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梦《将就园》

2018-01-17 02:31张清帆
现代装饰 2018年9期
关键词:长堤桃花源图式

张清帆

在造建筑工作室以推己及人的体验作为出发点和落脚处,希望在工作里保持一种慢工出细活的状态,保有对传统的感情,将人们生活的愿望进行细致而耐心的梳理,使之成为扎实的创造,成为指向美的建筑语言。

明末清初的黄周星(1611-1680)在文字中构筑了一个想象的园林《将就园》,园名来自于《诗经-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本意日日精进不止。作者阐释为,“将者言意之所至,若将有之也;就,随遇而安,可就则就也。故将山高就山卑,正如俗谚所云:‘将高就低之义。”

将就园似陶渊明的桃花源,也是从极狭小的瀑布进入,居民安居乐业。但空间更广阔,甚至装下了武夷山的九曲溪流。更似唐宋文人的山中园林绘画所描述,倒不太像明清文人精巧的园林构想。黄周星又以此文为背景,作戲剧《人天乐》,剧中轩辕子作《将就园记》,感动了文昌帝,命天神按图构造,在昆仑之巅构造此园。

黄周星在小说与戏曲方面也很有成就,因在唐寅《六如集》中读到张灵与崔莹的姻缘故事,补写了小说《补张灵崔莹合传》,文末写唐寅梦中见到张灵与崔莹起死回生,圆了一段姻缘。他还注解整理了《西游记》。晚年安顿好家人之后,绝食而卒;另一种说法是,他乘一艘小船自沉于江中,一说是政治原因,一说是要去成仙。

黄周星的幻梦之园中,最吸引我的还是他构园的宏大气息,不同于明代其他技术性地记叙如何雕琢一个园子的文章(幻想或现实),这一气息不仅体现在建立宇宙秩序之上,也体现在建筑与景物的对应秩序之上。

平面对应的秩序

黄周星在将就园文中自己绘制的平面图,处处景物永远在彼此对应之中,像暗和某种天地运行的原型。现在看来可能是非理性的,但还是有一种文化上的隐喻与提示,甚至是合乎物理的。就像查尔斯-柯里亚、多西都曾用曼陀罗为基本网格设计建筑平面,基于某种原型的平面秩序,在节制的回溯和外延的当代之间,更可以获得某种张力。秩序隐喻包揽万物,对立统一,通过对比建立关系。如文中所写,“吾两园分而实合,合而实分,其中止一垣之隔耳。论其概则将园多水,就园多山。然将园所见皆水,而自罗浮岭以至两楼露台,无非山也。就园所见皆山,而溪流自南入者,汇为华胥堂之池。……故将旷而就幽;将疏而就密;将风流而就古穆;将富贵而就高闲。”

时间对应的景致

将就园不仅在平面上描绘出固定的秩序图式,在景物设计中,黄周星描绘永远彼此对应、且在变化之中的时间图式。“将园”与“就园”之间互补的时间性,体现在“四时之中,将宜夏就宜冬,然将有梅花数亩,两楼面南暄燠,可临湖看雪,亦未尝不宜冬。就之岩壑幽深,竹树森靘,能使六月无暑,亦未尝不宜夏。若春秋佳日,则无一不宜矣。将之东面为将山,其上珠泉百道,四时飞瀑。就之西面为就山,其下平畴万顷,终古斜阳。此两园所见之不同者也。”加入了时间,将就园景致更具有扣合在平面版图上的抽象秩序。

桃花源图式的鸟瞰从古至今,我们传统里有非常多的桃花源隐居图式的绘画,并且波及整个东亚。传为五代阮郜的《阆苑女仙图》,传为北宋李公麟的《归去来兮图》,元代王蒙的《花溪渔隐》,清代王炳的《仿赵伯驹桃源图》等。

细读其中的建筑设置,可窥见幻想色彩的隐居图示:“循堂西北行数十步,为至乐湖,大可二十亩。湖中为长堤,日‘醉虹,迤逦达北岸。堤皆甃文石为之,两畔有石栏,中央为巨桥,日‘饮练。桥上有亭,日‘枕秋,既抵北岸,则因山为楼台,东西两楼并峙,东日‘吞梦,西日‘忘天,飞甍杰阁,上接霄汉,左丹而右垩,以象阴阳之义。两楼相去约十丈,其中为露台日‘蜕高台,台下甃石置门,状如城闽,正向长堤以受南薰。绕湖四面皆回廊,间以水槛。廊槛之外皆桃柳芙蓉,长堤之两畔亦然,而堤畔垂杨尤多。湖形本类璧镜,以长堤界为东西,西广而东稍狭。东湖之中央有岛屿凸起如龟,于其背作八方亭,日‘一点。”黄周星的将就园,是像一个世界般美好剔透的桃花源鸟瞰。有趣之处在于,区别于道家或佛教的仙山图,黄周星的桃花源隐居图式,并非依托于宗教信仰与成仙的寄托,而是将理想寄托在现世,在绘画中用各种不同的语言,来推敲山体、水岸、树木、建筑之间的美好关系,但同时又将日常风景陌生化。

园林性

文末一段对话,可见黄周星之狷介:“每园仅节取其最胜为目各十,以小诗纪而传之,非敢言园也,亦云将就而已。此则吾园之始终也。于是主人复岸然对客曰:‘谁谓九烟无园者?若此区区者,谓非九烟之园乎哉?客乃唯唯而退。于是九烟曰:‘有园。天下万世之人亦莫不日:‘周九烟有园!”

从黄周星对园林的渴望与沉浸中,让我想起自己曾想过的一个荒唐概念,是否“园林性”能够加以总结?即类似于柏拉图原型的某种永恒不变的东西?

博尔赫斯《永恒史》中,谈论《九章集》时提到,“总是一个个别的东西形成,而又有数千个东西消失,然而圣灵却可以同时包含所有东西。过去就是现在,将来亦是如此。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流逝,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东西都在它幸福的环境里静静地持续存在。”不知这是否是黄周星的园林1生。

无论想象有多么宏大,园林总要落进现实的一小片庭园里。但在被现实束缚之前,总尽可能要以小见大地幻想。黄周星讲了一个永远不存在的园林故事,和他的精神自由的边界。也侧面印证着,明代园林并非仅仅限于李渔、张岱、文震亨、张南垣等人手中诞生出的精雕细琢的环境,还有另一条线索。

猜你喜欢
长堤桃花源图式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菊与星
忆(通韵)
湖心亭看雪
《桃花源记》
问客
当雾霭遮住了远山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你心中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