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社会经济秩序重构研究

2018-01-17 17:50苑成阳胡尹燕
创新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重构智能化

苑成阳 胡尹燕

[摘 要]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工业4.0开启智能化经济新时代,智能化成为社会经济秩序重构的关键变量。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智能化社会经济秩序重构的战略价值及对策,以期构建出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秩序,维护更多人的利益,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关键词] 智能化;经济秩序;重构

[中图分类号] F1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10-52-3

Study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Social and Economic Order

Yuan Chengyang Hu Yinya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Abstract: Under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industrial 4 opens a new era of intelligent economy, and intelligentization has become a key variabl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der.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rategic valu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social and economic order in detail, in order to build up the economic order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level of social development,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more peopl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ocial production.

Key words: intelligentization; economic order; reconstruction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中国政府陆续启动一系列国家经济振兴计划,如“中国制造2025”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目标是打造“千亿级”规模的人工智能市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强调在创新战略下,需要优先发展依托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控制的智能化经济。美英等发达国家也格外重视智能化经济的发展,如《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智能化经济发展对于已有社会经济体制和制度产生冲击,打破现有产业关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调整步伐,影响已有的社会经济状态和既定的经济关系体系,加速中国社会经济秩序重构进程。

1 智能化是社会经济秩序重构的关键变量

2017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大会,并公布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促进实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战略。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经济模式取代传统人力模式,调整生产关系,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會经济秩序由生产力决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重构,伴随智能化经济深度发展,需要重构社会经济秩序[1]。

社会经济秩序是为维护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而建立的,与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的规则密切相关,其内涵远远大于已有内容,即在辩证之否定中不断发展。智能化社会经济是基于创新战略进行产品、市场、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方面的革命性变化,与现代社会经济的转型有着密切的联系,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已有秩序,从已有经济模式、机构和功能层面,甚至上升到“顶层设计”,构建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秩序[2]。

1.1 智能化是促进经济秩序重构的利器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发展,往届政府的经济政策更多关注于需求侧,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智能化经济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缓解目前国家消费需求乏力和生产过剩的现状,促进产品技术等方面的革新,进而有效推动智能化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进入新型领域,从而推动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提升智能化经济在经济领域的份额,实现经济领域协同持续发展,重新分配“经济蛋糕”,明确各方职责,经济秩序重构成为必然趋势。

智能化经济发展将会极大地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依托智能技术,智能化经济将会有效带动健康、环境和教育等领域的发展,促进社会福利得到进一步保障,改变传统生产驱动因素,调整资本结构和提高劳动力素质,实现对劳动力和实体资本的有益补充,更多利用“虚拟劳动力”激发经济增长内在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适应低碳经济和技术发展革新的发展要求,带动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革命的进程。

1.2 智能化促进相关产业结构升级变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经济秩序实现变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频频发生于食品、煤炭等领域的问题,说明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存在问题,进一步折射出需要重新建构社会经济秩序。智能化经济的发展会协调好产业之间的关系,推动四大产业结构升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和云计算实现更快发展,市场需求量进一步激励智能化经济的发展,智慧农业、智慧工业、智慧城市和智慧服务等智慧产业进一步加强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促进农业机械化、工业科技化和服务业标准化等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快以公共服务和公共责任为依托的第四产业的发展速度,智能经济发挥“清水”效用,利用智能制造技术与制造系统,有机融入社会产业发展进程中,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延伸已有产业结构的柔性化和智能化水平,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交融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劳动生产率,最终形成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企业等应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的多层次全方面一体化的智能经济体系,改变目前政府主导的社会经济秩序,转变为智能化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新型社会经济秩序。endprint

1.3 智能化促进国家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发达国家至今没有真正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很多发展中国家受到很大的影响,“去杠杆、去债务和去福利”成为很多国家的选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严重影响世界的平稳发展。目前世界经济中心明显东移,发展中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智能化经济日益受到本国政府和人们的重视,继而再在工业化和新技术革命崭露头角,全球的产业格局和经济秩序需要重构。当前,美国、中国和德国是全球财富三大增长来源,未来5年,全球财富预计将增长39%,至2018年达334万亿美元,预计全球新增财富将达到93万亿美元,其中新兴市场占29%,中国占近50%[3]。发展中国家需要在经济秩序中掌握话语权,当前社会经济秩序存在社会分配不公、财富分配失衡和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以产业升级和“归核化”为核心的智能的再工业化和新技术革命将会促进国际秩序的变动,依托网络制造、虚拟现实和超级计算为基础的智能化经济是再工业化的推动力,智能经济将会成为对全球经济秩序的变革产生颠覆性影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 智能化社会经济秩序重构的战略价值

2.1 经济战略价值

2035年,人工智能有潜力将可获得性的比率平均提高38%,并在2035年之前使12个经济体的16个行业的经济增长达到14万亿美元,智能经济也会带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智能化经济推动全球化进程和带动一系列产业发展,社会经济秩序重构将会进一步规范社会经济的规则,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缓解当前国际间经济往来矛盾,以新型标准推动国际间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国内而言,利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2 政治战略价值

