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2018-01-17 15:17
中国种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春性沈丘县半冬性

赵 彬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种子技术服务站,周口 466300)

沈丘县地处黄淮平原腹地,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粮食年产量8亿kg以上,小麦是沈丘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耕作方式、施肥方法、施肥量和管理水平的变化,小麦产量每667m2在500kg上下徘徊,小麦高产遇到瓶颈。为此,笔者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思考分析沈丘县小麦的生产现状,以期为沈丘县小麦在高产、优质方面再上新台阶做有益探索。

1 影响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

1.1 整地质量差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家中劳动力较紧缺,农户整地主要依靠旋耕机旋地。旋耕机旋地较浅,大多深不超过15cm,连年旋耕,形成犁底层,不利于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对水分、肥料的吸收,导致农作物抗旱、抗寒性弱,不利于农作物高产。

1.2 施肥方法、施肥量不合理目前大部分农户重视氮肥和磷肥的施用,忽视钾肥和微肥的施用,每667m2大多施碳酸氢铵70~80kg或尿素30~40kg加过磷酸钙70~100kg,较少施用小麦专用复合肥;有的施小麦专用复合肥40kg加尿素10~15kg,但不能满足小麦整个生育期的需肥要求,造成小麦苗期生长旺盛,虫害、病害偏重发生,小麦生育后期脱肥,易早衰,小麦千粒重低,产量不高。

1.3 播期、播量不合理为追赶墒情和时间,个别年份在10月5日前后就开始播种小麦,一般年份在10月15日前后就播种结束。近年来,沈丘县初霜冻期推迟,小麦播种普遍偏早;秸秆还田,旋耕机整地质量差,农民随意加大播量,每667m2播种15~17kg,个别地块播量高达20kg,造成小麦群体较大,冬前旺长,消耗养分多,不利于大分蘖形成。

1.4 天气多变,品种选择不当农户在购种时,不区分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种,在播种时也不管品种是半冬性或弱春性品种,为赶墒情一起播种。沈丘县近年来经常出现极端天气,冬前有时出现-16℃低温,早播麦田冻害较重,特别是弱春性品种冻害更重,有的出现主茎冻死的现象,立春至谷雨易出现倒春寒天气,造成小花不孕、不结实,小穗或整穗冻死,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

1.5 田间管理粗放很多农户小麦播种后田间管理粗放,不了解小麦田间长势如何、土壤是否干旱、何时防治病虫草害。在病虫害防治上,大部分农户仅重视防治虫害,而忽视防治病害,待小麦出现病害时错过了最佳预防时期,如沈丘县2015年赤霉病发生较重、2016年叶锈病大发生,农户预防不及时,造成个别地块减产幅度较大。

2 提高小麦产量的对策与建议

2.1 精细整地,合理施肥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必须耙实”的要求[1],做到深耕、细耙、平整、足墒,秋作物收获后,及时把玉米、花生等秸秆趁鲜粉碎直接还田,均匀撒在地表。提倡大型机械深耕,耕深要求达到25cm左右,机耙2遍,除净根茬、粉碎坷垃,达到上虚下实、地表平整;旋耕机作业地块要旋耕2遍,旋耕深度15cm以上,并要耙实。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须深耕1次,以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麦根下扎,增强根系吸水、吸肥能力,增强抗灾性。根据播种机播幅合理规划畦田,打好畦埂、平整畦面,以便田间灌溉和作业[2]。

施肥本着“稳氮增磷补钾配微”的施肥原则,根据地力水平和目标产量,合理确定氮磷钾使用量。一般田块每667m2底施尿素35~40kg、过磷酸钙 60~75kg、氯化钾 5~10kg、硫酸锌 1kg;或者施用含量51%(氮28%、磷16%、钾7%)左右的复合肥60~70kg。

2.2 土壤处理,药剂拌种秸秆还田后,利于病虫的滋生蔓延,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梭条斑花叶病及地下害虫、蜗牛等病虫为害呈现逐年加重趋势,应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土壤处理工作。土壤处理:每667m2用55%甲拌磷乳油拌细干土(或麦麸)10~15kg或用3%甲拌磷耕地前均匀撒施地表,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尤其是前茬花生田更应注重防治;全蚀病和梭条斑花叶病重发田,撒施50%多菌灵2.5kg进行土壤消毒。种子处理:用55%甲拌磷乳油加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50mL,兑水0.5kg拌小麦种子25kg,防治地下害虫和纹枯病;用60%苯甲·吡虫啉(或咯菌腈·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mL,兑水0.5kg拌小麦种子25kg,预防地下害虫、蚜虫和纹枯病。全蚀病发病田,每667m2用12.5%全蚀净(硅噻菌胺)悬浮种衣剂20mL,加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mL,兑水0.5kg拌小麦种子10~12.5kg,堆闷3~6h,预防全蚀病和地下害虫。

