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给中国农业带来新启示

2018-01-17 11:05孙洁
中国农村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肉类贸易战关税

文|本刊记者 孙洁

最近几个月来,中美贸易战起起伏伏。

12月1日,“停止加征新的关税” 的消息从阿根廷G20峰会上传出,有人称:“中美贸易战停止了”,其实只是按下了暂停键:“双方没有取消此前双方各自加征的关税,而且停止加征新关税有3个月期限。中美双方将在90天内展开谈判,如届时不能达成协议,10%的关税则予以提升。”双方只是“休战”90天,“中止”而不是“终止”。未来结果如何,取决于这90天谈判的情况。

从今年3月份开始,美国宣布,对中国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中国迅速回击,先针对美国农产品,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

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7月6日起,美国正式对中国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25%的关税。同一时间,中国对美国等值产品约545项加征25%进口关税的反击举措生效。7月11日,美国公布拟对中国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的清单,并称如果中国继续反击,美国将对3760亿美元贸易逆差全部加征惩罚性关税。

340亿,545项,2000亿……

这些数字本身或许不能说明什么,但它背后的关税清单却值得我们深思。

从公布的关税清单来看,不难发现,虽然两方清单价值相差无几,但两国针对的重点有所不同。中方进口美国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水产品、芯片等事关民生或者高科技产品,国际市场替代性很差;而美国进口中国的大多是初级工业代工产品,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很多国家都可以等价替代。

这暴露了中国农产品依赖进口,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薄弱的短板。

贸易战不怕,但农业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一直是农业大国,作为大国根基的农业绝不能成为短板。在当前的贸易环境中,中国怎样补齐农业的短板?中国农业都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立即着手拿出切实的解决方案。

大豆篇

据统计,2017年,中国自产大豆1400万吨,总进口是9554万吨。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植物蛋白不可或缺,而且这些蛋白加工以后的残渣可以用作饲料,保障畜牧业发展。如果不进口,大豆及其附属品的价格都要提高,意味着要出现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中国可以转向巴西进口。但目前,全球大豆生产的相当大部分被几家美国公司控制着。巴西大豆从生产、运营到销售几乎都是美国公司控制。

“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进口渠道高度单一是目前我国大豆市场的主要特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钟钰说,我国海量进口的大豆主要来源于巴西、美国和阿根廷,三国合计进口比重常年达到95%以上。

根据世界银行的价格数据库,钟钰测算了国际市场上主要油脂油料和畜牧类产品的可增加进口空间,他说,油脂方面中国能完全折抵减少进口美国大豆的影响,但豆粕还有1000多万吨的缺口。

“豆粕主要用于饲料企业,这个数量对于一年消耗两三亿吨饲料量的饲料行业来说不算大问题,”他建议,恢复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促进大豆生产,要从建立玉米大豆收益联动机制、支持主产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协调配合补贴机制和产业政策这三方面着手。

但也有专家指出,大豆生产非常耗费土地,平均每生产一吨大豆需要八亩土地。进口大豆若是换成中国自种,要消耗7.6亿亩的土地。

饲料篇

“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减少豆粕的添加比例,以及成本传导等方式,基本上可以化解中美贸易战中大豆价格上涨给饲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北京东方牧人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文辉说,中美贸易战对饲料行业影响不大,饲料配方从原则上来说没有不可替代的东西。豆粕目前平均的添加比例在15%左右,如果豆粕价格高了,完全可以把平均添加量降到10%甚至8%,关键看性价比。他进一步解释说,在目前整个产业链当中,饲料企业具有较强的成本传导的优势,尤其是近年来,一线饲料企业都在布局养殖端,可以通过产业链价值提升来平抑、化解成本增加的问题。

“企业可以通过改变饲料配方来应对部分原料短缺的问题,但是企业的需求是综合的,要统筹运用技术开发、设备更新以及管理水平提升来应对可能面临的困难,”新希望集团技术总监肖红利说。

水产篇

“中国水产种苗进口依赖性较高,育种核心关键技术仍然比较落后,但是进口渠道多,可选择余地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韩杨说,要保持中国传统贸易市场的优势,必须降低生产成本;水产养殖中个别小微品种也可以借助养殖技术的推广,往中亚和南亚走,带动国内的产品扩大销售。

中国水科院刘永新认为,渔业科技必须大幅度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渔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在环保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大形势和国际压力的影响下,健康养殖、绿色养殖给中国水产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肉类篇

中国对美国的肉类进口集中在猪肉和鸡肉,大部分都是猪杂碎、鸡爪和鸡翅尖,中美贸易战可能会带来这些产品价格的提升。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说,“可以通过拓展欧盟、巴西等进口国,积极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等方式应对。”

“在肉类加工技术和装备方面,美国的调理肉制品开发、微生物安全控制技术、肉类屠宰机械、食品添加剂生产等领域较为领先。但多数技术与装备均有国外或国产替代产品,其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具有显著或垄断优势。我国肉类加工技术在加工过程控制、产品品质劣变、质量安全检测、营养健康等领域方面还有待提高,但是对美国屠宰与加工技术依赖程度并不高。仅集中在屠宰与分割设备、快检技术、烟熏液等少数方面。” 王守伟这样表示。

中美贸易战本质是科技战,只有提升科技水平和拉动产业升级才是根本。不论贸易战走向如何,中国农业都应该借助这次贸易战的警示,减少农业生产环节的直接补贴,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加大对农业科技开发的支持,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猜你喜欢
肉类贸易战关税
波黑肉类进口远超出口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肉类研究》杂志征稿启事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欧盟对美输欧飞机征收15%关税
发扬抗日战争精神,赢得贸易战新胜利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豆粕:中美贸易战前景不明 市场价格振荡运行
净能源危机:特朗普的贸易战与全球化的终结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