,导致教学的低效性

对于阅读教学,尤其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样一篇表情达意比较含蓄与抽象的文本,教师为了让学生吃透文中的句子含义,通常采用拆字断句、细致入微讲解的方法来开展,如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反复品析,甚至是揪住一个词让其反复诵读。这样,一节课的时间悄然流逝,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课堂效率可见一斑。

3.训练在师生问答,导致学生的盲目性

在小学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教学策略就是碎问碎答。例如,为了归纳主要内容,教师会问:文中写了谁和谁?在什么时间段?发现了哪些事?最后怎么样了?如此,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依次作答。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忙于应对,根本无法思考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这样的学习是盲目的,主动探知问题的能力被明显弱化。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翻转课堂四段式的解决策略

1.信息化辅助教学,实现自主探究,其乐融融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师生互动端与信息化交互端开展辅助教学,也可以通过微课、运用较多的语文类教学APP,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这样,学生能在信息化辅助下,通过自主探究,自学解决字词识记与理解、主要内容概括等基础性知识。让学习不断自我内化,让自信与快乐洋溢在脸上,这是一种无可取代的语文素养内化的滋养。

2.四段式翻转教学,让学生学习有法,进而得法

在“翻转自学—合作展评—质疑反思—巩固拓展”的过程中,学生在各个环节能做到有秩序、有目标、有自主、有合作地开展学习,让知识螺旋提升,让情感自然生成,让能力水到渠成。具体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翻转自学。所谓翻转自学,就是改“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为“先学后教”的信息教学模式,具体可分为课前翻转和课中翻转。课前翻转是学生在家中结合教师发布的“课前微课”先开展自主学习,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自主学习的过程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培养学生收集问题的意识。

环节二:合作展评。合作展评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将翻转自学中产生的疑难问题通过“组内合作交流”(这个环节中的分组是有讲究的,要保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解决,然后通过全班的展评、师生平板交互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经验。

环节三:质疑问难。此环节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主导攻破问题为主的师生双边活动。在此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问疑的主动性,要善于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合理分层与归类,并利用平板的交互性,遵循小问题小组解决,大问题集体解决,重难点问题教师点拨引导的原则,循序攻破学生的质疑问难,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环节四:巩固拓展。此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对语文阅读课程尤为重要。教师可以从阅读文的主题阅读、群文阅读、类文阅读等多个维度引导学生对语文教学进行拓展,继而跳出教材学习语文。

科学、合理地利用翻转课堂四段式教学,能有效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諸多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合作、质疑、拓展等方式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

3.大容量语文课堂,使大语文学观自然呈现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仅仅靠从语文教材中汲取营养是远远不够的。利用翻转课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厘清文脉,品析文句,链接知识,感受文中的文品与人品,培养学生对这类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使他们能具有通过作品走进作者,走进生活的意识与能力,呈现大语文教学观。

教材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本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和邀请“我”到他家做客这两件事,刻画了叶圣陶先生认真工作、平易待人的人物形象。课文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通过两次具体描写叶老家院子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情景交融,让人不禁发出景美人更美的感叹。这节课可以挖掘的教学资源颇为丰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目标一):通过翻转自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情感目标(目标二):通过合作展评体会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endprint

能力目标(目标三):通过质疑、反思,掌握学习写作文和修改作文的方法,并能举一反三。

此目标的设计紧扣四段式模式设定:目标一是与导学案充分结合,让学生在课前对语文的基础性、知识性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目标二是让学生将自己在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放在课堂中,在合作展评中突破重难点;目标三是让学生对文章所涉及的关于习作的知识点进行充分延伸。这样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学习一篇课文,感受一个人物,更能掌握一种文学规律,形成一种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设置导学案,课前翻转微课,课中教学PPT,师生平板互动端。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翻转自学

观看图片与实物,走近满墙的爬山虎,让学生通过观察,培养对爬山虎的感情。从教师的朗诵、一张张图片中,让学生进行情境体验,并让其说一说感受到什么,能用怎样的词来形容爬山虎?

