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贤的深圳创业故事

2018-01-17 13:30
华声文萃 2018年4期
关键词:户口客人陕西

吴桂贤,1938年出生,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陕西成阳原西北国棉一厂的纺织女工,曾被评为全国纺织系统的劳动模范。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九至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5年1月至1977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后自己要求回到原厂当一名纺织女工,1978年任西北国棉一厂党委副书记。

1988年暮春4月,深圳考察团由副市长朱悦宁带队千里迢迢来到陕西考察,其间有深圳外贸集团的副总经理李瑞荣。老李所在的国企与港商合资建了一个三资企业——鸿华公司,他们设想:要将鸿华公司办成纺织、印染和服装一条龙,在深圳崛起一个30万锭的大企业。中国之大,要论纺织,当然要属内地的人才技术最强了。他们在咸阳考察的时候,忽然提出,到吴桂贤所在的西北国棉一厂去看看。

吴桂贤无可避免地与深圳来宾会面,并成了车间参观的陪同与讲解员。参观出来,客人问:“吴书记,您到过深圳吗?”“去过。今年年初还去过一回呢。”“印象怎样?”“很好哇,生活节奏快,城市也漂亮。”客人忽然说:“那您调我们深圳去工作怎样?”吴桂贤只当客人开玩笑,没料到客人非常执着认真。因为,他们正在酝酿上纺织项目,太需要她这样富有经验的纺织行家。吴桂贤回答,可以推荐一些本专业的大学生给你们……然而,此时的深圳客商怎么也不肯放手,他们一再表示是诚心诚意请她,并邀请晚上在万年饭店做东请她详谈。

晚饭的餐桌上依然是一个主题:力邀吴桂贤“孔雀东南飞”。吴桂贤被客人的诚心所感动,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已步入老年期了,挪动实在不大容易,再则自己是陕西的山水养育,对陕西情结太深,且熟门熟路熟人,到深圳去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自己能行吗?她不能不认真掂量,于是一再推辞……事情在她丈夫得知之后,才出现转机。吴桂贤的丈夫是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的技术干部,他虽然没有去过深圳,却到西欧考察过一个月,他认为西方的市场经济正在为我们所借鉴,而深圳与沿海地区先走一步,必定发展比内地要快。

吴桂贤坚守的“军心”终于被丈夫“攻破”,两人于1988年6月9日应邀联袂前往深圳,做进一步考察。夫妻俩当时不仅出席了深圳第一届荔枝节,还到了位于葵涌的鸿华纺织印染厂建设现场,眼前一派欣欣向荣的建设景象,车间正在封顶,连海外运来的印染设备的集装箱还没拆呢,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确确实实是当务之急。

夫妇俩亲临深圳考察,坚定了南下的决心与信心。终于,在陕西省委主要领导以及一系列公文批复后,吴桂贤来深圳报到了。

吴桂贤担任鸿华纺织印染公司副总经理的职务,上任伊始的头等大事就是招兵买马。急性子办急事,第二天她又千里迢迢飞返西安。

她在陕西一呆就是10天,从一印二印三印三个印染厂,共招了108人,这可比之《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将,老中青搭配,从工人、技术员到总工程师各路能人都挑选齐了。突然一下子招来那么多人,生活设施跟不上怎么办?吴桂贤等八个人住在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女的、年纪大一点的住在室内,男的就睡在客厅里。吴桂贤带头清扫卫生、买菜、做饭。创业难,生活再苦再累,但大家心里甜滋滋的。

鸿华印染厂顺利开工,生产效益不错。上个世纪80年代末深圳城市人口数量有限制,进城市户口很困难,外贸集团这么一个几千人的大企业,一年也只有三四个进城户口指标。身为副总经理的吴桂贤深感不进户口难安人心。她多次到有关部门去游说,深圳市人事局开了绿灯,给了鸿华25个进城户口指标;宝安县也被她的细诉所打动,一下子给了50个宝安县户口指标。

人员安定了,印染设施上了档次,出口合格率不断提高,坯布却又出现紧张。吴桂贤九次前往新疆等地购置坯布,人家一听说来自深圳的吴桂贤,感到驚讶,吴桂贤不是赫赫有名的西北国棉一厂的纺织女工吗?原来不是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吗?她可是当年纺织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是那个时候中国的一颗“政治红星”呀!现在为特区效力去了,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呀!吴桂贤眼眶一热,心里有久久的感动。

岁月不居,一晃,吴桂贤已经在深圳工作生活了30个年头了。人们依然记得她,记得这个来自纺车前、而又被云谲波诡的时代一度推到命运波峰浪谷的人物。

1998年,吴桂贤从企业退休,中共中央组织部专门下发文件对她按正厅级待遇。

(摘自《人物周刊》)

猜你喜欢
户口客人陕西
小客人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做一个好客人
给失管无名道路上“户口”
被蛇咬的客人
不常见的客人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