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驻华美军如何“吃垮”蒋介石

2018-01-17 13:30谌旭彬
华声文萃 2018年4期
关键词:法币电报国民政府

谌旭彬

抗战后期,驻华美军曾一度超过10万之众。美军的消费标准颇高,给中国政府带来了极大的财政压力,使本就通货膨胀非常严重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加速崩溃。

美国人杨格1927年受聘来华,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的财政顾问,在孔祥熙、宋子文主政期间,多次参与高层经济决策,直到1947年才因病辞职返回美国。凭借着自己对国民政府财政状况的切身了解,杨格说,当时1名驻华美军的开支费用,相当于500名中国士兵的费用。此外,中国政府还须负担不少基建项目,如在1944年6月之前,为美军在四川修建7个专供B一29轰炸机使用的空军基地和飞机场,这些项目带来的财政压力也相当大。

杨格评价说:从1944年11月到1945年5月,美军驻华的月耗费,从10亿元(法币,下同)迅速增长到了200亿元;很明显,美国给中国带来的军事利益——特别是B-29行动,它在战争期间只发动了20次空襲——与给中国虚弱的财政造成的损失相比,远远得不偿失。以1945年为例,该年中国政府用于美军的开支,占了当年货币发行量的53%以上,其对中国本就不堪重负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1944年1月15日,蒋介石曾在一份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电报中明确威胁:要么美方再贷款10亿美元给国民政府,用来减少中国的财政赤字和帮助在华美军的开支:要么就由美国政府直接负担其在华的一切军事开支,并按1:20的汇率向中国支付美元。蒋氏的电报流露出一种绝望之情,电报末了说道:如果罗斯福既不愿贷款,也不愿直接负担驻华美军的军事开支,那么,中国政府“关于战时经济与财政,亦只能听其自然之变化。”

长期抗战给了脆弱的中国经济以毁灭性的打击,驻华美军的庞大开支则进一步加深了中国政府的财政危机。对于中国的经济状况,驻华美军财政顾问E·艾奇逊有清晰的认识:“一个从来没有彻底统一过的经济,这一松散的经济结构还为长达六年之久的战争破坏,因战时中国商业孤立于世界其他部分而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食物和供给分配以及适当运输工具缺乏:政府对物价几乎没有控制……”

但即便是在如此恶劣的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还是在1944年为美军在华开支及成都机场建设(美军在华军事基地的一部分)提供了331.565亿元法币的垫款,而当年中国政府全年岁人不过是200多亿元法币。为建设美国空军基地,中国政府还在春耕期间征调了四川50万青壮年民工,用最原始的办法肩扛手提,如期完成了基地建设。如果美国能够及时向中国支付美元,用来抵销中国政府发行法币的垫款,抗战末期中国的通胀将要轻很多。

(摘自《党史博览》)

猜你喜欢
法币电报国民政府
电报方程的正双周期解:存在性、唯一性、多重性和渐近性
毛泽东的绝密电报与湖南和平解放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生物治理理念研究
抗战中不为人知的假币暗战
国际经济下行阶段我国商品吉芬化分类、成因及对策分析研究
比特币取代法币的可能性分析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传“电报”
法币崩溃原因新探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重婚罪及其司法实践——以湖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