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励志老妈与女儿同校读研

2018-01-17 13:30
华声文萃 2018年4期
关键词:音乐系母女俩读研

51岁的妈妈要考研

周亚松,1964年出生于湖南常德,在当地某机关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丈夫吴斌大她两岁,也是公务员。独生女儿吴悠2013年从艺术学校毕业后,在常德创办了一家音乐工作室,教孩子声乐、弹钢琴。一家三口收入稳定,生活安稳幸福。

2015年,周亚松已51岁,再过4年即将退休。就在她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时,女儿的考研计划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这年3月,吴悠与她商量:“妈,我想趁现在还年轻,考艺术院校读研。”女儿追求上进,周亚松举双手赞成。

而就在陪女儿备考的过程中,周亚松脑海里迸发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与女儿一道报考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的研究生!

周亞松萌生此念头,并非异想天开。她的爷爷是一位精通民乐的艺人,受家庭熏陶,周亚松从小就学过二胡、巴乌、古筝、钢琴等乐器,且有一副美妙动听的歌喉。几十年来,她除了坚持学声乐,还注重形体训练,一字马、下腰等芭蕾中的高难动作都不在话下。周亚松本来只有高中学历,因为工作需要,这些年她通过函授、自考,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2009年,好学上进的周亚松还考取了成人英语等级考试三级证书。可以说,报考音乐系研究生必备的各种条件,她一样不缺。

女儿落榜,母亲圆梦

2015年8月,周亚松提前从单位办理退休手续,全力以赴与女儿一同备考。10月初,母女俩乘坐火车来到武汉,在华中师范大学附近租了套一居室,接受考前强化培训。

2015年12月,周亚松与女儿结伴赴长沙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年过五旬的丈夫送妻子和女儿进考场,被传为佳话。

次年3月,考研成绩公布,周亚松如愿被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录取,吴悠却不幸落榜。周亚松清楚女儿内心的失落,柔声安慰道:“你还年轻,这次没考上,明年再考。”

胜利会师,母女变同窗

虽是学校年龄最大的学生,但周亚松与普通大学生一样,每天背着双肩包、提着开水瓶去教室上课:一日三餐她都在学校食堂吃饭,空闲时间在图书馆看书,晚上在宿舍里睡高低铁架床……这就是周亚松从小梦想的大学生活。

2016年国庆节,吴悠来华中师范大学看望妈妈,周亚松鼓励女儿:“读研的生活太精彩了,妈妈盼望你也早点考进来。”吴悠与妈妈击掌约定:“我明年一定考上,咱们在‘华中会师。”

此后,吴悠开始了新一轮的冲刺。紧张备考的日子里,周亚松从武汉给女儿寄复习资料,向她传授考研经验,还带女儿来学校音乐系拜师……

2016年12月,吴悠第二次参加研究生考试。3月中旬,考研成绩公布。周亚松第一时间替女儿登录考研网站查询,吴悠被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录取了!

周亚松入学后,并未忘记自己妻子、儿媳的身份。她坚持每月回家两趟与亲人团聚。

2017年9月1日,吴悠如愿进入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就读,成为妈妈的同门师妹。除了努力学习,课余时间,母女俩还去敬老院做义工,参加慈善演出。2017年12月,母女俩登上央视《星光大道》舞台,一同演唱了《我爱你中国》,美妙的歌声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好评。

如今,已读研二的周亚松有着美好的未来规划:研究生毕业后继续读博,参加公益演出回馈社会。吴悠则想在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音乐教师。

(摘自《妇女》)

猜你喜欢
音乐系母女俩读研
就学类型如何影响读研计划?
——九所“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
54岁的妈妈与女儿同校读研
温馨母女俩——食材创意拼盘
延安“鲁艺”音乐系里的“广东仔”
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音乐系教授怀特纳博士访谈录(下)
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音乐系教授怀特纳博士访谈录(上)
大学生读研择校外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来自部分高校的学生调查
停电那点事儿
可爱的妈妈
像当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