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东南金矿旧事

2018-01-19 03:29林惠兰
西江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工区东南金矿

林惠兰

图为矿文艺队进山为矿点矿工演出歌剧《刘三姐》,左一为作者。

东南金矿矿部坐落在藤县平福乡的桃花村附近,地形险峻,满目荒凉,解放前称“八桂金矿”,后称“东南矿”,所辖矿点星罗棋布于桂东南崇山峻岭和大川溪涧,主要是开发黄金矿,隶属国家冶金部管辖。

我父亲林沾纯原在梧州地区医院中医科任内外科医师,当时东南金矿矿长董日欧很欣赏我父亲的医术和医德,加上当时东南金矿有很多的外伤病人需要医治,董日欧就再三动员我父亲到东南金矿工人医院工作。1960年,我父亲向组织递交了到边远山区工作的报告并获得批准。当时我跟随着父母一起去了东南金矿工人医院,随后我被安排做父亲的学徒,主要学跌打、接骨,几乎每天都要上山采药(一般是上午采药回来就制药,特别是制跌打药),还要兼做护理工作。虽然当时人生地不熟,住的地方非常简陋,生活很艰苦,但我们苦中作乐,那段经历至今难忘。

困难生活

1961年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矿区的生活就更加艰苦,物质匮乏,特别是缺粮少衣,供给制外的物资很贵,如每斤猪肉卖13元,每斤花生油卖16元,而那时的我每月领的是15元学徒工资,我父亲的工资每月也只是86元,这在当时是很高的工资了,况且当时享受供给制的职工必须在大食堂吃饭,所以有些体弱的人特别是病人都因营养不良患上了水肿。矿区医院饭堂没有营养餐,住院的水肿病人只能每人每天配给1斤用米、玉米、肉糠舂打成的玉糠饼,但这样的玉糠饼,也是连医生护士都买不到的。

当时,每个工人饭堂的主食都是蒸红米,因为红米蒸出的米饭显得比较多。但是采金工人们很淳朴,他们对恶劣的生活环境没有怨言,他们只要有饭吃就心满意足了。

我们家由于兄弟姐妹多,所以每次做饭时我母亲都要严格控制用米量,几乎是用数的方法,用手指粘着那有限的米粒小心均匀地放入那蒸饭的口盅里。开始的时候我们家也要去挖黄狗头、野芋头、蕨菜等野菜来充饥,后来我母亲在家门前的泥地种上萝卜之类的蔬菜,只可惜收成很少。后来我们全家在矿区文艺队黄连光等人的帮助下烧了一片泥山,挖坑种了木薯,每年有了约600斤木薯的收成后,才逐渐解决了吃饭问题。

抢险救人

东南金矿采金分两个工区,一个是高回龙工区,一个是辽洞工区。记得有次高回龙工区崩塌,堵了六个工人在矿窿内,矿区党委立即组织抢救,忙碌了一天一夜才将六个工人救出来。矿区医院的谢秀灵医师、黎一芳医师和我一起到现场参加抢救。当时,救出来的六个工人静脉管都无法输液了,后来我父亲想出了办法,给他们洗热水澡和饮用姜糖水,缓过一口气后,他们终于能进行静脉输液了。

一天一夜的抢救结束后,矿区党委奖励参加抢救的工作人员:每人2斤玉糠饼。我们都感到非常高兴。

那时的医疗条件很不好,特别是山区,经常缺医少药,幸而东南金矿处在大山之中,附近的荒山野岭有大量宝贵的中草药,我父亲利用这宝山的药材救治了很多病人,特别是外伤病人。以前东南金矿经常有矿窿崩塌,好多工人因此断手断脚。我父亲还没到东南金矿工人医院工作时,凡是有伤病员都要送到梧州的医院进行救治。父亲来了之后,矿区就很少往梧州的医院送伤病员了,为国家节约了很多医药费,所以我父亲在当地享有很好的医德口碑。平时进山采药,父亲常常会遇到那些被救治过的人或是他们的家人,他们总会留我父亲吃了饭才离开,他们有自产的食品,生活没有我们那么窘迫,所以医院里很多人都喜欢跟我父亲进山采药挑药,这样既能认识草药又能解决饥饿问题。

一次,附近山里的一名妇女被其丈夫砍了几刀,脸部的肉都翻起来了。来就诊时,我们仔细地帮她缝合,全力救治。晚上每隔两个小时,我就要和一个护士提着小油灯走蛮长的一段山路(这医院建在大山中,科室之间离得很远)前往她的病房(其实是太平间,那时的重病患者都是住在太平间的)去给她打针护理,即使走在路上感到非常恐惧,又困又累又饿,但是我们也不畏缩偷懒,而是尽心尽责。

还有一次,我刚端起饭碗准备吃晚饭,听到有抢救任务,扔下饭碗马上就跟救护组的医生们一起往工人食堂跑。原来是工人食堂里一位女职工的头被人砍了两刀,要马上做手术。我负责术前准备工作,看着伤员那血水凝结、头发污秽的伤口时,我虽然感到恶心难受,但仍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每当看到伤病员被治好了,我也会觉得很欣慰。

苦中作乐

东南金矿的文化设施虽然简陋,但娱乐节目内容却颇为丰富。矿里的礼堂几乎每晚都有免费电影看,不放电影的晚上还可以看矿里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天晴时,矿里傍晚也常举办篮球赛。

我当时也参加了文艺宣传队,演过《隔河看亲》里王奶奶的女儿等角色,排练这个节目时,我一直排练到第十次才忍住笑,直到现在每当想起或谈起时仍忍俊不禁。《隔河看亲》这个节目第一次在矿里演出的时候,我母亲也抱着我儿子在观看,当看到我的扮相时,我儿子在观众席里高喊:“那个人是我妈妈,我妈妈平时不是这样的!”顿时全场爆笑。文艺宣传队还要经常到各个矿区矿点慰问演出,很受工人欢迎,我们也感到满足和快乐。

那时矿里有很多年轻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透出一股青春朝气和活力,尽管物质贫乏、文化生活单调、经常加班,但是他们仍怀着积极的生活态度,追求美好幸福的未来。

无私奉献

那些岁月,矿工们非常淳朴厚道,他们一心一意为支援国家建设而工作,每天想的都是能多产黄金,领导叫加多长时间的班都毫无怨言。虽然黄金出得很多,但那都是国家的,他们只要每月有几十块钱工资领,就感到很充实很幸福了。

有一年,矿里没有完成出产黄金的任务,为此,矿里规定所有的非一线工人都要去找金子,分组下任务。我和谢秀灵等同组的人员安排好工作后,就三五成群地一起到从选厂里面流下来的冲溪里去捞筛洗金砂;有些人还去炼金的地方去敲炼金的“盅”;有些人则到处挖到处找。我们辛苦了一整天,竟得到了二两多的汞金。第二天我们将这二两多的汞金交到办公室,办公室就在贴分组下任务的地方,贴上一小张表扬信,以此鼓励其他组的同志。完成了矿里下达的任务,我们都感到很快乐。

猜你喜欢
工区东南金矿
洗碗机是金矿 还是冰山
忆东南警卫团将士
气球上的五星期(九) 光束与金矿
新建地铁连接通道施工对已运营地铁车站的变形监测分析
轨交项目连中标,东南两地传喜报
铁路线上别样的春节
采油作业区工区管理机制探究
东南DX7荣耀版山东区域限定上市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
蒙面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