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2号”中华绒螯蟹优质扣蟹培育技术

2018-01-18 10:52丁彩霞潘望俊王若玉王鹏秦亮刘伟杰
水产养殖 2018年11期
关键词:黑藻蟹苗幼体

丁彩霞 ,潘望俊 ,王若玉 ,王鹏 ,秦亮 ,刘伟杰

(1.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金坛 213200;2.金坛区农业行政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江苏 金坛 213200;3.金坛区儒林和平水产养殖家庭农场,江苏 金坛 213200;4.金坛区农林局,江苏 金坛 213200)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大闸蟹、清水蟹或螃蟹,是我国特色水产品之一,因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备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近年来,江苏省河蟹养殖面积近27万hm2,产量32万t,面积及产量均占全国的50%以上。然而蟹种质量的不稳定及培育技术不成熟制约了江苏蟹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在金坛区儒林和平水产养殖家庭农场百亩连片蟹种培育基地上开展“长江2号”优质扣蟹培育试验示范,总结出成套的池塘优质“长江2号”河蟹扣蟹培育技术模式,120×667 m2的标准化蟹种培育基地实现单产蟹种200 kg/667 m2,平均规格120~130只/kg,实现每667 m2效益超1万元,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培育池双层护坡改造

蟹种培育池塘要求长方形,东西向,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池塘坡比1:2.5~1:3.0,面积10×667 m2~20×667 m2,水深 1.2~1.5 m 为宜。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水质符合国家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进排水系统独立分开,养殖尾水通过排水沟或暗管排入净化池净化后循环利用。护坡采用双层护坡,护坡及塘埂首先用黑色的不透光的PE膜先覆盖。覆膜上再用聚乙烯网覆盖,在护坡的底部和防逃板的底部挖30 cm进行填埋固定,确保聚乙烯网和PE膜全部重叠。双层护坡技术不仅可以防止由于河蟹攀爬引起的土方进入池塘中破坏水质,而且可以防止塘埂上的杂草生长,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维持全年池塘的干净整洁。池塘中横向拉高60 cm左右的隔离网,将池塘分为两部分,面积比约为1:2,其中1/3的面积作为前期水位较低时大眼幼体集中培育区域,2/3面积作为轮叶黑藻的栽种区域。由于蟹种活动能力强,具有趋光性和趋流性,且喜欢在池埂打洞,需做好防逃措施。在池塘四周,用筛绢网设置第一道防逃网,网身用镀锌管加以固定延伸。也可在池塘四周安装80 cm×80 cm玻璃板或瓷砖进行防逃处理,玻璃板或瓷砖与塘埂紧密贴合,无渗透现象。

2 底层微孔管曝气增氧

底层微孔管道增氧主要是通过主管和支管成十字型安装在池塘底部,用罗茨鼓风机对管道充入一定压力的气体,通过管道的气孔进行底层曝气增氧。每 6×667 m2~10×667 m2配套 2.2 kW 功率的动力,根据池塘的面积科学选择动力设施。在池底铺设内径1.5 cm的带微孔的支管,用固定桩固定,确保位置不移动,支管离池底10 cm,支管间距5 m左右,支管和主管相连,主管的另一端与罗茨鼓风机相连。支管的微孔孔径大约为0.6 mm。5月阴雨天半夜开机增氧,6—10月晴天每天傍晚开机至第2天太阳出来后1 h,遇到连续阴雨和低压天气增加开机时间或全天开机增氧。通过底层微孔增氧不仅能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而且能促进高温季节底层水体和上层水体的交换,大大降低了水体的温度。

3 蟹苗进培育池前准备

4月下旬,上水20~30 cm,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消毒,用量250~300 kg/667 m2。待药性消散后,上水至40 cm,苗种进塘前5 d开始肥水。用肽肥、小球藻、氨基酸肥水膏等生物有机肥培肥水质,肉眼观察水色呈嫩绿色或黄褐色即可,否则再次追肥、补肥,确保水中有大量可供大眼幼体食用的轮虫和小型淡水枝角类。若水质过浓,需排出部分池水,添加少量新水。苗种进池前7 d用水质快速检测试剂盒测试水体中溶氧、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指标过高时要及时用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调水改底,确保蟹苗生长的优良环境。

4 复合型水草群落构建

苗种培育池栽种的水草主要有轮叶黑藻、苦草和空心莲子草(俗称水花生)。清塘消毒后10 d左右开始种植轮叶黑藻。轮叶黑藻人工栽插,将轮叶黑藻切成15~20 cm段,10~15颗为一撮手工栽插在池塘底部,用脚踩实。轮叶黑藻生长需与蟹苗隔开,因为早期温度较低,轮叶黑藻长势慢,且蟹苗喜食嫩头,不隔开种植基本上不能成势。4月上旬和5月上旬各杀虫1次,确保轮叶黑藻正常生长。苦草草籽1.5 kg/667 m2全塘泼洒,任其自行生长,此种苦草全年长绿,冬季不枯萎,能有效调节水质。空心莲子草栽种时间最早,干塘后将空心莲子草踩到淤泥里。因生命力强,待空心莲子草生长期时,需用塑胶管和钢丝绳拉框进行固定,控制宽度60 cm左右,呈长方形有规律分布,防止其长势过旺引起封塘。

