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快乐成长

2018-01-17 12:42蒋海兰
广西教育·D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民乐围巾教学内容

蒋海兰

每到周三下午3:00—3:45,南宁市民乐路小学(以下简称民乐路小学)就会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因为这是该校“乐娃趣味大课堂”(以下简称“乐娃”课程)的时间。只见学生们或拿着足球,或提着食材,或捧着鲜花,纷纷赶往上课的地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快、兴奋的笑容……

近年来,民乐路小学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实施“乐娃”课程建设工作,共设计了近50门课程(课程数量每学期不固定),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这些课程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掀起一股“抢课热”

“‘乐娃课程网上选课可激烈了,动作慢点就选不到自己喜欢的课,所以每个学期我们都会展开一场抢课‘大战。”民乐路小学学生唐葆杰说。每学期开学前,他都要和妈妈研究新学期的课程安排,做足选课前的准备,以确保“一击即中”。

2016年,民乐路小学在开设“乐娃”课程的同时,开通了课程网上报名通道,以便学生选课。但因为每门课程的招生名额有限,所以往往会出现某些课程“供不应求”的情况。“为了选到中意的课,大家只能靠‘抢,这么说一点都不夸张。”民乐路小学副校长陈莉丽说,“比如上学期我们推出‘赛车风云这门新课,选课系统开启不到两分钟,40个名额就被抢完了,没选上的学生都懊恼不已,甚至找到我们要求增加名额。”

为什么民乐路小学的“乐娃”课程这么受学生欢迎?很简单,因为课程设计符合学生需求。该校在设计“乐娃”课程前,会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发展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然后才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于是像赛车风云、平地花式小轮车、魔术等形式生动活泼的课程就产生了。每个学期结束时,该校还会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家长对课程的满意度和意见,作为课程调整的依据——对备受欢迎的课程,该校会继续丰富其内涵和形式,使之成为常规性的校本特色课程;对不受欢迎的课程则强制“下线”,并根据教师、学生、家长的反馈研发新课程。

“课程不但要不断更新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要有相对的延续性,这样才能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的课程文化。所以,我们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学生喜欢、对学生发展帮助大的留下,否则淘汰。这虽然有点残酷,但对学生很有好处,对老师也是一种刺激,能促使老師思考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进而提高老师们的专业能力。”民乐路小学校长李若梅解释道。

引进校外优秀资源

“好的,好的,就这样走。注意控制好车头,注意自己的车速。”随着教练员的指令,民乐路小学平地花式小轮车班的学生们骑着小轮车做出各种花式动作。这门课的教练是南宁市国强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总负责人黄江红。作为专业教练,黄江红不但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更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设计了许多小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孩子都喜欢玩游戏,所以上课一定要有趣,这样孩子们才能学得快、学得好。”黄江红说。

在民乐路小学,黄江红并不是唯一的校外教师。为了不断丰富“乐娃”课程的内容,该校除了要求本校教师积极研发课程,还广发“英雄帖”,邀请家长和社会公益组织、体育俱乐部等机构的专业教练到校开设特色课,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参与的课程建设体系。“老师的能力毕竟有限,单靠老师自己,课程研发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受到限制。所以,引进校外资源就成了我校建设‘乐娃课程的重要方法。”李若梅说。

“美味厨房”就是由学生家长雷嘉瑛主持的。“我时间比较多,而且很喜欢做菜,厨艺也不错,所以学校提出倡议时,我就立即报名了。”雷嘉瑛说,“学校对我的工作很支持,不仅给我提供了专门的上课场地,还为我配备了厨房用具。”“美味厨房”这门课一开始就受到了不少学生的欢迎,雷嘉瑛也顺利完成了两个学期的授课。

“许多家长都有自己的专长,让家长给学生授课能够很好地解决学校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就算没有亲自上课,家长也会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工作,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李若梅说。该校的“乐娃”课程有一定社会知名度后,不少校外机构纷纷向学校伸出“橄榄枝”,主动免费到校授课,助力学生成长。

在引进校外资源时,民乐路小学严把进入关,对校外机构提出的新课程,会召开家委会议,对该课程进行深入探讨,还会对该机构进行考查,多方商讨后才决定是否引进。如平地花式小轮车这门课,当时是南宁市国强社区体育俱乐部主动找到该校要求开设的,该校便组织部分家委成员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安全保障措施进行讨论,并多方了解该俱乐部的教学能力,所有考核都达标后才决定引进这门课程。

目前,民乐路小学“乐娃”课程的50门课程中,有20多门是由家长或校外机构开设的。这不仅大大丰富了“乐娃”课程的门类,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发展个性的机会。

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自从孩子上了手工创意画课后,她懂得变废为宝了,用废旧塑料瓶和纸盒等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作品。“乐娃”课程让我看到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她也从中获得了快乐。”民乐路小学学生谢正萍的妈妈告诉记者。

研发“乐娃”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发展,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因此,民乐路小学在设计具体课程时,尤其注重课程的操作性和生活化,如“冬日暖巾”这门课是由该校教师郑丽杏、张春仙、李红明开设的,主要是教学生织围巾、织毛衣。说起这门课的设计意图,郑丽杏告诉记者:“主要是考虑到冬天的时候,学生们都喜欢围围巾,教学生自己做不仅能够锻炼动手能力,还能省点钱,让学生懂得节约。”对于这门课程的开发,该校始终全力支持,将研发的自主权交给教师,让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艺。

“没想到织围巾这么好玩,以前我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学织围巾后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自己织的围巾还可以当作礼物送给家人和朋友呢。我给妈妈织的那条围巾,妈妈可喜欢了。”民乐路小学学生覃嫣然颇为自豪地说。

除了注重课程的实操性,民乐路小学还注重课程的丰富性。目前,该校“乐娃”课程包含生活、体育、艺术、科技、文化五大类,如海洋生物探秘、美味厨房、创意蝴蝶结、壮家小剧场、甲骨文绘画等课程,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能够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而且涉及多个艺术领域,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多种兴趣有很大帮助。

民乐路小学还要求学科教师将“乐娃”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中,如体育教师将武术纳入体育教学,音乐教师将竖笛纳入音乐教学,美术教师把创意绘画纳入美术教学,语文教师把绘本故事纳入语文教学……“这样做不仅延伸了“乐娃”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大大丰富了常规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该校教师何娟娟如是说。

“我们学校有110年的历史了,在‘乐教乐学,快乐成长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乐娃”课程的建设,就是为了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开发更多学生喜欢的课程,让学生快乐成长。”李若梅校长如是说。

猜你喜欢
民乐围巾教学内容
民乐国祥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蓝围巾
围上围巾围住爱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条围巾,一颗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我,民乐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