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大穗型杂交玉米新品种顶酷007

2018-01-17 15:17祁志云李淑君付忠军
中国种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子粒斑病区域试验

祁志云 李淑君 杨 华 董 昕 付忠军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 401329)

重庆玉米常年播种面积达46.7万hm2,年总产量约200万t,年消耗量达300万t,市场缺口率约占1/3。重庆已成为玉米净调入区域,随着农村畜牧业及饲料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玉米缺口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根据重庆市玉米平丘生态特点、栽培水平、耕作条件和市场需求,以抗病、抗倒为突破口,以高产为主攻方向,选育多抗[1]、高产、适于瘠薄丘陵平坝土地种植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作为育种目标。顶酷007是以自选系渝8954×渝1069杂交组配选育而成,201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渝审玉20170004。

1 选育经过

利用杂种优势是玉米增产的最重要途径。杂种优势强弱与亲本配合力大小有直接关系[2-3]。顶酷007是2012年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以渝8954为母本、自交系渝1069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2013年参加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组织的品种比较试验,2014年参加重庆市玉米平丘组预备试验,2015年参加重庆市玉米平丘组区域试验,2016年参加重庆市玉米平丘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 产量表现

2.1 品比试验2013年分别在重庆市的江津、巴南、涪陵、南川和万州试验点参加品比试验,每667m2平均产648.4kg,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14.3%,居第1位。2014年参加重庆市玉米平丘组预备试验,每667m2平均产579.78kg,比相邻对照渝单8号增产12.93%。

2.2 区域试验2015年参加重庆市玉米平丘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550.3kg,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6.3%,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比参加试验品种产量的均值增产1.5%,居该试验第7位,参加试验8个试点,7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增产点次占总点次87.5%;2016年续试,平均产565.4kg,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9.7%,差异极显著,比参试品种产量均值增产3.7%,居第4位,7个试点均增产,增产点率100%。2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557.9kg,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8.0%,15个试点,14增1减,增产点率93.3%,2年区试比参试品种产量均值平均增产2.6%;经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检测,2年区试参试种子DNA指纹检测结果为相同品种。

2.3 生产试验2016年参加重庆市玉米平丘组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581.6kg,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10.0%,居第3位,6个试点全部增产。

3 亲本及品种特征特性

3.1 母本渝8954植株为半紧凑型,全株总叶片数18~19片,叶片中宽,上位穗上叶与茎秆角度大,茎之字型程度强,株高168.0cm,穗位高62.0cm。抽雄期中,雄穗小穗密度稀,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极短;果穗筒形,穗柄短,穗行16~18行,抽丝期中,花丝花青苷显色极弱;子粒马齿型,顶端黄色,远轴侧为黄色,子粒楔型,子粒深、大,百粒重高;生育期114d左右。

3.2 父本渝1069植株平展,全株总叶片数18~19片,上位穗上叶与茎秆角度中,茎之字型程度弱,株高209.4cm,穗位高75.0cm;雄穗一级侧枝8.4个,雄穗侧枝弯曲程度弱,散粉期中到晚,抽丝期中到晚,花丝绿色;果穗圆锥形,穗柄短,穗长16.8cm,穗粗4.2cm,多为14~16行,白轴,果穗苞叶绿色;子粒硬粒型,百粒重22.5g;生育期120d左右。

3.3 杂交种顶酷007株型平展,株高274cm,穗位高106cm,全株总叶片数平均17.8片;叶片较宽,穗上叶与茎夹角中等,雄穗侧枝呈直线型,颖片绿色,颖片基部紫色,花药浅紫色,花丝绿色,雌雄蕊开花时间中等;支持根绿色,茎秆硬,抗倒伏;果穗长筒形、穗柄较长,穗长19.2cm,穗粗5.6cm,穗行数16.8行,行粒数36.6粒,穗轴粉红色;子粒半马齿型,黄色,出子率82.5%,百粒重36.5g。

4 顶酷007的突出特点

4.1 高产、稳产2013-2016年在各类试验中,顶酷007都表现出优良的高产、稳产特性,其中2013年南川点品比试验产量最高,达到9772.5kg/hm2。

4.2 综合抗性强2015年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3R)、小斑病(3R)、丝黑穗病(4.8R)、穗腐病(2.3R)、茎腐病(5.9R),中抗纹枯病(54.4MR)。2016年经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人工接种鉴定:高抗穗腐病(1.0R),抗大斑病(3R)、小斑病(3R),中抗茎腐病(21.9MR),感纹枯病(67.8S)。综合2年接种鉴定结果:顶酷007抗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穗腐病,中抗茎腐病,感纹枯病[4]。

4.3 品质优良2016年经农业部谷物品种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粗淀粉71.58%,粗蛋白11.01%,赖氨酸0.37%,粗脂肪4.54%,容重750g。

5 栽培关键技术

5.1 适时播种,密度调节重庆市平坝、浅丘地区一般3月上旬至下旬播种,深丘、中低平丘地区以3月下旬到4月上旬播种育苗为宜,培育壮苗[1,5]。每667m2适宜种植2800~3000株,肥水充足的地方宜密,肥水差的地方宜稀。

5.2 增施肥料,科学用肥重庆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每 667m2施尿素 30kg、缓释肥 40~50kg、氯化钾10~15kg。采用“一底二追”施肥法较好,底肥占总施肥量30%,以磷钾肥、农家肥为主,有条件的地方每667m2补施锌肥1kg;追肥以氮肥为主,其中苗肥占10%~20%、攻苞肥占40%~50%,施肥尽量配合农家肥施用[6-7]。

5.3 加强管理,适时收获及时定苗,培养壮苗,在全生育期内注意防治病虫害,为子粒灌浆提供充实的营养来源。中耕除草与培土施肥相结合,及时上厢施肥,改善根际土壤微环境,有利于根系发达,提高植株抗倒性。待果穗充分灌浆成熟后收获,保证子粒商品性,减少产量损失。

[1] 袁亮,张亚勤,杨华,等.玉米新品种金穗3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 [J].种子,2015,34(7):113,118

[2] 祁志云,杨华,李淑君,等.优异玉米种质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7):1497-1501

[3] 付忠军,杨华,祁志云,等.6份CIMMYT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4):3241-3243

[4] 王晓鸣,戴法超,廖琴,等.玉米病虫害田间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101-108

[5] 周汝平.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简介[J].农家科技,2005(12):14-15

[6] 冉伟,张小峰,周维华.玉米新品种重玉 898[J].中国种业,2014(7):70

[7] 杨华,邱正高,祁志云,等. 耐瘠型杂交玉米渝单8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J].粮食作物,2005(10):18-19

猜你喜欢
子粒斑病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黄淮海区域7 个玉米品种的子粒脱水特性分析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论施肥对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
玉米选种留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