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蚕桑产业扶贫优势及措施

2018-01-18 23:02陈立坚曾小娣刘雪芸田超文
中国蚕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城固县蚕种桑园

陈立坚 曾小娣 刘雪芸 田超文 王 锐

(1城固县农技中心, 陕西城固 723200; 2城固县种子管理站, 陕西城固 723200)

产业扶贫既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2016年确定的贫困村有101个,共计贫困户18 177户,贫困人口47 794人,这101个贫困村中有80多个村都有丰富广阔的河滩地和荒山、坡地可供利用[1]。桑树是耐贫瘠的树种[2],早在20世纪80年代蚕桑产业就被城固县列为扶贫项目大力推广,蚕桑产业曾是城固县突破发展的支柱产业[3],更是带动农民快速有效脱贫致富的绿色产业。近年来由于受蚕桑产业技术更新缓慢、劳动力外流、资金投入锐减、规模化程度不高,以及国际市场蚕茧价格频繁波动的影响,城固县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大幅降低,产业一度萎缩。但是蚕桑产业有着不争农时,不与主要粮食作物争耕地,当年栽桑当年即可养蚕,可利用边角土地、荒坡地创造收入的优势和投入少、风险小、见效快的特点[4],这是其他产业无法替代的,为此我们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城固县蚕桑产业的扶贫优势、当前城固县蚕桑产业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加以认真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城固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建议,供同仁参考。

1 城固县蚕桑产业的扶贫优势

1.1 产业基础牢固 经济效益明显

城固县境内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沿江流域河滩地、丘陵缓坡地面积大,交通便利,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誉[5-6],更是生产优质蚕茧的天然基地,自古就有栽桑养蚕的传统,悠久的养蚕历史造就了一批批有着丰富养蚕经验的养蚕能手和专业户,自20世纪60年代起,城固县政府倡导农民栽桑养蚕,基地群众逐渐掌握了栽桑养蚕的技术,并把栽桑养蚕作为家庭经济的最主要收益项目[3],从而为城固县发展蚕桑产业提供了牢固的产业基础。长期以来,栽桑养蚕已发展成为城固县部分群众的传统家庭经营项目,许多群众靠栽桑养蚕搞活了家庭经济,走上了致富的道路[7]。在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期间,城固县的许多村靠栽桑养蚕的收入修了路,许多农户靠栽桑养蚕的收入建了房,许多专业户靠栽桑养蚕的收入供子女读完了大学。比如:上元观镇的包家营村,2004年饲养蚕种达到2 000盒,户均养蚕收入3 105元;文川镇的联合村,在20世纪80年代曾是有名的贫困村,当时通村路是黄泥路,交通极其不便,村民们生活贫困,1989年村里栽桑80 hm2,经过20多年的发展,依靠栽桑养蚕,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里许多养蚕农户先后住上了楼房,通村路也由原来泥泞的黄泥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联合村现在仍有许多农户坚持栽桑养蚕,如村民严俊生坚持栽桑养蚕20多年,当许多农户弃桑时,他又将他们的桑园转包过来,承包桑园面积超过1.33 hm2,年饲养蚕种42盒,2017年养蚕收入超过了7万元,是汉中市远近闻名的养蚕状元[7]。

1.2 投资见效快 扶贫优势明显

建成667 m2桑园投入不到1 000元,饲养1盒蚕种,从孵化到售茧仅仅28 d时间,蚕桑产业养蚕28 d即有收益,这个周期有着其他产业无法替代的优势。目前,城固县每667 m2密植桑园1年可饲养蚕种3盒,生产鲜茧135 kg[7],按40元/kg计算,蚕茧产值可达5 400元,按陕西省脱贫标准人均年收入3 070元,如果人均种植桑树667 m2就可饲养2盒以上蚕种的家蚕,其收入便可脱贫。种植嫁接好的果桑,1年挂果,3年丰产,第1年每667 m2果桑园即可收获桑椹400~500 kg,产值4 500~8 000元,第3年丰产的果桑园每667 m2年产桑椹可达1 000 kg,收入可达10 000元。另外,桑树的桑芽和桑叶还可以用来制作桑叶茶,当年栽种的桑树春天发芽(将其简称为春桑芽),每667 m2桑园采摘的春桑芽可制成桑叶茶200 kg,按28元/kg收购价计算,每667 m2桑园采摘的春桑芽制成桑叶茶的产值可达5 600元[7]。桑树的生长期在50年以上,一旦种植成功就可长期收益,可以说蚕桑产业是在种植业中投入少、见效快的产业之一[8]。