智能化社会经济秩序的重构对政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和平与发展时代发展主题下,智能化社会经济秩序将会成为政治规则的有益补充,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对国际政治而言,在智能化经济秩序之上,利于国际关系平稳发展,进而促进多极化发展。对国内民主进程来说,利于促进依法治国和发展多元主体参与的政治模式,智能化经济秩序为民主进程提供基本保障,融入新型元素,政府机构精简,官员廉洁,拓宽人民参与途径,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体地位。政治生态环境会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的福祉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实现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维护社会公平。

2.3 文化战略价值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用一定形式对经济政治进行反映。智能化社会经济秩序重构将会最大限度地激发文化活力,促进世界各国文化和文明交流,繁荣世界文化,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对本国文化而言,将会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增添更多的内容,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智能化经济秩序同时会拉动文化创业的发展,转变传统文化事业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文化生產力的影响。同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3]。

3 智能化社会经济秩序重构措施

3.1 市场主导,政府辅助

针对现阶段智能化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社会经济秩序重构需要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改变传统政府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秩序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促进智能化经济形态下资源实现最大化配置。现阶段智能化经济处于转折期,政府应加大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提供较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适应智能化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智能化经济发展和秩序重构的稳步推进,政府应“退居后者”,支持市场调节智能化社会经济和秩序,加强法制宣传,营造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拓宽融资渠道,建设服务智能化经济政府。

3.2 保证企业的主体地位

企业是促进智能化经济重构的主体,是市场的组成者,是最活跃的因素。政府和公共组织均需要加强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变革融入创新性元素,促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现阶段,中国大部分企业智能化创新力不够,距离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国有企业影响到智能化经济秩序构建,中国急须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化领军企业,发挥企业在智能化经济决策、投资、组织和成果转化上的主导作用,推动社会经济新秩序的构建。

3.3 投入人力资本

智能化经济发展和秩序的构建离不开人,可能比以往任何经济模式和形态更需要“智慧人”的参与。随着国家老龄化和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在智能经济秩序下,需要对传统靠劳力工作的方式进行革新,转变为依靠知识和技术生存的生存方式。而知识人才也需要提升自身实力,向更高端的领域迈进,智能化经济秩序依旧是由人主导的。从长远来看,需要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引导更多的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完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多层级的教育体系,提升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为经济秩序重建提供人才基础。

3.4 建立平台机制

平台机制是实现智能化经济秩序重建的基础,特别是激励机制和国家合作机制的建设。基于统一主体,构建统一平台,同时细分具体模块,推动智能化社会经济秩序的平台建设,将更多的资源整合共享。激励机制是为激发市场各主体在智能化进程的主动性,为相关主体提供更合理的管理体制、经费分配权和决策权,同时利用负激励强化已有社会经济秩序。国家合作机制是为各国在智能化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现实问题和提供交流的平台,实现“1+1>2”的理想效果。

3.5 配套基础设施

智能化社会经济秩序重构离不开社会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社会经济发展涉及各行各业,其基于新型战略发展的需求,对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有着更高的要求,不是一般的设施建设可以满足的,需要探索更完备的智能化基础设施。社会秩序的重构需要更多资源流向基础设施,协调各方的合法权益,实现既有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使基础设施成为重要的“后勤保障”。

3.6 结合创新战略

智能化经济秩序重构需要创新战略的有效引导,基于新型技术,形成智能化创新联盟体系,建立一系列配套的创新制度,推动不同主体协同创新智能化经济,形成有效的合作创新机制,多方位智能化经济创新融资,发挥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优势,利用已有的创新政策和技术,从内在和外在方面保证智能化经济的永续发展,从而使社会经济秩序实现重构。

4 结语

智能化社会经济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就需要实现社会秩序的重构。智能化社会经济秩序重构将会最大限度地改变现有经济秩序,维护更多人的利益,实现公平目标,提高社会生产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率。智能化社会经济秩序的发展是重构的基础,重构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些过程中需要不同主体的共同努力,实现最优的组合,达到预定的目标。智能化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战略和相关的人才,二者加速智能化社会经济秩序重构,加之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依托“虚拟”和“真实”两种形态,智能化社会经济秩序重构必然惠及更多群体。

参考文献:

[1] 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张岱云,聂振雄,石浮,宁安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2] 徐崇利.新兴国家崛起与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以中国的路径选择为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3(1):22-34.

[3] 中商情报网.全球财富报告2013[EB/OL].(2013-10-10)[2017-09-10].http://www.askci.com/news/201310/10/10836178320.shtml.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构智能化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长城叙事的重构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重构
农产品供应链重构赋时层次有色Petri网建模与仿真研究
成套智能化装备技术在制浆造纸行业的应用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重读《重构》,呼唤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