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手术新观念你知道吗

2018-01-17 02:20
华声文萃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老年人陀螺脂蛋白

手术前不用再“忍渴”

在过去,手术前一晚开始患者就不能吃东西,患者饥渴难耐,非常辛苦。不允许患者喝水,是担心麻醉手术时患者发生误吸,有引起窒息的危险。

后来的研究发现,患者术前喝适量的水并不会增加误吸风险。所以现在的做法是:手术前当天晚上可以喝800毫升的5%葡萄糖注射液,手术当天早上手术前的两小时可以喝400毫升的5%葡萄糖注射液,这样既可以保证麻醉安全性,也可以让患者不饿着肚子口干舌燥地做手术,减轻患者的焦虑感。

手术后无需忍痛

在过去如果你手术后喊疼,通常得到的回答是:“做完手术哪有不痛的?反复打吗啡或杜冷丁成瘾,忍忍吧!”但现在却不需要忍痛了。这里面有观念变化,也有药品变化的原因。在过去,医生们普遍认为手术后若完全止痛有可能会掩盖病情,但是现在有很多措施来监测患者的手术情况,无需让患者付出“忍痛”的代价。

另外,在过去麻醉药品的选择有限,普遍有明显的副作用,如抑制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甚至还可能上瘾。而现在止痛药品及止痛方式的选择则多了许多。比如说切开皮肤前和缝合关闭手术切口前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手术前后静脉使用非甾体类药物,如术后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对于大手术,加上静脉或者硬膜外持续或患者自控式镇痛泵,几乎能让患者达到术后轻度甚至无痛程度。

手术后不用苦等“放屁”

放屁这个再平常不过的事,对于普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来说却是“头等大事”,在过去他们要一直等到手术后第一次放屁后才能开始进食。这是因为医生一直认为放屁是胃肠功能恢复的标志,在此之前进食可能会引起腹胀,影响愈合。但是现在的研究发现,其实肠道功能在手术后几小时就开始恢复了,特别是微创手术。因此现在患者术后6小时后就可以喝少量的水或碳水化合物,術后第一天即可以喝没有渣的粥水、米糊等流质,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

(摘自《羊城晚报》)

好胆固醇太高易感染

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的研究团队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好胆固醇)不是越高越好。好胆固醇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感染风险,尤其是胃肠炎和细菌性肺炎。

该研究共纳入近10万例受试者,在6年期间,9%的受试者住院期间发生了感染性疾病。分析发现,代表不同好胆固醇水平所造成感染风险的曲线呈u字型,好胆固醇处于中等水平即2.2~2.3毫摩尔/升时,感染风险相对最低,其水平若升高或降低,感染风险都会随之增加。载脂蛋白A1(血脂的一种成分)水平也呈相似模式。

研究者提示,尽管通常认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对健康有利的好胆固醇,但它也是有适宜范围的,不能过高。

(摘自《生命时报》)

抽陀螺适合中老年人

打陀螺是全身运动,并非只是靠肩膀和手臂用力。开始抽打时,从脚部开始发力,双腿蹬地,力量传到腰部后,腰开始扭转,从而带动手臂挥动。抽陀螺和挥拍动作异曲同工,能锻炼到全身大部分肌肉,而运动量又小于打网球、羽毛球,比较适合中老年人。

(摘自《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猜你喜欢
中老年人陀螺脂蛋白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做个纸陀螺
玩陀螺
陀螺转转转
我最喜欢的陀螺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