1.3 技术容易掌握 经营方式多样

城固县贫困户的家庭劳动人员大部分是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劳动能力相对较弱的人群,他们接受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也较弱,而蚕桑生产技术具有容易掌握的特点,正好解决了他们不易接受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问题。一方面,近年来城固县推广的小蚕1日1回育、小蚕共育技术减少了小蚕期的养蚕用工和物资损耗,推广的大蚕地面育、省力化蚕架、蚕病综合防治、自动上蔟技术等省力化养蚕技术简单易学,推广的省力化修枝剪使繁琐的桑园剪伐变得简单轻松,这些省力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地缓解了贫困农户缺少劳动力的问题,促进了城固县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城固县的养蚕农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种植情况和劳动力情况,灵活调节养蚕规模,养殖规模视具体情况可大可小,灵活方便,农户的经营方式多种多样,从而进一步缓解了贫困户缺少劳动力的问题,促进了城固县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1.4 蚕桑资源丰富 综合效益较高

栽桑养蚕不仅可以为缫丝织绸提供原料,而且桑叶、桑椹、桑枝、蚕沙、蚕蛹等的开发利用价值巨大。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就可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企业参与的渠道,由于桑枝条和大量的蚕沙等副产物都可以开发利用,使蚕桑产业不仅仅只是养蚕,而且可以使产业综合效益达到最佳。另外,还可以利用蚕茧进行丝绵加工,生产丝绵被,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蚕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从而极大地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

1.5 地理区位优越 发展机遇良好

张骞墓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成功,扩大了城固县的对外开放,提升了城固县乃至汉中市的知名度,促进了城固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张骞墓为代表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文化旅游线路将会成为国际旅游的新亮点,也是城固县蚕桑产业实现蚕桑产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突破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3]。而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张骞作为丝绸之路的开创者更为世界所认知,城固县要依托张骞故里这张名片,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蚕桑丝绸产业,将蚕桑产业做大做强,并推向世界,使其成为城固县的支柱产业。

1.6 企业发展前景好 带动作用明显

张骞丝绸厂目前是汉中市唯一一家设备完善、建厂时间长、技术先进的企业,被陕西省评为“企业技术改造先进企业”和“陕西省信用体系建设单位”,年可加工干茧800 t以上,可吸纳200多人就业[10]。城固县地母香茶有限责任公司是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市场营销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有茶园基地133.3 hm2和1个绿茶加工厂,注册了“嘉寿元”牌商标。据我们调查统计,2014—2017年底,共生产桑叶茶6 t,收入120万元。随着城固县蚕桑产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必将进一步发展壮大。由于这些企业参与蚕桑产业扶贫并且发展前景良好,使贫困户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充分调动了他们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不断推动城固县蚕桑产业向前发展。

2 城固县蚕桑产业扶贫面临的问题

2.1 蚕桑产业受重视程度不够

城固县蚕桑产业发展历史悠久,被城固县历届政府作为支柱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和富民强县战略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城固县现在仍有部分干部对发展蚕桑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对蚕桑基地建设顾虑重重。传统的蚕桑产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影响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而且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干群协调力度不够,组织措施不得力,使蚕桑基地建设难以上规模,加上近年来蚕桑产业比较效益降低,部分干部对蚕桑产业是短平快致富的产业认识不足,宣传不到位,城固县政府对蚕桑产业也没有出台相应的倾向性扶持政策,降低了蚕桑产业扶贫的作用和效果。

2.2 蚕桑产业经营规模不大

当前,城固县采取的是传统的分散养殖模式,农户承包的桑园面积一般在1 334~2 001 m2之间,饲养4盒蚕种的农户很普遍,饲养10盒蚕种以上的大户、专业户不多。再加上土地承包的分散经营方式使城固县的蚕桑产业难以上规模,而没有规模的经营方式,又妨碍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一些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省力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3]。如文川镇联合村贫困户田发庆户,年饲养蚕种4盒,劳动用工2人,年产茧量320 kg(毛茧),单价38元/kg,虽然实现了脱贫,但由于用工较多,规模小、效益不高,难以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传统蚕桑生产模式仅局限于栽桑养蚕,作为扶贫脱贫尚可,但高昂的劳动力成本,使其无法形成一种长效致富的产业模式。

2.3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有限

城固张骞丝绸厂是汉中市唯一一家建厂时间长、设施先进的企业。但目前该企业带动蚕桑产业发展的作用并未凸显出来,企业反哺基地等机制只停留在纸面上。城固县双福茶厂研制的桑叶茶虽然已成功投放市场,扩展了蚕桑产业链条,但因规模较小,功效仅为业内或相关群体所知晓,对提高农民收入、增加蚕桑产业效益的作用有限。目前,城固县蚕桑相关企业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上没有较大的突破,先进技术和模式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和实施,蚕桑产业无法解决自身产业缺陷,致使大量的桑枝条和蚕沙得不到有效利用,很多桑园长期闲置,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有限。

