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2018-01-19 10:49姚秋菊常晓轲王志勇赵艳艳高冠英赵艳岭张晓伟
中国瓜菜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大蒜河南省生产

姚秋菊 ,常晓轲 ,王志勇 ,赵艳艳 ,张 强 ,王 彬 ,高冠英 ,赵艳岭 ,张晓伟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郑州 450008; 2.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郑州 450000)

大蒜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生产和消费国,2016年全国种植面积约73.3万hm2;大蒜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品种,商务部农产品出口月度统计报告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大蒜年出口约170万t[1]。河南是优质大蒜生产大省,河南大蒜由于个头大、口味好、上市早,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堪称河南蔬菜类“创汇大王”[2]。当前,河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内容之一,就是以优质果蔬为重点,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3]。大蒜作为河南特色优势蔬菜品种,分析其生产现状,找准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对河南省大蒜主产区(郑州、开封、漯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 产业现状

河南大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2.7万hm2左右,总产量400余万t,面积、产量居全国第2位。

1.1 种植区域集中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郑州中牟县种植面积2.33万hm2左右,开封杞县4.67万hm2左右,开封祥符区2万hm2,开封通许县1万hm2,开封兰考县和尉氏县1 300 hm2,漯河临颖县6 700 hm2。

1.2 产品品质优良

中牟、杞县、临颍等地的大蒜种植历史悠久,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其产品以蒜头个大、不散头、瓣匀、色白、辣味适中、香味纯正、耐贮藏、营养丰富和较高的药用价值等特色享誉海内外。

1.3 注重品牌培育

中牟大蒜被认定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河南省名牌农产品及国家“三绿”工程蔬菜类十大畅销品牌,蒜头及加工产品保持着农业出口创汇的龙头地位[4]。“临颍大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临颍大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杞县“金杞”牌大蒜是河南省名牌农产品,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原产地标志认证的蒜类产品;“金杞”牌大蒜被评为“中国果蔬十大驰名品牌”[5],杞县作为“中国大蒜之乡”,自 2007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0届大蒜节,杞县大蒜品牌价值达50.24 亿元[6]。

1.4 产业服务配套

在发展大蒜产业中,杞县、通许、尉氏等地探索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成立县级大蒜协会,促进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紧密对接。在产业扶贫方面,国家、省相关部门简化工作流程,按照“特事特办无风险、精准帮扶见成效”的工作原则,有力支持国家级贫困县商丘市民权县大蒜产业发展,2016年10月11日民权县1批价值65万元的52 t大蒜成功出口到马来西亚。

1.5 出口基地增多

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大蒜出口基地,2017年杞县大蒜种植面积和产量跃上全国县域第一位,大蒜市场金杞价格影响越来越大。全县21个乡镇中,大蒜专业乡镇有12个,大蒜种植专业村有150多个,形成了3万hm2连片种植的“大蒜长廊”。为更好发挥资源优势,杞县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培植大蒜支柱产业,全县的大蒜粒、大蒜片、大蒜粉加工企业160多家,年加工能力超过10万 t;大蒜保鲜冷库650多座,每年贮藏能力40万t;通过冷藏和深加工,大蒜年增值2亿多元。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把“大蒜农业”转型升级为“大蒜工业”。

1.6 拓宽增收渠道

占地36.7 hm2的杞县金杞大蒜国际交易市场,分拣、装卸等用工5 000多人,最大日交易量超过2万t,日交易额达2.5亿元,全年大蒜交易额达到50多亿元。杞县有大蒜贸易企业130多家,专门从事大蒜经销的经纪人就有2万多人。在销售旺季,每天有10万多人从事大蒜收获、初加工等工作,日创收2 000多万元。大蒜产业已成为主产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2 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种植技术和精深加工有短板

大蒜种植以农户家庭式种植为主,管理分散,机械化程度低,费工费时,投资成本高,每667 m2的播种和收获用工费用就达近千元[7]。精深加工链条短,大蒜加工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只是停留在腌制、切片、烘干等简单加工上,大蒜素、大蒜油等精深加工技术还未形成规模。

2.2 科技和研发投入不足

河南省从事大蒜研究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比较少,大蒜品种更新换代慢,新品种引进较少,影响了大蒜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从事大蒜油、大蒜素等高端加工产品的少,后继新产品开发乏力,影响了大蒜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德国,大蒜的深加工产品——大蒜素片的销量已经超过了大众药品阿司匹林,英国每年大蒜素片销售量为6亿多片,美国每年的销售额在3亿美元以上;近几年俄罗斯、日本也开始生产大蒜素片,而我国大多集中在蒜粉、蒜片、蒜酱、糖蒜之类的加工,由于这类加工企业技术含量、附加值低,没能带来更多的财富[8]。如果不能走出卖蒜的原始阶段,农民面临卖蒜难、增产不增收的困境将继续[9]。

