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里根走进复旦课堂

2018-01-17 13:30周桂发
华声文萃 2018年4期
关键词:剃须刀复旦里根

周桂发

1984年4月30日,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访沪,除了在复旦大学大礼堂发表演说,还安排了听课并与师生代表见面的内容。

陆谷孙做“陪练”

当时有关方面特地选择曾两度访美的外文系副教授陆谷孙,由他4月30日给120名学生讲一个小时的课。这120个学生,由有关方面从各系遴选抽调来的,包括国际政治系60名,外文系30名,电子工程系30名。

安排了提问的学生总共三四人,在陆老师听来,他们英语都说得很准确且流利。可是上面传下话来,说是里根总统有些耳背,被选择到提问的学生必须嗓音要洪亮,咬字要清晰。于是由陆老师和众多轮不到提问的学生充当陪练,就听那三四位一遍又一遍不住地从头来起:“总统先生……”4月28日“彩排”那天,谢希德校长还亲自来检查了一次。

4月30日那天,陆老师身穿自己调侃为在一堆西装革履中显得极为不合时宜的涤卡中山装,来到了当时复旦最好的教室3108教室。他选择讲的是“关于莎士比亚的五个疑问”。30名美国记者在上课开始之前就已经在教室后排做好准备。

15时25分许,里根总统与谢希德校长以及中国文化部部长朱穆之、上海市长汪道涵在密集的闪光灯中踏进了教室。陆谷孙老师上前与里根总统握手之后,便让出了讲台。由于当时谢希德校长腿脚不便,里根还亲自搀扶她走上讲台。“我和复旦有一种家庭关系”

在热烈的掌声中,里根先讲了一段开场白:“我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待在这里,因为我已经告诉过谢校长,我觉得我和复旦大学有一种家庭关系。你们看,谢校长和我的妻子南希,都在美国史密斯学院拿到了学位。”为了拉近与在座复旦学生的距离,里根又补充说道,“作为一个狂热的体育迷和曾经的体育播音员,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来表达我对复旦大学男子和女子排球队在锦标赛获得团体冠军的祝贺。”接着,里根总统对在场的莘莘学子说:“我的大学生涯已经过去大约50年了。50年来,科学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你们每一个人都站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人民有技巧,有才智,还有丰富的遗产。你们这些有机会在这所大学里学习的同学,将帮助你们的国家走向新的繁荣。”

此时,课堂上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根据事先安排的程序,学生开始提问。学生共提了六个问题,涉及里根个人的大学生活、复旦与美国进一步的学术交流、中美關系走向、大学在美国科技中的作用以及其在访华之旅中对中国的印象。

其中当被问及访华期间什么事情印象最深、回国后将把什么见闻告诉美国年轻人时,里根总统诙谐地说:“我还正在琢磨呢。”首要的一点,他说,“是中国人民的热情,这是到这里之后最为温暖人心的经历。我们将永久地牢记。”(热烈的掌声)接着,他说,给他的深刻印象是朝气,是这里发生着的变化,是现代化进程的本身,是实现它的勇气以及正在成功的事情。还有,就是那伟大的文明遗产,很久以前就开始的文明,较之于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早。他描绘了他在长城上的心情,在登上那陡峭的阶梯之后,他对自己说,几千年前,人们还扛着石头爬山呢。他又说,前一天在西安,他站在兵马俑旁边——八百多个之中,没有两个是相同的——他感到他们好像在对他说话。最后,里根总统以“我们已经开始了两个伟大民族之间的友谊”结束了他的回答。

讲笑话救场

预定问题问完后,行程中计划的十五分钟的学生对话座谈尚有少许空余时间。里根问:大家还有问题要问吗?教室内外那么多学生居然鸦雀无声。美方的一个随从又问了一遍,还是鸦雀无声:操练过的问题就那么几个,可以开腔的学生也就那么几个。

意外的冷场令中方有点尴尬,美方随从也有点意外。而里根毕竟曾是电影演员和政坛老手,他扫了一眼教室内外一言不发又不肯离开的学生,然后讲起了自己因不会法语而在会见法国总统密特朗及其夫人时遭遇尴尬的笑话。

笑话说完,里根环顾四周,那么多学生还是满脸茫然,没反应过来该如何应对:笑话?隐喻?中美?美法?中法关系?谁也不敢在电视镜头前造次,只有美方人员发出笑声。里根见状,又对大家说了一句:“You can laugh!(你们可以笑的呀)。”

至此,中方的几个老师忽然反应过来,便带头鼓掌,在场所有人起立,报以更热烈的掌声。里根总统与谢希德校长、中美官员在掌声中离开教室,乘车前往大礼堂。

后来,里根对别人说:“中国学生的幽默很独特,他们听了笑话,不是大笑而是鼓掌。”

(摘自《档案春秋》)

剃须刀让德军导弹失灵

文纯

1943年下半年,德国人发明了一种在无线电指令的控制下能自动调整飞行方向的空投武器,这种武器在轰炸机飞行员遥控下,能准确地操控导弹击中任何目标,命中率在试验期间高达百分之百,袭击位于北大西洋东北部的盟军时也是屡试不爽。德国人因此更加趾高气扬,对盟军所在地进行“狂轰滥炸”,盟军损失惨重。

为找出这种神秘武器的破绽,英国皇家海军决定派一支搭载科学家的小型舰队进入受袭的比斯开湾,引诱德国人再次攻击,以便科学家研究出干扰飞机和炸弹之间制导信号的方法。

英国舰队刚进入比斯开湾,德国人就像饿狼发现食物一样,一连发起了12次攻击。但随行的科学家们就差拆了舰船,以研究是否自带与导弹相吸的引力,也还是没有研究出为何此武器如此逆天。

但科学家们还是一再坚持。终于,在第3天,德国轰炸机发射的两枚导弹在即将射入盟军舰队时,却踉跄着偏离了正确方向,远远地落入水中。导弹的失误让科学家欣喜若狂。但究竟是什么导致这些导弹迷失了方向?科学家们纷纷推断原因。有的说只是德军操控员的失误:有的说或许因遭受多次轰炸,大气成分被改变了性质;有的说或许是大气中电子的影响……

领头的队长在大家纷纷展开推断讨论时却一言不发。别人问及他的意见时,他说:“推断出来的原因,应该有根有据。让导弹方向发生偏移的,不应该是无线电波之类的吗?这不会更趋于现实吗?”于是他要求调查炸弹扔下来时舰队的水兵们是不是在使用什么电子器件。

一查,得知另一舰队的一名军官刚用一把电动剃须刀刮胡子。这一消息让科学家们欣喜若狂,赶忙投身研究实验中——冒死靠近德军舰队,引来德军的再一次轰炸,并发动盟军中仅有的4把电动剃须刀的力量。实验结果证明,让导弹迷失方向的,就是那不起眼的电动剃须刀。

原来是电动剃须刀的电磁波波长碰巧与导弹的无线电波波长相似,以致影响了这无敌武器的方向判断。最后他们用无线电成功地干扰了德国发射的导弹。

(摘自《文史博览》)

猜你喜欢
剃须刀复旦里根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SILK RAZOR剃须刀
爱溜冰的凯丽猫(下)
爱溜冰的凯丽猫(上)
李丐腾:中国的电动剃须刀之王
乐娅菲,C919背后的复旦人
乐观的小里根
南希·里根:1921~2016年
剃须刀的梦想
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