2.4 蚕桑产业资金投入不足

蚕桑产业与粮、棉、油、畜牧等主要农业产业相比,由于产业规模和社会影响的差距,其获得的资金投入偏少[8]。粮油种子都有补贴,而蚕桑产业很少得到扶持资金。城固县蚕桑技术研究推广服务部门的研究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整个城固县蚕桑产业的运行质量和规模化发展。城固县蚕桑产业综合利用缺乏技术含量高、规模大的企业介入,产业链得不到有效延伸,企业发展还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方式,吸引不了社会资金投入,阻碍了城固县蚕桑产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

3 城固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 确立蚕桑产业的主导地位

随着2014年张骞墓的申遗成功[9],城固县蚕桑产业迎来了再次发展的极好机遇,所以更应该对蚕桑产业加大宣传力度,充分挖掘产业内涵,以期引起各界和各部门的广泛重视。加深只要人均饲养2盒蚕种就可以脱贫的认识,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到蚕桑产业扶贫的正轨上。蚕桑经济是典型的山区经济、扶贫经济和小康经济,发展蚕桑产业可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3],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城固县要发挥蚕桑产业自身的优势,将其作为城固县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从而既可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又能促进城固县蚕桑产业的发展。

3.2 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育技术 加快蚕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步伐

小蚕共育就是以村、组、联户或小蚕承包户为单位,将相关农户的蚕种集中于一室进行补催青和收蚁饲养,家蚕饲养至2龄或3龄眠中时再分发到各养蚕户饲养。大蚕省力化饲育技术则被蚕农称为“快乐养蚕法”,方法简便,不仅可以节省蚕室、蚕具、劳动力,还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目前,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育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但可以解决贫困户缺技术、缺设备、缺人力的问题,还可以保障蚕茧的品质。因此建议,城固县今后要加快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育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蚕桑产业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走规模化养殖的道路,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确保蚕桑产业在日趋激烈的产业竞争中立稳脚跟,从而促进城固县蚕桑产业的发展。同时建议,加快蚕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步伐,吸引贫困户加入蚕业专业合作社,蚕农在蚕业专业合作社中以所承包的桑园作为股份,无论是年轻力壮的蚕农还是年老体弱者都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适当参与蚕业专业合作社力所能及的采摘桑叶、饲养家蚕等生产活动并由蚕农所在蚕业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的现金工资,这样通过蚕业专业合作社的形式不仅能使蚕桑产业实现规模经营,而且贫困户还可规避在养蚕中的风险,长期获得固定收入,从而防止贫困户脱贫后再返贫,不断巩固提高城固县蚕桑产业扶贫的效果并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

3.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促进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蚕桑基地,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与广大蚕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接机制,构建蚕桑产业发展体系助力扶贫攻坚。实现对桑椹、桑叶、桑枝、僵蚕等的综合开发利用,增强蚕桑产品的加工能力,做大做强蚕桑产品品牌,延伸桑、蚕、茧、丝产业链条。蚕桑产业作为种植业中投入少、见效快、风险小、长短结合、投入产出好的产业,建议在扶贫产业规划中将其作为产业扶贫新主力予以规划实施。城固县扶贫办要鼓励种植大户、集体经济组织、返乡成功人士建立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蚕桑新型经营主体,支持蚕桑产业由自发种养型向“公司+农户”的集约型发展;鼓励小蚕饲养公司、联户共育户、小蚕承包户等社会力量的介入,扩大养殖规模,实现产业、扶贫互助共赢。依托汉中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引导蚕农开发蚕桑资源,打造蚕桑观光园区、蚕桑体验馆。以丝绸历史文化为核心,建设桑椹采摘区、桑园间套休闲观光区、蚕桑文化体验区、桑树品种园、蚕桑文化展示馆、蚕桑生产体验园以及餐饮住宿休闲园等,利用张骞墓申遗成功的优势,结合乡村旅游,打造丝绸主题风情旅游区[11],以传承丝路文化,带动城固县蚕桑产业的发展,从而吸纳更多的贫困户走进蚕桑产业,帮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

3.4 争取多渠道多方位资金扶持 构建蚕桑产业的政策保障体系

建议城固县从国家、省、市支农资金和农业财政投入资金中对蚕桑产业给予立项扶持,资金上多渠道予以支持,加大蚕桑产业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兼顾养蚕和桑椹、桑叶、桑枝、桑皮综合开发的资金需求。因地制宜地在一些条件合适的贫困村率先启动茶桑基地建设,并从政策等方面予以整合倾斜,充分发挥其助农增收的作用;对于蚕房改造用地,要优先给予审批,增加对蚕农购买蚕种、销售蚕茧、新建桑园及购买生产资料的补贴,加强对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对不良气候、蚕病蔓延等非人为因素的生产损失实行风险调控制度,构建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以确保扶贫资金到位,技术服务到位,科技支撑有力,从而让贫困户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猜你喜欢
城固县蚕种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城固县发展林下天麻之浅见
城固县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现状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