2.3 市场和信息服务滞后

近年来,随着大蒜价格“过山车”般的变化,呈现出独特的“蒜周期”。2016年“蒜你狠”的价格高峰过后,2017、2018年的大蒜价格却疲软。农业农村部每日发布的全国重要批发市场的蔬菜价格显示,截至 2017年 11月底,全国大蒜年内 1 kg均价9.85元,较2016年同期下跌7.9%。2018年4月份,全国大蒜批发价平均1 kg 5.44元,同比下跌59.9%。个别蒜区价格一度跌破10 a来最低点。河南省与发达国家及我国沿海地区相比,外向型的农业中介服务组织规模小、数量少、信息渠道不畅通,农民和企业不能快速、准确地应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同时,在大蒜销售过程中,由于各地大蒜经纪人队伍缺少配合,无序竞争,乃至竞相压价,使得近几年的蒜价一跌再跌,甚至闹出了欧美蒜农控告河南大蒜有意低价倾销的风波[9-10]。

2.4 标准和检测体系不全

大蒜的标准化种植缺乏规范程序、贯彻落实的组织体系和保证措施。受资金、技术、设备等条件制约,河南省检验检测手段还比较落后,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的检测指标精确度为0.01 mg·kg-1,而河南省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单位的检测系统仅能精确到1 mg·kg-1。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进行质量安全认证,检验检测条件受限,农药残留和有害生物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制约着河南省大蒜产业的健康发展。

3 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为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对大蒜的需求,做大做强河南省大蒜产业。建议:

3.1 推进布局区域化,加强大蒜出口创汇基地建设

全面推进优势大蒜区域产业布局,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继续加强对中牟、杞县、尉氏、通许、临颍等传统大蒜种植大县的支持力度,统筹相关资金,集中支持大蒜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和科技示范场、标准园创建、低产园区改造等[11];根据大蒜的生产特点,当地金融机构要对授信额度、贷款期限、贷款利率等进行合理调整,对生产基地规模大、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大贷款支持力度。要对生产基地和园区基础设施、机械、设备、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等关键环节予以重点扶持。结合大蒜生产实际,涉农保险公司要扩大保险覆盖面,积极开发服务于河南省大蒜自然灾害损失险、特色农业目标价格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探索建立农民和保险公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保险合作机制,确保蒜农种植成本,切实降低优质大蒜生产和市场风险,推动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2 推进生产标准化,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在大蒜种植大县,制定大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全面落实,对生产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创建一批集约化程度高的标准化示范园区。当地农机部门积极引导,鼓励成立大蒜生产机械化服务组织,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扶持,解决散户购买力较差的问题,加快大蒜生产机械化进程。同时联合一线农机和农艺人员根据当地大蒜的生产技术要求,推广和改进大蒜生产机械,便于大蒜种植户接受。要加快传统园区设施改造,按照设施坚固、设备配套的要求,因地制宜提升水肥一体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要推进技术集成与创新,建立完善省级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支持大蒜新品种培育,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机械试验示范,推进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利用省级农业大数据中心平台,开展大蒜生产全程信息监测预警工作。

3.3 推进经营规模化,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在大蒜集中连片种植区域推广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方式,着力打造专业化、规模化、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加快建设一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农民合作联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新发展区打造现代新型模式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城市郊区着力打造蒜薹生产基地和市民体验农事乐园。鼓励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开展统一种苗供应、代种代管等社会化服务。要充分发挥经纪人和行业协会在大蒜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带动大蒜标准化生产,建成更多无公害和绿色大蒜生产基地。

3.4 推进产业化发展,切实提高产品附加值

经过冷冻干燥、浓缩提取等一系列生物技术处理的大蒜食品及深加工产品,与保鲜大蒜等初级农产品相比有更高的附加值。在大蒜资源丰富的地区,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大蒜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蒜片、蒜粒、蒜粉、大蒜素、大蒜胶囊等制品的加工出口,最大限度实现大蒜的实用价值,进而提高蒜农的种植效益[12-13]。2017年脱水蒜、冷冻蒜泥、蒜米以及黑蒜等高附加值加工制品主要出口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大蒜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脱水蒜产品的附加值是新鲜大蒜的5~10倍,黑蒜产品的附加值比保鲜大蒜高出20倍以上[14]。

3.5 推进信息网络化,加强产销衔接

完善以大型产地市场为依托、销地市场为中心的批发市场体系。引导大中城市与优势产区加强对接协作,建立稳定的产品供应渠道;积极搭建电商与蒜农的交易桥梁,加强河南省大蒜外经信息网络建设,及时提供国内外大蒜市场供求和价格等动态信息,搭建展示、推介平台;推进“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和订单生产,不断提高产销对接水平。要培育扶持一批外向型农业中介组织,鼓励现有的专业协会和商会增设、充实对外分部,提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建立全国范围的农业信息发布网络,完善农户了解相关信息的渠道,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把市场引导环节尽量前置,以便更好引导生产,实现供需平衡[15]。

猜你喜欢
大蒜河南省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种植大蒜要注意啥
用旧的生产新的!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大蒜养生法
种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