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杆水稻与一龄蟹种综合种养实用技术

2018-01-18 03:36吴秋仙陈冬勤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17期
关键词:环沟蟹苗网箱

吴秋仙 陈冬勤

高杆水稻(又称芦苇稻、蟹塘稻)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培育的水稻新品种,其株型高大,茎杆粗壮,茎杆高度可达1m以上。高杆稻根系发达,特别是每节都有发达的水生根,可以吸收底泥和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具有净化水质和改善底质的能力,在培育一龄蟹种田块中种植,既可为幼蟹提供植物性饵料,又能为蟹种提供很好的隐蔽场所。现将其综合种养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渔农民朋友参考。

一、稻田选择与基础设施建设

1.环境条件。①水源与水质:培育蟹种稻田要求生态环境良好,水质清新无污染,周围无工业“三废”及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源,经检测各项指标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 5361-2016)标准。取水方便,水量要满足水稻和蟹种生长需求,达到旱久不涸,雨水不漫。②地势与土质:要求地势平坦,用水通过动力抽水,排水可在低位自动流出。土质肥沃,粘性土壤为最佳。面积原则上不限,每块田面积5~10亩,最好集中连片,便于蟹种销售、品牌创建和形成产业化。③其他条件:达到供电、交通、通信方便的要求。

2.稻田的基础设施。①开挖环沟:一般距田埂四周2~3m处挖成上口宽5~6m、底宽3~4m、深1~1.2m的环沟。②加高加固田埂:开挖环沟的土用于加高加固田埂,提高和保持稻田水位,田埂通常加高到0.6~1m,埂顶宽0.5m左右,并夯实,达到不裂、不漏、不垮,确保田埂的保水性能。③开挖注、排水口:在稻田两端斜对角,开挖注、排水口,以利进、排水通畅。进排水口设置防逃网,避免进排水时蟹种逃逸。

3.附属设施配套。①防逃设施:沿稻田田埂中间四周用硬质塑料板等材料建高0.5~0.6m,埋入土内0.1~0.2m的外层防逃墙;在田埂内侧,用网片加倒檐建成高0.8m左右的内层防逃网。②防鸟装置:喜鹊、白鹭等鸟类不仅喜欢摄食稻田养殖的蟹种,而且还会传播疫病,所以必须考虑安装防鸟装置。做到既能防鸟又不伤害鸟,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③其它配套。还必须配备抽水机、泵,必要的增氧设施,准备养殖用小船、网箱及其他工具,建造看管用房、饲料仓库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二、蟹种培育

1.稻田准备。①环沟消毒:环沟先加水至最大水位,用地笼诱捕敌害生物,然后每亩用生石灰150kg泼洒消毒。②移栽水草:环沟中栽种伊乐藻、轮叶黑藻和移植水花生、浮萍等水生植物,水草移植面积占总面积的50%~60%。③施肥培水:在蟹苗放养前7天左右,每亩环沟施用腐熟发酵的有机肥150kg,放苗前测定水中溶氧、氨氮、亚硝酸盐、pH值等,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调节水质。

2.蟹苗放养。①蟹苗选购。选用长江水系亲蟹在土池生态环境繁育的蟹苗(也称大眼幼体),要求亲蟹个体大,淡化到位,体色呈淡姜黄色,个体大小一致,规格整齐,活动能力强。②蟹苗运输:用木制蟹苗箱干法运输,箱内铺放水花生茎或绿萍等水草,每箱可装蟹苗0.5~1kg。运输途中,尽量避免阳光直晒或风直吹,以防止蟹苗鳃部水分蒸发而死亡。③放养方法:蟹苗运到田边后,先将蟹苗箱放入环沟水中1~2分钟,再提起,如此反复2~3次,以使蟹苗适应水温和水质。放养量一般每亩稻田放养蟹苗1.5~2kg。蟹苗先在环沟中培育1个月左右,养成Ⅲ期以上仔蟹。

3.仔蟹培育。①饵料投喂:Ⅰ期仔蟹前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饵,根据稻田水质情况,可泼洒豆浆培育生物饵料;Ⅱ期仔蟹后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投喂量为在池蟹体重的15%~20%,一般上午9点投喂全天量的1/3,傍晚投喂2/3。饵料一部分投在清水区,另一部分散投于水生植物密集区。②分期注水:蟹苗刚下塘时,水深保持0.2~0.3m,变态为Ⅱ期仔蟹后逐渐加深水位。通过分期注水,迫使在水线下挖穴的仔蟹弃洞寻食,防止产生“懒蟹”。③日常管理:一是及时检查防逃设施,发现破损第一时间进行修复,同时要防止敌害生物进入稻田。二是每日巡塘3次,做到清晨查仔蟹吃食,勤杀灭敌害生物;午后查仔蟹生长活动情况,勤维修防逃设备;傍晚查水质,勤作记录。三是池内要保持一定数量的漂浮植物,一般占水面的1/2左右,如不足要逐步补充。

