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控

2018-01-18 10:11陆宝荣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血清型雏鸡支气管炎

陆宝荣

(江苏省海安市角斜镇畜牧兽医站 226600)

1 病原分析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为单链RNA病毒颗粒,球形,有时呈多种形态,病毒颗粒含有3种特异性蛋白:大纤维糖蛋白(S或E2)、小的基质糖蛋白(M或E)中央核衣壳蛋白(N)S蛋白位于病毒颗粒的表面,含有两种糖肽。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VN)、 凝血抑制抗体(HI)[1]。

在37℃下培养病毒,3~4h开始出现新的病毒感染,12h支气管炎病毒病毒达到最大数量,未处理细胞不能凝集红细胞,病毒在鸡胚尿囊液中胰蛋白酶(或乙醚)37℃下作用3 h,可凝集红细胞,但支气管炎病毒不含血凝素HE,这通常是由于在鸡胚尿囊液中存在一种能抑制病毒和红细胞表面的凝固剂抑制剂。可以防止病毒吸收红细胞。红细胞凝集反应可能发生,因为抑制剂在处理后被破坏。有学者认为,所获得的凝血活性是特异的,但抗血清的特异性抗凝抑制尚未得到证实。

病毒的热稳定性随菌株不同而不同,新分离株在56℃下15~30min可灭活。然而,适于鸡胚胎的病毒株可在该温度下存活超过3h。将马血清加入鸡胚尿囊液中,能提高病毒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该病毒在冻存条件下稳定,鸡胚屎液中病毒在30~60℃条件下存活数月,37℃完全灭活需要6个月[2]。

不同品种鸡对支气管炎有不同的敏感性,但人们普遍认为所有年龄的鸡是支气管炎的唯一宿主。感染主要发生在1~4周龄的雏鸡和雏鸡。自然感染48h内即会表现出临床症状,人工接种后,从24h到7d,可分为气管、肾脏和输卵管,进行病毒分离鉴定都能分离出病毒。雏鸡一旦染病症状严重,死亡率的多少受病毒菌株毒力影响,一般死亡率为20%~30%。温度高、冷应激、饲养密度大、营养元素缺乏都能导致该病的发生。

2 临床症状

支气管炎病毒感染的症状与感染病毒株、鸡龄、养鸡场管理水平、免疫水平、应激状态、有无并发症等有关。鸡感染的主要症状为精神抑郁、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异常叫声,随着病情的发展会死亡的现象。雏鸡的死亡率约为80%。肾脏支气管炎病毒感染有白色尿酸盐,有时在肛门周围。患病鸡采食量减少,渴感增强,呼吸症状主要是哕音。它迅速蔓延到整个鸡群,全群鸡只出现临床症状。腺胃型支气管炎病毒主要存在于免疫鸡中,20~90日龄鸡为高发群体,眼睑肿胀,眼部有泡沫状分泌物。呼吸症状在大概2周后消失。饮食量减少粪便呈白绿水样,患病鸡最终衰竭而亡。除了呼吸道症状,蛋鸡产蛋质量也有下降趋势,2~3d后产蛋母鸡产蛋率可迅速下降30%左右,蛋壳硬度降低,易破,大小不均匀,畸形蛋的数量增加。

3 病理变化

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肾脏、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鸡呼吸系统的病理改变主要是鼻炎、呼吸困难等。肺充血和水肿。有时,气囊浑浊和增厚,在鼻腔通道中有渗出物,支气管内有干酪样堵塞。当这种疾病是由一种攻击肾脏的病毒引起时,肾脏肿胀和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中有尿酸盐沉积;由胃肠道侵害毒株引起疾病时,腺胃肿大,外表呈光滑圆球状,腺胃黏膜出血,有溃疡病变,腺胃乳头糜烂或消失,能挤出白色脓性分泌物,肌肉无弹性。小肠内充满稀的液体,小肠黏膜(特别是十二指肠)肿胀,充满血液,胸腺和法氏囊萎缩十分严重,肌肉苍白。部分患病鸡表现为肾传支、肝肿大和出血,胰腺萎缩。

4 诊断

对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要依靠流行病学的调查,通过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通过血清学检测可确诊。

4.1 病毒分离

首选患病鸡的气管是作为分离IB组织病料。肾脏,输卵管,盲肠扁桃体,腺胃,小肠和泄殖腔也可以作为组织病料进行取样。通过鸡胚培养可收集到病害物质。细胞培养、器官组织培养等技术对病毒增殖和病灶发生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确定病原,并能对从不同组织和器官分离出来的病毒进行鉴定。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连续发现一些突变株。

4.2 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方法有琼脂扩散试验 (AGP),血凝试验 (HA)与血凝抑制试验 (HI),免疫荧光试验 (IF),免疫扩散 (I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IJ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otEIISA)

及中和试验 (VN)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IFA和EIISA。血清学检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且操作简单。

5 防治措施

5.1 疫苗接种

及时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的关键。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首次免疫通常为7~10日龄。第一次使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疫苗用于点眼或滴鼻。30日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使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52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产前食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疫苗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0.5ml。此外,根据当地流行株选择合适的疫苗。

5.2 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严格进行卫生消毒措施,在进入雏鸡前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并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应注意避免对鸡呼吸道黏膜造成刺激,避免减少不良因素造成的应激。随着蛋鸡生长和季节变化,注意调整养殖密度,合理调控鸡舍内的温湿度,防止气候变化和环境因素造成的应激。鸡舍要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尤其是秋冬季节,在保暖的同时合理换气。提供优质的全价饲料,并保证干净充足的纯净水,合理搭配使用维生素,尤其是VA、VE、VC,高温季节可适当增加使用量,添加矿物质,保持饲料中各个营养物质的平衡[3]。

5.3 治疗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目前没有特效药物能治疗,因此,对该病预防是关键,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养殖密度,添加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等综合性的措施,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对肾型鸡传支,发现患病鸡后要调整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适当添加补液盐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并促进排尿。也可以使用中药对全群用药,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6 讨论

在生产实践中,预防支气管炎的措施,以加强饲养管理,制定消毒程序,严格防疫,疫苗免疫一为主要途径。其中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方式,在免疫阶段,需要配合母源抗体水平检测进行正确的免疫接种,7周龄上的鸡接种疫苗,免疫期可达到6个月,种鸡在16~18周龄和开产前接种油佐剂苗,能加强免疫效果,以使雏鸡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抵抗疾病。由于支气管炎病毒的血清型具有多样性,且各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力,所以必须使用相同的血清型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才能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因此,在选择疫苗前,首先要确定本场或本地区的血清型,有针对性的选择疫苗,灭活疫苗对鸡支气管炎的预防效果较好,当鸡场或地区内的血清型改变时,要重新选择适合本场的疫苗,多种血清型感染的情况使用多价苗进行免疫接种,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对于已经发病的鸡,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主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首先要加强检疫,防止带病鸡,带毒鸡被引进,这是预防该病的首要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其次要做好消毒管理工作,减少鸡舍内的病原微生物,保证鸡群健康。其三,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冬季保温工作,合理调控养殖密度,提供营养充足的饲料。对于确诊患病的鸡群,紧急接种疫苗,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饲料,并给予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猜你喜欢
血清型雏鸡支气管炎
FDA批准15价肺炎疫苗Vaxneuvance预防6周龄至17岁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副猪嗜血杆菌河南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研究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