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刘鹗故居

2018-01-17 21:12孙丽丽
火花 2018年1期
关键词:细雨故居感情

孙丽丽

初秋细雨,我们来到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楚州,老街清幽,一条条石板路,一处处旧民宅,仿佛走进一场旧梦景。

自古萧湖之畔,便商贾云集。勺湖在萧湖对面,问一提鸟笼的老者,可知刘鹗故居,老人手指不远处,勺湖对面高公桥西街便是。店铺林立间,有一明清古建筑小院,疯长的青藤,高高地爬上翘檐与雕梁画栋。

走进湿漉漉的小院落,冷清寂寥,花草盆景独自热闹着。学生时代读《老残游记》,为刘鹗笔下景象惊叹,犹如宋人笔下的画卷,瑰丽多姿的笔触,简约精练,错落有致。胡适曾言:《老残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却不在于作者的思想,而在于作者描写风景人物的能力。

刘鹗其父刘成忠曾为官河南,颇有积蓄,遂在淮安购置下此处田产,有房屋140多间和一座园林,全家安居在此。细雨落在瓦片上,天井小院愈显雅致静寂,叹人生,几番轮转,现留存下的,也只有这一小部分。大厅、穿堂、堂屋三进,大厅为硬山造,顶上棚梁上有彩绘,曲拱式廊檐为淮上仅见。

故居内现存文物三件:刘鹗弹的古琴一架;金丝楠木围棋桌一张;刘鹗穿的皮袄一件,内里还有“刘老太爷”四字,为刘鹗父亲所留。我们静静地来,仿佛是为触摸其间的繁华旧梦,而精雕细刻的棋桌,红尘隔了岁月,却再现了那时间的绚丽烟火。

刘鹗本是镇江丹徒人,一生奔走四方,但生前曾多次回到故里丹徒,情深绵绵。其故居门壁之上,一直悬有“丹徒刘宅”的木刻,旧的影子仍向时光深处延伸。

“画杉大厅”,是接客会友的地方,有刘鹗全身画像,细细观看他一生经历的图片、手稿、日记,才知刘鹗非职业小说家,他承袭家学,致力于数学、医学、水利学等实际学问,还是位收藏家,集书画碑帖、金石甲骨,其《铁云藏龟》一书,开了甲骨文研究的先河,早年科场不利,他还曾行医和经商。

有对联曰:“无偈不通,数学岐黄修水利;有才必识,封泥帛布鉴龟文。”可见刘鹗先生学术渊博,多才多艺,数学、医术、水利、封泥、古钱币、甲骨文无所不懂,有物必识。

我们的目光潜进了那个年代。刘鹗喜欢结交三教九流的朋友,从他敦实的面容可见其豪爽,但又非那种风流子弟,父亲很注重他的学业,他开过烟草店,在上海办过印书局,皆因亏本而关闭,爱好医学的他,不得不挂牌行医,后又致力撰写医学著作,无怪乎,在《老残游记》中,自己化身为一个走江湖的郎中了。可见作品与人生体验大有牵绊,前尘往事,一片黛瓦便是见证。

刘鹗以一卷《老残游记》,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他研究骨文残片,弘扬了中华文化遗产。有一副对联:“奇士负奇才,一卷记游,能以文奇名后世;故居陈故迹,千秋藏拓,堪为国故导先河。”

刘鹗在《老残游记》自序中写道:“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可见其忧国忧民的情感如滔滔江河,汹涌而来。刘鹗一直希望以发展经济、教化人心这一途径富国强民,所以他参与了许多经济活动,如治理黄河,请修铁路、山西矿等,虽然屡屡受挫,却始终百折不回。

可其生不逢其时,国运颓废,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树欲挥袖长舞,而风萎靡不振,唯有长歌当哭啊。

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处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赈北京饥困。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清廷以“私售仓粟”罪把他充军新疆,次年死于乌鲁木齐。欲以渺渺之身,潜移默运岌岌天下,只落得苍颜流下混浊的泪水。

岁月那么轻,轻得像那发黄的线装书,轻轻翻至今朝。

细雨继续下着,我们挥手同清朝告别,同刘鹗先生告别,同守着故居的温和女子告别。

猜你喜欢
细雨故居感情
卫立煌故居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最好的感情
黄显声故居纪念馆
感情工作
赏初春细雨有怀
春日
不分对错
细雨
感情强烈的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