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山区 草鱼、鲤鱼 养殖技术

2018-01-18 03:36唐黎标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17期
关键词:内陆草鱼鲤鱼

唐黎标

草鱼、鲤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人民喜欢的美食,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市场对草鱼、鲤鱼的需求日益增多。内陆山区传统淡水鱼养殖方式存在养殖水质处理不当以及喂养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导致养殖的草鱼、鲤鱼发病率较高。因此,对内陆山区草鱼、鲤鱼养殖技术的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内陆山区草鱼、鲤鱼养殖现状分析

就目前而言,草鱼、鲤鱼养殖的难点问题在于发病率较高。而病症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喂养方式不够科学。由于内陆山区养殖户大多文化水平不够高,对鱼类养殖并没有理论基础支持,在养殖过程中,依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而且喂养方式较为随意,以饲料为例,会出现鱼类饲料过于单一的情況,这样的饲料喂养方式会造成鱼类汲取营养也较为单一,这对鱼类生长极为不利,不仅不会节约饲养的成本,还会加大鱼类发病的可能性,从而影响到养殖草鱼、鲤鱼的经济效益。

其次,养殖水质处理不合理。在养殖持续一定时间后,需要定期更换池水,由于水污染日益严重,一些养殖户直接将更换的养殖废水注入山区周边的湖泊或者河流中,而注入的水中依然存在大量的养殖废水,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养殖水重金属含量、细菌、微生物、养分、含氧量远远高于或低于草鱼、鲤鱼的生理需求,导致养殖鱼类在恶劣的水质环境中无法健康生长。

最后,疾病防治不合理。草鱼、鲤鱼常见病害包括白皮病、鳃霉病、水霉病以及细菌性肠炎等,一旦鱼类感染上病原体将会出现充血、食欲下降等情况,此外,微生物病原体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一旦存在一例病鱼,如果不能够及时处理,将会造成大部分甚至全体鱼类受感染的情况出现。目前,一些养殖户对发病症状以及防治手段的了解依然非常肤浅,因此,需要加强内陆山区渔民的技术培训,才能够有效达到提升草鱼、鲤鱼养殖水平的目的。

二、内陆山区草鱼、鲤鱼养殖类型

池塘养殖方式在我国已经存在三千多年的历史。我国的池塘养殖面积大约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35%左右,而其产量能够达到总产值的65%以上,而在养殖过程中,大部分采取精养模式或者半精养模式,通过调节各放养品种密度进行混养,从而有效发挥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肥料以及水体的生产潜力,这种方式资源利用率较高。我国大部分内陆山区采取的养殖方式为池塘养殖,这种方式具有养殖稳定、收益高、见效快、投资少等优势。

三、内陆山区草鱼、鲤鱼养殖技术

1.水质管理技术

鱼类的养殖无法脱离对水质的控制,因此,养殖水质的管理对内陆山区草鱼、鲤鱼的养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分辨水质好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判断:第一是水色。养殖水体的水色主要受到水中悬浮颗粒、浮游生物以及底质等方面影响,通常来讲,良好的水体中会有较多的浮游生物,水色较透明,并且能够随着阳光的变化产生不同的颜色,此外优质养殖水体不黏、无沫,较为清爽。第二是pH值。养殖水体的酸碱度也会影响到水质,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鱼类产生不良影响。第三是溶解氧。养殖水体中氧含量会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产生重要影响,养殖水体中氧含量较高,一方面能够抑制一些有害物质的生成,此外还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硫化氢的含量。第四是氨氮含量。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主要源自于饲料、肥料以及鱼类粪便,在养殖水中主要以离子铵与分子氨等形式存在,会对鱼类产生不良的影响。

想要提升内陆山区草鱼、鲤鱼养殖水体质量,需要结合实际采取一些措施,以浙江省杭州市农业局处理养殖水质方式为例,为了保证池塘水质满足草鱼、鲤鱼养殖需求,养殖人员主要采取以下方式:首先,于下午1-3时,两个小时通过增氧机向水中注入氧气,从而保障水中的含氧量。其次,采取“多次换水、小排小进”的换水策略,为更换养殖水,通常3~5天小规模更换一次,每次注入10cm左右池深新水,此外还通过泼洒生石灰等方式,改善池塘的水质。

2.饲料投喂技术

在饲料喂养过程中需要结合草鱼、鲤鱼的生活习性、生长阶段等因素制定出一个科学的方案。其中主要包括饲料的选择以及饲料的投喂方式。第一是饲料选择,需要注意植物蛋白、单细胞蛋白、水解蛋白、微藻资源以及植物油脂等含量,需要切实了解到这些物质对草鱼、鲤鱼的影响,并且对不同影响下鱼类摄入能力进行分析,从而保证鱼类对饲料消化、吸收、分解等新陈代谢过程顺利进行,从而提升饲料喂养的效果。第二是投喂方式,饲料的投放可以采用投饵机,只有合理配置投饵机才能保证鱼类均匀摄食生长,此外还能有效提升饲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饲料投放的损失。

