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都市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01-17 18:06郭荣朝邢勋
创新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郑州产业结构

郭荣朝 邢勋

[摘 要] 本文指出郑州大都市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发展对策。

[关键词] 郑州;大都市区;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F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10-74-2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Zhengzhou Metropolitan Area

Guo Rongchao1,2 Xing Xun2

(1.Zhengzhou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1400;

2.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Zhengzhou Henan 450046)

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Zhengzhou metropolitan area,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Zhengzhou; metropolitan area; industrial structure

2016年12月,國务院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国际化步伐。

1 郑州大都市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郑州大都市区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仍是中心城市弱小,辐射带动能力弱。与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杭州、青岛、厦门等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相比(2014年数据),郑州市仍然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①建成区面积小。郑州市建成区面积371平方公里,仅大于厦门市,居第10位。②人均GDP少。郑州市GDP总量6 777亿元,人均GDP 72 249元,均居第9位。③产业结构水平低。第三产业产值3 142.7亿元,占GDP总量的46.37%,低于南京市10.12个百分点。④科技经费支出少。郑州市科技经费支出11.55亿元,约占武汉市的1/5,仅高于西安市,位居第10位。⑤科技产出少。郑州市全年获得的授权发明3 493件,仅多于厦门、天津、重庆,与南京市的19 671件相去甚远。⑥人均公共财政收入少。郑州市公共财政收入833.88亿元,人均8 890元,略高于重庆的5 695元。然而重庆市的总人口包括其行政管辖范围内的所有乡村人口,实际排位最差[1]。因此,在今后的郑州大都市区建设过程中,首要问题就是整合优势,扬长补短,积极承担相应的国家中心城市职能。

2 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发展对策

2.1 整合经济社会环境优势

郑州市作为大都市区的建设主体,又是河南这一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应及早谋划大都市区的建设发展工作,及时整合区位重要、腹地广阔、人力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等比较优势,抢抓国务院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机遇,以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洛阳-新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郑州-开封-洛阳)自由贸易实验区以及中原城市群“三区一群”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扬长补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在全球产业链条中占据重要环节的产业集群,形成经济社会环境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2.2 加强郑州大都市区建设

城市的建设发展要彻底摆脱“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发展思路,要从更广阔的视角、更大的尺度、更高的层次谋划城市的定位与发展。随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的确立,其建设发展必须跳出郑州市的行政管辖范围,从国家尺度乃至全球视角谋划郑州市以及郑州大都市区的建设发展,形成郑州市、开封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大都市区,从而使其交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社会文化优势进一步显现,以便于加强合作,产生“1+1>2”的效果,从而克服城市首位度较低之不利,不断提升郑州大都市区的吸引辐射功能,增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职能。

2.3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进一步强化郑州大都市区各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鉴于郑州市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的不利局面,要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继续加强郑州期货交易平台、郑东新区高端金融业的建设发展,积极引进全球跨国公司或企业集团的区域性、功能性总部等,形成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努力推进郑州大都市区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其国际竞争能力。培育发展壮大新一代智能终端、电子核心部件、制造装备等主导产业集群,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促进“互联网+”业态创新,加快培育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的体验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社区经济等新经济,形成“三产”融合健康发展的新格局。

2.4 引进科学技术研发机构

不断加大公共财政的科技投入,尤其是研发经费投入,充分发挥财政支出在科技发展方面的四两拨千斤作用,进一步引导更多的企业创建科研平台,增加研发经费投入,保护知识产权,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充分利用河南这一巨大市场,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实用的科研院所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分支机构,或与河南的相关科研机构联合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平台。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持续做好高端人才引进工作。近期内要形成“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高端人才用人机制,以尽快扭转郑州大都市区高端科技人才少的不利局面。进一步提升郑州大都市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贡献率。

2.5 努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充分发挥郑州大都市区的交通区位优势,着力增强航空枢纽建设,不断提升郑州国际航空货运和洲际航空客运地位;进一步优化铁路枢纽布局,完善货运集疏系统,扩大中欧班列(郑州)服务范围;努力推进郑州大都市区航空、铁路、公路、出海港(国际陆港)一体协同发展,形成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中心,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2.6 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激发亿万中原儿女创新潜能与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创新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营造良好的“双创”环境,释放更大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形成多种多样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2.7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代表美好生活的希望。绿色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这就要求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和绿色生态发展,为创建低碳绿色生态文明的郑州大都市区奠定良好基础。

2.8 统筹城乡健康协调发展

城市的发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美国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明确指出:“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如果问城市与乡村哪一个更重要的话,应当说自然环境比人工环境更重要”。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密不可分,城乡是一个有机整体。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过程中,要统筹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推进城乡生态对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健康协调发展[2]。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 郭荣朝,宋双华,苗长虹.城市群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J].地理科学,2011(3):322-328.endprint

猜你喜欢
郑州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Love Forever, Damon Salvatore
《关于郑州的记忆》(部分)
郑州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