5 蟹苗远距离运输要求

由于蟹苗需5月中旬从苏北沿海地区运输回,运输得当直接关系到蟹苗的存活率。大眼幼体满7日龄,淡化4 d以上才可出池,不宜太老或太嫩。具体操作方法是用长70 cm、宽40 cm、高25 cm的泡沫箱装载,两侧分别放置4个长30 cm、宽15 cm、高5 cm的密眼网兜,中间放置3个冰矿泉水,降低箱体温度。每个网兜放0.5 kg大眼幼体。一般每年5月14日左右发苗,苗种运输夜间为好,温度低,运输过程中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高大眼幼体的成活率。

6 蟹苗的亲本质量要求

大眼幼体的亲本蟹为上年度养殖的成蟹,要求性腺发育趋于成熟且未交配的“长江2号”河蟹成蟹,挑选时间为11月中旬。亲本蟹规格必须整齐,活力强,背壳呈青色,腹部呈白色,无外伤,腹肢齐全,体表无寄生虫。雄蟹规格大于雌蟹,雄蟹规格要求300 g/只以上,雌蟹规格要求200 g/只以上,雌雄比2:1~2.5:1。雌蟹挂篓后需细心看护,密切关注后期蟹苗孵化情况。

7 优质蟹苗的足量投放

大眼幼体的放养量为2 kg/667 m2,每千克约12万~16万只。凌晨运输至培育池塘,时间约为早晨日出前后。待日出后将蟹苗在育苗池中吃饱水分后,任其自行游入池中。放养前开启增氧设施,保证水体有充足的溶氧。同时放养后前3 h,可以使用维生素C或免疫多糖,提高大眼幼体放养时的抗应激反应能力。

8 蟹种培育精细化管理

大眼幼体入池后3 d内完成基本变态发育,变成Ⅰ期仔蟹。仔蟹经多次蜕壳生长,变成豆蟹后长成用于第2年养成成蟹的扣蟹。大眼幼体变态后开始投喂,投喂40%蛋白的粒径为1 mm粉状颗粒饲料。培育全程投喂颗粒饲料,且随着仔蟹的生长,颗粒饲料的粒径逐渐增加,改为3 mm的品牌颗粒虾料,蛋白含量保持不变。投喂量为每天1 kg/667 m2,分两次投喂,投喂时间为 6:00-8:00,16:00-17:00。每蜕壳1次增加0.2 kg/667 m2·d。阴雨天少投喂或不投喂。培育池周边设置2~3个食台,根据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全年不控食,进入高温7—8月投喂颗粒饲料的蛋白含量降到32%,通过减少营养摄入可降低性成熟比例。通过水位的调节控制水草的生长,苗种入池前水位40 cm,6月下旬,温度升高,轮叶黑藻长成势,加水至70 cm,没过中间隔离网,使蟹种在全池中均匀分布。池塘水位根据气温逐步升高,全年温度最高时水位控制在1 m,若池塘中水花生和轮叶黑藻覆盖率低于60%的则适当提高水位到1.1~1.2 m。越冬时适当添加水位。高温季节每7 d使用自制的EM原露、小球藻、光合细菌等调水改底,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指标适应幼蟹生长。

9 蟹种搭巢快速捕捞法

入冬后直至3月是蟹种捕捉的适宜季节,蟹种个体小,且活动能力强,不易捕捉。捕捉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蟹种培育效果和成蟹养殖的效益,可在培育池中布一簇一簇的水花生或者水葫芦,再用蟹种喜食的杂鱼、螺蛳、蚌肉撒在上面,引诱蟹种前来觅食,再用网兜在水草底部轻轻往上抖动,去除部分水生植物,捕起网兜中的蟹种。气温较低时也可用棉花枝、竹枝扎成捆放入池中诱捕,约2 h,将竹枝或棉花枝捞起,将幼蟹抖入皮桶或船舱中捕捉。大部分蟹种捕捉后放置地笼,白天将池塘水排出,晚上再进水,通过温差刺激蟹种会爬进地笼,重复2~3次即可。其余的少部分扣蟹需等干塘后人工手工捕捉。蟹种捕捉后暂养,剔除老头蟹,其余蟹种分80~100只/kg、110~130 只/kg、140~160 只/kg及以上多个规格进行人工筛选,不同规格按照市场行情上市销售。

猜你喜欢
黑藻蟹苗幼体
黄海近岸潮汐锋海域蟹类幼体日间垂直迁移特征❋
一年只产2万斤白仔,渔美康“杂优一号”蟹苗唯“质”是图
奇异海蟑螂Ligia exotica幼体的生长特征研究
蚂蚁岛海域刺参浮游幼体发育过程研究
急! 成蟹没销路,蟹苗运输困难,蟹农在线求救
秋冬季精养小龙虾,为什么非轮叶黑藻不可?还有哪些技术要点?看这位汉川金牌经销商的专业意见
这只蟹苗不简单!1万斤上市1天就被抢空,卖价比别人贵还要提前预订(上)
黑藻—中学生物实验的好材料
南方地区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的改进
蟹苗选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