4.大田蟹种饲养管理。①大田放养:在水稻秧苗栽插活棵后进行,需测定环沟中仔蟹的规格和数量,如数量适宜即可拔去环沟的围拦,让幼蟹自行爬入大田,如果数量不足或多余要进行调剂。②饲料投喂:仔蟹进入大田后,除利用稻田中天然饵料外,可适当投喂水草、小麦、玉米、豆饼和螺、蚬、蚌肉等饵料,采取定点投喂与适当泼洒相结合,保证所有的幼蟹都能吃到饲料。饲养期间根据幼蟹生长情况,采取促、控措施,防止幼蟹个体过大或过小。③水质调控:培育蟹种稻田由于水位较浅,特别是炎热的夏季,要保持稻田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位过浅时,要及时加水;水质过浓时,则应及时更换新水。换水时进水速度不要过快过急,可采取边排边灌的方法,以保持水位相对稳定。④日常管理:坚持早晚各巡田一次,检查水质状况、蟹种摄食情况、水草附着物和天然饵料的数量及防逃设施的完好程度,大风大雨天气要随时检查,严防蟹种逃逸。尤其要防范老鼠、青蛙、鸟类等敌害侵袭。生长期间每15~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每亩用生石灰5kg。⑤病害防治:一是投放的蟹苗要健康,不带病菌、不带寄生虫。二是饵料要新鲜适口,以保证幼蟹吃好、吃饱、体质健壮。三是当幼蟹完成最后1次蜕壳后,水温开始下降时,宜用1次药物杀灭蟹体纤毛虫,隔日使用1次消毒剂。

5.蟹种捕捞运输。①捕捞方法:第一步,水草诱捕,在11月底或12月初将池中的水花生分段集中,每隔2~3m一堆,为幼蟹设置越冬蟹巢,春季捕捞只要将水花生移入网箱内,捞出水花生,蟹种就落入网箱内,然后集中挂箱暂养即可。第二步,用同样的办法捕起其他蟹巢中的蟹,蟹巢捕蟹可重复2~3次,可捕起70%左右的幼蟹。第三步,干池捕捉,上述方法结束后将池水彻底排干,待池底基本干燥后采用铁锹人工挖穴内蟹种,要认真细致,尽量减少伤亡。第四步,挖完后选择晚上往池内注新水,再用地笼网张捕,反复2~3次,池中蟹种绝大部分都可捕起。②暂养:捕起的蟹种要暂养在网箱内,但必须当日销售,尽量不要过夜,暂养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挂网箱的水域水质必须清新,箱底不要落泥,二是每只网箱内暂养的蟹种数量不宜过多。③运输:蟹种经分规格过秤或过数后放入聚乙烯网袋内扎紧即可,过数的蟹种要放在阴凉处,保持一定的湿度,蟹种运输只要做到保湿、保阴就行,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减少幼蟹的脱水时间。

三、高杆稻栽种

1.播种育秧。每亩用种量为0.25kg。4月初播种,采用稀直播的方法,每平方米苗床播刚露白的芽谷40~50g,边播种边盖细土,覆土0.5cm,以不露籽为宜,秧龄30~40天。

2.秧苗移栽。5月初,当秧龄达到30天时,进行人工移栽。移栽密度60cm×60cm,每丛1~2株。高杆稻秧苗均匀移栽于育蟹种稻田中央,在水稻种植区设置“十字形”通道,宽度3~5m。高杆稻移栽后,在环沟内侧四周用农膜将种稻区域围起,一般30天后,拆掉农膜,让蟹种自由进出。

3.高杆稻生长管理。整个生长期间,不需施水稻专用肥、不喷施农药。水位随稻生长而逐步提高。移栽时,稻田水深保持在0.2~0.3m;移栽后5天至仔蟹进入大田前,田内水层保持0.3~0.4m。其后,根据高杆稻的株高和蟹种的生长情况,逐步提高水位,以水位不淹没心叶为准;盛夏拔节孕穗时,稻田水位控制在0.4~0.6 m;灌浆结实期,水位控制在0.6~0.7m。

4.高杆稻收获。当稻穗谷粒颖壳95%以上变黄、籽粒变硬、稻叶逐渐发黄时,采用收割稻穗的方式收获。

猜你喜欢
环沟蟹苗网箱
网箱养鱼中的网衣清洗方法
高密度聚乙烯(HDPE)近海养殖网箱框架抗弯刚度分析
一年只产2万斤白仔,渔美康“杂优一号”蟹苗唯“质”是图
青虾育苗新模式
——环沟直放抱卵虾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难点及改进措施
急! 成蟹没销路,蟹苗运输困难,蟹农在线求救
一道样本的数字特征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交汇问题
这只蟹苗不简单!1万斤上市1天就被抢空,卖价比别人贵还要提前预订(上)
养鱼稻田 的 选择 及 基本设施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