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迪克》和《老人与海》主要人物象征意义对比

2018-01-17 13:16王珂吴嘉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莫比象征主义圣地亚哥

王珂+吴嘉平

摘 要:《莫比·迪克》和《老人与海》都是美国著名小说,在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此外,这两部作品都是象征意义丰富的哲理小说。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让每个人物都具有多重象征和暗示意义,主题多变,意义多解。文章结合作家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小说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使读者对小说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进而认识到当时社会的变动对自然、哲学及人们的心理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象征主义 亚哈 圣地亚哥 以实玛利 马诺林 莫比·迪克

一、引言

象征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学思潮,象征主义者侧重描写个人幻影和内心感受,强调有质感的形象,采用暗示、烘托、对比和联想的方法来创作。本篇论文所分析的两篇小说都采用了象征主义手法,旨在透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变化的看法。

《莫比·迪克》和《老人与海》均为著名的美国小说,并在世界文坛上影响深远。两者创作于不同时期,反映了不同的主题意义。《莫比·迪克》是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著名代表作品,于1851年发表,是一部关于海洋题材的作品。小说主要叙述了捕鲸船“裴廊德”号船长亚哈为了找白鲸莫比·迪克复仇,最后竟至失去理性,变成一个独断独行的偏执狂的故事。其结果是船毁人亡。《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厄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于1952年所写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所写的最后一部小说。该小说主要叙述了老人圣地亚哥独自出海打鱼,在连续八十四天未果后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由于鲨鱼前来分食,圣地亚哥又将其全部杀死,最后只留下一个鱼骨头。这两部小说中每个人物都有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对小说中不同人物的象征意义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折射出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美国不同时期的社會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社会背景

小说《莫比·迪克》成书于19世纪初。当时,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富,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征服和破坏自然。而财富最直接的来源之一是鲸脂,因此捕鲸业发展十分迅猛。在当时,世界上有七百多艘捕鲸船,成千上万的人出海去捕捉鲸鱼。因此,赫尔曼·麦尔维尔根据自己的捕鲸经历创作了这部小说,显示出人与自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小说《老人与海》写于20世纪初。在这段时期,人们经历了两次残酷的世界大战,许多国家的文明被战争摧毁,很多学者陷入困惑和失望之中,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希望,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此外,残酷的生存斗争使无数的人对当时所宣扬的“美国梦”感到失望。

如何面对失败和逃避战争的阴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严峻问题。所以海明威写此书的目的是激发和鼓励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圣地亚哥就是作者的精神寄托。

三、主要人物象征意义对比

(一)莫比·迪克和大马林鱼象征意义对比

通过分析和比较白鲸莫比·迪克和大马林鱼,我们可以发现两条鱼的力量都是十分巨大的。它们坚强不屈,敢于反对各种力量。当面对对手时,从不放弃,并拼尽全力去战胜他们。此外,它们都代表了自然。自然就是上帝。它们是上帝的代表。这两条大鱼与它们对手之间的较量代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

然而,根据小说《莫比·迪克》,大白鲸是不可抗拒和不能战胜的,人们必须服从它,任何敢于挑战它的人都会死亡,所以亚哈船长的结局是死去。但根据小说《老人与海》,大马林鱼并不是不可阻挡的,那个时代鼓励人们挑战自然,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圣地亚哥和大马林鱼的斗争中,圣地亚哥成了最后的赢家,大马林鱼最终被杀死。

(二)亚哈和圣地亚哥象征意义对比

通过对亚哈和圣地亚哥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既坚强又勇敢。二者都有勇气挑战自然,不相信上帝,并且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

然而,他们也有一些不同之处。《莫比·迪克》的作者麦尔维尔认为亚哈是一个冷酷自私的人,他唯一的目标是复仇,他尽最大的努力寻找并杀死他的敌人——白鲸莫比·迪克。因此,他失去理智并抛弃了家人,在与大白鲸战斗的过程中不幸去世。他复仇是为了反对上帝和自然,但最终成为邪恶的化身。

《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认为圣地亚哥是不同的。虽然他孤独、年迈又贫穷,但仍然保持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尽管连续八十四天都没有捕到鱼,他也不抱怨自身的命运。在与大马林鱼斗争的过程中,他是勇敢的化身,体现出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并以惊人的勇气与之做斗争。虽然到家时只剩下一副鱼骨架,但他最终杀死了大马林鱼,并打败了鲨鱼。海明威认为,老人不是一个失败者,而是一个骄傲的人生赢家,一个不屈不挠的英雄。而且,圣地亚哥是善良的,他愿意帮助别人,即使对于那些曾经轻视过他的人,仍然持一种友好的态度。

事实上,海明威称赞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之间的战斗,并且鼓励人们要为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奋斗。但是麦尔维尔却不同意亚哈的行为,他认为人们应该服从上帝,与自然和谐相处。亚哈不顾其他船员的生命,疯狂地追逐那条大白鲸,最终受到了上帝的惩罚。

(三)以实玛利和马诺林象征意义对比

通过分析和比较以实玛利和马诺林,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二人出海的目的是捕鱼。以实玛利帮助亚哈追捕大白鲸,马诺林也陪同老人圣地亚哥一起捕鱼。以实玛利认为,船长亚哈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敢和劲敌白鲸莫比·迪克斗争,他是严厉的、勇敢的、坚强的,他也很羡慕亚哈的战绩。和以实玛利一样,马诺林十分尊重老人圣地亚哥,圣地亚哥也很勇敢、执著和坚定。当其他人不相信他、嘲笑他时,马诺林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和支持他。

但以实玛利和马诺林也有一定的差异。在小说《莫比·迪克》的结尾,以实玛利是唯一的幸存者。他逐渐意识到,亚哈船长的行为实际上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人类没有和自然抗争的能力。相反,人类应该服从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然而,小男孩马诺林支持老人圣地亚哥,并赞扬他敢于与自然斗争的勇气,人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自然不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因素,人们可以战胜强大的自然。

四、结语

本篇论文主要是通过对这两部小说中主要人物象征意义的对比和分析来表明不同的社会背景对当时人们的不同影响。两部小说的创作时间不同,《莫比·迪克》创作于浪漫主义文学时期,而《老人与海》创作于自然主义时期。在19世纪上半期,麦尔维尔受超验主义影响,崇尚自然,自然就代表着上帝,因此人们应该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而此时资本主义发展正处于上升时期,人们依靠大肆捕鲸来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很多人都选择出海捕鲸。《莫比·迪克》因此反映了当时人与自然的冲突和对抗。并告诫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在20世纪,人们处于自然主义盛行时期,大家都信奉自然选择,相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进取、努力拼搏。这在主人公圣地亚哥身上很好地表现出来。他永不言败的精神值得人们赞赏。

总而言之,这两部小说各有自己的特点,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是杰出的文学作品,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不同时代所造就的不同人物性格。

参考文献:

[1]毛信德.美国小说史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2]郭海平.《白鲸》中人与自然多维关系的伦理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09,(03):34-43.

[3]李英.《莫比·迪克》的象征意义[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05):61-63.

[4]王秋华.《老人与海》象征性语言分析[J].语文建设,2015,(33):41-42.

(王珂,吴嘉平 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102206)endprint

猜你喜欢
莫比象征主义圣地亚哥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研究
“拾荒先锋”
《阿甘正传》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比较文学视域下莫言小说独创性探索分析
荻原朔太郎象征主义诗学略论
卡斯特罗骨灰循“进军哈瓦那”相反路线行进 落葬圣地亚哥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与英国象征主义诗人的比较研究
探索莫比乌斯圈
看!莫比乌斯圈
孩子成胖墩,父母遭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