在饲料投放过程中,杭州市农业局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保证内陆山区养殖户饲料投放精确性:在饲料选择上,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在刚开始投喂时,投喂蛋白质含量在33%~34%,内含维生素的颗粒状饲料,辅以青绿饲料,每天两次,并且保证草鱼、鲤鱼8成饱为最佳效果,投食10天左右,改投原粮饲料,持续1周的时间。当鱼达到100g/尾时,改投粗蛋白含量31%的饲料,不要超过这个含量,否则鲤鱼便无法消化吸收,从而导致饲料的浪费,此外,鱼类生长到一定程度,如果摄入过多的蛋白,会增加病发几率。

3.疾病预防技术

想要避免内陆山区鱼类养殖出现疾病,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以草鱼养殖为例,主要通过鱼苗预防以及池塘清整的方式:一是鱼苗预防。在进行自繁鱼苗前,需要对种鱼采取疫苗注射措施,以防止鱼体内传染源影响鱼苗发育,如果没有条件自繁鱼苗,在鱼种选择上,尽量选择市级或者市级以上鱼苗培育基地的鱼苗。二是池塘清整。在养殖池塘选址上,尽量避免养过草鱼或者出现过草鱼三病的池塘,在池塘投入使用前,需要采取生石灰对池塘等进行大范围的清洁与消毒。

杭州市农业局疾病预防工作一例:养殖池塘为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池塘面积为3.1亩,池深2.3m,水深约1.7m,池坡比例为1∶2.5,池埂做好防渗措施。在鱼苗投放前2~3个星期,采用生石灰消毒。在进行清塘过程中,保留了水深7~15cm,首先,在池底挖掘间隔大约1m的小坑,将干燥的生石灰,分别倒入小坑中,不待其吸水融化便向四周泼洒。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释放出淤泥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还能够提升水质,杀死残留于池中的野鱼、蛙卵、水生昆虫以及一些寄生病原体等,为鱼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4.疾病治疗技术

以防治鲤鱼病症为例。鲤鱼常见病包括白皮病、鳃霉病以及细菌性肠炎等:一是白皮病。该病症状为背鳍、尾柄端出现白斑,如果不及时医治,白斑将会扩散,最后以头下尾上的方式死亡,该病发病原因是在拉网过程中,鲤鱼背鳍受伤,而白皮极毛杆菌顺着伤口侵入鲤鱼体内。治疗方法为用漂白粉全池泼洒。二是鳃霉病。该病症状为鲤鱼鳃组织斑白,偶尔会有充血、流血症状,该病发病原因是鳃霉菌入侵鲤鱼鳃部,主要原因在于池塘水质不佳。由于该病发病速度非常快,因此只能通过预防的方式解决,首先,要保证池塘水质优良,经常换水。其次,在进行鱼类喂养过程中,不能使用粪便、杂草沤肥的方式获得施肥原料,应改为堆肥的方式。三是细菌性肠炎。细菌性肠炎症状为腹部呈现红斑、肛门红肿,病鱼行为迟缓,不进食,主要是由于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引发,治疗方法为口服药饵,一个星期,便能治疗该病。

5.寄生虫防治技术

寄生虫与细菌、病毒造成的病害存在一定不同之处,由于寄生虫需要依靠宿主生存,因此在稳定的水生态环境中,寄生虫会与寄主鱼类维持在一个非常平衡的状态。然而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寄生虫会大量繁殖侵害鱼类,从而暴发寄生虫病,对养殖者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草鱼、鲤鱼的寄生虫病主要包括小瓜虫病、隐鞭虫病、斜管虫病以及粘孢子虫病等,对寄生虫防治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首先提高鱼类免疫能力,鱼类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能有效抵御寄生虫的危害。其次,加强池塘清整工作,消灭寄生虫。最后,通过药物预防。杭州市农业局向内陆山区养殖户推广包含优马林、鱼虫杀星、中草药杀虫剂等多种防治寄生虫的药物,在当地草鱼、鲤鱼养殖池塘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草鱼、鲤鱼养殖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如果想要提升养殖产量,不仅需要加强鱼类生存的水质、投料等方面的管控,还需要提高病害的防治技术,才能有效提高草鱼、鲤鱼的养殖质量,从而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内陆草鱼鲤鱼
见证!草鱼再次崛起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读《鲤鱼跳龙门》有感
鲤鱼旗装饰坠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草鱼价格上涨,饲料、苗种、养殖、流通接下来会如何变化?草鱼要雄起了吗?
屋檐下的小草鱼
鲤鱼跳龙门
内陆移民(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