2.3 科学搭配选种、适期适量播种早中茬地块选用春季发育相对平稳、抗“倒春寒”能力较强、抗倒性好、抗病性突出、中后期有一定耐旱性和耐高温能力、灌浆较快的半冬性品种,如百农207、周麦27、周麦28、众麦1号等,搭配种植周麦30、百农4199等;优质强筋品种选用西农979、新麦26、丰德存麦5号、周麦32等;晚茬地块选用稳产性能好、抗病、早熟的弱春性品种,如洛麦24、漯麦18等。

半冬性品种(早中茬)应在10月10-15日播种为佳;弱春性品种(晚茬)应在10月15-25日播种为宜。凡墒情充足,又能做到精耕细作的高水肥地块,一般半冬性品种每667m2播量10~12.5kg,基本苗控制在16万~20万,秸秆还田地可以适当增加播量[3];弱春性品种播量12.5~15kg,错过适播期每晚播 3d,增加播量 0.5~1kg;播种深度 3~5cm,要求深浅一致,达到种均苗匀。“小麦要高产,播种是关键”,确保一播全苗。

2.4 加强田间管理促弱控旺 冬前对晚播弱苗麦田以促为主,采取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等措施,实现促弱转壮;每667m2用0.01%芸苔素内酯20g,加氨基酸叶面肥 75mL,兑水 40~50kg,全田喷雾;对群体偏大、有拔节趋势以及植株偏高的旺长麦田,应于冬前(12月上中旬)用15%多效唑40~50g,兑水30kg,叶面喷雾控旺防倒。

化学除草 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田间墒情足,杂草出土达到75%以上、草龄2~4叶、气温8℃以上时,每667m2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18g,加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30~40mL,防除猪殃殃、播娘蒿等阔叶杂草。对杂草出现抗药性的田块可以选用奔腾(22%唑草酮可湿性粉剂+14%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g,加5%双氟磺草胺悬浮剂8~10g;用3.6%阔世玛(3%甲基二磺隆+0.6%甲基碘磺隆钠盐)20~30g(低温、阴雨天气慎用,不与其他除草剂混用)防除节节麦;用麦极(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30~40g,防除野燕麦、黑麦草等。以上配方在应用时,先把除草剂配成母液,再兑水30kg进行2次稀释,田间均匀喷雾。

浇好越冬水 小麦越冬前,在日平均气温降到3℃左右、田间出现旱情时及时浇好越冬水,浇后中耕松土保墒,以免地表板结、透风伤根,预防冻害,保苗安全越冬。

返青拔节期预防病虫害 翌年3月上中旬,每667m2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g,加2.5%氯氟氰菊酯水剂75mL,兑水40kg茎基喷雾,防治纹枯病、白粉病和麦蜘蛛、苗蚜;田间出现点片死苗时,用48%毒死蜱乳油500倍液,小麦基部灌根防治地下害虫。梭条斑花叶病麦田,用0.06%甾烯醇微乳剂70mL或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30g,加氨基酸叶面肥70mL,加0.01%芸苔素内酯可溶乳剂20g或0.136%碧护可湿性粉剂10g,兑水30kg茎基喷雾,1周后再喷1遍。

预防冻害 主要预防“倒春寒”和晚霜冻危害,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低温到来之前及时浇水和喷施叶面肥,每667m2用尿素1kg加磷酸二氢钾150g,兑水50kg叶面喷雾,增加细胞液浓度,提高抗寒能力。在寒流到来之前及时进行熏烟防霜。

扬花期防病治虫 小麦扬花期间如遇3d以上的阴雨天气,应及时防病治虫,每667m2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g,加10%吡虫啉50g,兑水30kg叶面和穗部喷雾,防治赤霉病和吸浆虫、穗蚜[3]。

灌浆期“一喷三防” 小麦灌浆初期,即扬花期用药后7~10d,每667m2用43%戊唑醇悬浮剂40mL,加5%联苯菊酯乳油40mL,加磷酸二氢钾150g,兑水50kg叶面喷雾,防治白粉病、叶锈病和穗蚜,预防干热风。

2.5 适期收获小麦收获的最佳时期是蜡熟末期,应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早收,确保丰产丰收,做到分品种单收、单晒、单储,利于优质优价。

[1] 于振文.全国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4

[2] 刘艳艳,李瑶.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北京农业,2013(24):19

[3] 陈牧野.沈丘县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136

猜你喜欢
春性沈丘县半冬性
沈丘县成功举办2019年食品安全知识大赛
沈丘县
北疆超晚播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资源在春性环境下的利用价值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沈丘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举办2019年食品安全知识大赛
沈丘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举办2019年食品安全知识大赛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在西藏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中熟春性小麦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