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打造高效高中物理教学课堂

2018-01-16 15:47丁爱平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丁爱平

【摘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转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科学的方法,也能够培养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中物理学科理论性、实验性、复杂性的学科特点,既需要教师充分引导,也需要学生主动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很好地为两者提供了实际行动的理论导向。

【关键词】 任务驱动 高中物理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2-102-01

0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体现了以任务为明线,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暗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理念是相一致的。

二、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1.增强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对知识积极主动探究的关键因素,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求知的欲望。教师设计的任务要求:趣味性、阶梯性、形式丰富多样、生活性、体现高中物理学科魅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产生学习兴趣,激发主动探究精神。

2.增强学习目的性

物理学的知识具有广泛性、复杂性、抽象性,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却是无从下手,无目的,无计划地学习空费时而无所收获,效率低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设定的,给学生以目标与方法提示,使其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是针对性地学习,学生学习目的性、方法性增强,提高学习效率。

3.增强学生自信心

与一般教学方法需要长时才能呈现出效果不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学生即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设定的任务是具有层次性与解题性的,学生总能完成其中一项,或在任务某个环节解开谜团都可以摘取成功的果实,从而产生自信,不断进行探寻,不断积累知识与技能,构成良性循环。

4.促进互动交流

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教师设计任务,学生实施任务,在解决问题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如请教老师,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是需要主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当中语言表达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都将在任务实施中得到所提升,也将自动地运用到任务实施过程。

三 、任務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具体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环节即:教师设计任务,学生实施任务,学习评价。教师需要将其有机整合成一体,以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本文以高中物理《单摆》内容为例,具体分析其过程。

1.任务设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需要教师以教学内容与目标、以学生为出发点,发挥引导作用,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精心设计任务,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和形式多样性,能够引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参与度。

单摆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探究了解单摆周期的影响要素,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在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探究学习中掌握了控制变量法,也具备了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能力,认识了机械运动的具体含义。准备好:铁架台多组,米尺、螺旋测微器、天平、量角器、注射器、带孔小球(每组多个),条形磁铁多个,停表若干等教学器材,将学生适当分组,分别探究:

(1)小组θ(A)、L、g一定,m变化,T如何变?

(2)小组m、L、g一定,θ(A)变化,T如何变?

(3)小组m、θ(A)、g一定,L变化,T如何变?

(4)4、小组m、θ(A)、L一定,g变化,T如何变?

注:L为摆长;m为摆球质量;θ(A)为摆角;g为重力加速度;T为周期。

如此将具体的驱动任务给学生,使学生先进行思考,明确探究的目标。

2.任务实施: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从物理现象出发,做出假设,建立模型,探究得出结论是物理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物理模型构建过程使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组合,再寻求新的思维与方法进行探究,完成任务,进而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因此,任务实施过程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构建物理模型进行知识的探究。

单摆教学导入环节已经引入了钟摆、过山车、秋千等物理模型,结合准备好的教学实验器材与设计的任务,引导学生构建起物理模型:摆线和摆球。由于需要通过具体的数据得出结论,因此学生会想到需要根据以上因素设计表格以记录数据,而数据需要经过一定方式来呈现规律,这就需要进行画图。

3.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不仅仅只是学生任务实施得出的结果,还应该包含该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思维方式、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数据整理与归纳的能力等,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最后学生较容易得出,总之T和L、g有关,与摆球的质量,振幅无关,但具体是怎么样的关系,基于高中生的知识所限,不能够做出准确的归纳,则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解析,利用多媒体打出惠更斯图,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曾经详尽地研究过单摆的振动,发现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与摆长L的二次方根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g的二次方根成反比。而与摆球、振幅的关系即是学生探究所得。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任务成果,如简单一句赞赏的话:同学们都很聪明,看来未来要多好几位物理学等语言,以此积极地鼓励学生,拉进师生的距离,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

综上,任务驱动教学法极具教学价值,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具体体现,实际教学的具体运用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总结与提升,打造高效的高中物理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张光远.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4(33):83-83.

[2]李健.高中物理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5(97):144-144.

[3]侯新杰,王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04):32-34.endprint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