学生根据微课自学完成导学案。导学案内容涵盖基础字词检测、主要内容概括、重点句子品析、寫作方法领悟、练笔实践作业等内容。

设计意图:列宁曾说,“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所以语文课前的情境创设是很有价值的。翻转自学的内容也从基础知识到内容深化,呈螺旋式上升。学生在课前的翻转中检验了语文的学习能力,体现了自主学习。

2.品读词句,合作展评

(1)学生合作展示,互评互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翻转导学案,对微视频学习的成果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并在小组内解决一些学生间能够处理的基础性问题。例如,第一小组在组内自主解决了三个同音字的区别;第二小组解决了主要内容的概括之法:本文主要回忆了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和邀请“我”到他家做客这两件事,表现了叶圣陶对文、对人都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2)小组汇报品句,集体评说

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重点句段,然后开展小组展评和集体评说。

生1:我最想展示的是在第1~5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体会到叶老的“文品”。文中通过叶老先生非常仔细地修改“我”的作文的几处描写,不仅使作者本人,也使读者对叶老先生产生了亲切之感、敬佩之情。这是叶老先生对文学作品孜孜不倦的严谨态度,是难能可贵的文品。

师:同学们对他的展示有什么评价?

生2:他学会了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析,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师:还有谁愿意展示?

生3:我最想展示的是在第6~10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体会到叶老的“人品”。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这就是叶老先生对青年的呵护,是让人敬佩的人品。

……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微课,展开学习后,能对课文的脉络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自主的内化,进而理解更深层次的句子也显得顺理成章,教师就不用费劲地进行讲解了。有效利用平板,可以把课堂时间充分地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充分展示中自信、自强,成长。

3.抓住要点,质疑反思

(1)质疑问难

学生根据微课和翻转自学提出自己的问题,如结合课后链接知识,我对修改前后的文稿中修改的标点符号还不是很清楚;修改中折射出的叶老先生的文品具体是指什么;叶老先生的人品带给作者什么;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命题;等等。

(2)品悟反思

为了解决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教师采用一咏三叹的方式,引导点拨。(课件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一读:读出兴奋。

师:删改后的句子更准确、更规范了,作者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请同学们试着读出他的兴奋之情。(生齐读)

二读:读出温暖。

师:看到叶老这么认真、平和地为我修改作文,我感到春风不仅吹到面上,更是把温暖注入了心田,请大家再读!(生齐读)

三读:读出感动。

师:叶老当时可是教育部副部长,工作繁忙,还挤出时间来为我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孩子改作文,我很感动、很自豪,再读!(生齐读)

在这样的品读中,学生的疑惑点被攻克了。叶老的人品、文品以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带给人的是兴奋、是温暖、是感动。

设计意图:翻转课堂并不是剥夺教师带领学生品析语句的环节,而是让教师的精讲更聚焦。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展评后产生的疑点才是教学中最有价值的重难点。翻转式平板教学同样需要指导学生朗读,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最有感情的朗读通过“为你诵读”等平台或学生阅读公众专栏展现得更完美。

4.升华情感,课外拓展

拓展一:体会作家的成长路。教师帮助学生体会作家成长的过程,体会其一路上的酸甜苦辣,从而为自己的成长树立坚实的目标。同时,拓展其他文人,如萧红、沈从文等文学之路的资料。

拓展二: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整理关于作文修改等技巧性知识点,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拓展三:利用“名家读书”等APP拓展阅读相关作品,让学生带着本节课中所感知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叶圣陶、肖复兴等作品的拓展阅读,延伸对人物、对文学的认知。

拓展四:语音小练笔完成作文。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会遇到一些良师益友。失败时,他们会激励我们要振作,重新再来;成功时,他们会提醒我们要谦逊,成绩只代表过去。想一想他(她)给我们的帮助,用Word语音转换文字的功能“写”下来,最后把文章送给他(她),表达自己的谢意。

设计意图:拓展一的设计能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优秀读物的“秘妙”,同时深化情感,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拓展二的设计能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或信息化平台来辅助自己的学习,从而拥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展三的设计能教会学生利用与语文相关的APP资源来开展学习,同时科学合理地进行筛选;拓展四的设计不仅能让学生体验信息化的便捷,更能让其感受到信息化发出的高素质挑战。

智慧反思

记得在焦建利老师的一次讲座中,曾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要用技术改变学校教育。这是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今天,你学,或者不学,课程就在那里!与日俱增”。基于这样的思考,在翻转课堂四段模式的语文实践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可以算是高效课堂了。这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在课堂,让课堂的分分秒秒都用得紧凑高效;另一方面是将四段模式灵活地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习得了章法,还不失语文的本真滋味。虽然该案例只是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化融合的一个尝试,但它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智慧课堂的阳光前景。当然,这只是在信息化教学上迈出的一小步,其中还有不足与尚待完善之处,我们将继续在探索中前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爬山虎自学语文
爬山虎
爬山虎
爬山虎
爬山虎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