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治国,锐意改革:寄语2018

2018-01-19 19:18
银行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

2017年12月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未来三年三大攻坚任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我查了一下, 这三大攻坚任务的提法出处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那个当选讲话时提出的,由此可见,新一代领导集体对于履新之后的政策着眼点和行动入手点早已是成竹在胸。

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任务的第一条,这是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环境出发、从世界经济金融周期性特征出发做出的英明决策。我们都知道,经过近4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多方面根本性变化。连续30多年每年近10%的经济增速使中国在2010年就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有贫富不均现象存在但中国国民的恩格尔系数表明中国老百姓的家庭已接近富足阶段;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经过2009年的强政策刺激后,供给侧的结构矛盾凸显,使得宏观调控的关注点自2013年开始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并在2015 年将“供给侧结构改革”确定为权威政策语言。大约两年后,即在2017年12月的年终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又第一次看到“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样不再提经济速度的新表述。最近五年多政策语言表述上出现了上述若干新变化,但有一个始终不变的权威语言,那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的基本涵义就是以不出危机或避免系统性风险为基本前提,政策上不搞强刺激,从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中谋求经济的稳步发展。这是我们的决策层在最近几年才逐步达成的一个共识。因为在2013年前后,我们的领导人在讲话中还有中国经济增长的“下限”“底线”等说法,当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时,可能会表现出些许的焦虑。后来,在“新常态”说法出台后,我们的决策层似乎在这一新概念下统一认识,到了“十三五”规划出台将收入十年翻一番作为既定目标时,年经济增速6.5%左右已被普遍接受,即过去曾经有过的所谓经济增长“下限”“底线”之说已无人再提。2017年7月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是变成了一场重大金融风险点的梳理会议,从此后,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提至全党经济工作的首位。

环顾左右、放眼全局,楼市、股市、债市、汇市,虽行情变幻,波谲云诡,但都不足以对中国的金融安全构成致命威胁, 唯独影子银行让人看不懂、摸不透,庞大的银行体系,复杂的表外、表表外业务、产品嵌套层层嵌套形成的监管规避行为,会让决策层和监管当局产生心里没底的感觉,所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当以遏制影子银行为第一要务。此外的又一重点就是抑制地方政府的大肆举债行为。科尔奈当年在《短缺经济学》中所说的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如今在中国已演变成了地方政府举债扩张中的典型行为。我们已看到,中央对地方不当举债行为已发出严厉警告:一是中央财政不承担为地方政府埋单义务;二是对不当举债的地方官员实施问责制度,从这些政策信号说明,2018年之后, 地方政府债务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会逐渐降低。

精准脱贫在三大任务中排第二是因为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一个庄重承诺——在2020年之前保证让现有水平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中国地域广大国情复杂,几千万人口一举脱贫实在是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根据我的观察,此事的难点不仅在于地方政府官员的业绩造假、工作流于形式等不当行为,更重要的是被脱贫对象的文化背景和配合行为。我是1968年下乡知青,对中国农村情况还算了解,在农村有各式各样的人,中国基层也有作风千奇百怪的干部,所以全部脱贫就是一个大概的目标,只要我们尽心竭力地去做就行了。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中已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减贫纪录,如果在2020年前理论上实现全部脱贫目标,那也算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个了不起的贡献了。按照世界银行定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贫困人口是指那些每天消费不足两美元的城乡居民,这样的居民在中国城镇已不多见, 只是在某些乡村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因此精准扶贫问题的实质就是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居民的生存能力帮助和生活水平提升问题,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和恰当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决。

三大任务中的真正难点是污染防治。近4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欠账多多。中国现在不仅仅有大气污染还存在严重的水污染和土壤污染。这三大污染中光是空气污染就使我们头痛不已。大约两年多前,一名央视记者自费拍摄了一部专谈中国雾霾的纪录片《苍穹之下》曾大红一阵子,后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停播。我认真观看后隐隐约约感到制片人在片中设计了一些台词如:×国当年雾霾有多么多么严重,该国政府又是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力地解决了问题云云,这个片子似乎有个呼之欲出的潜台词,即中国的雾霾主因是政府措施无力的意思。2017年, 北京的蓝天明显增多,PM2.5含量和2016年同期相比也大幅下降了20.5%。这个事实说明,在中国,只要政府用力,在煤改气、污染类工厂停工、大城市汽车限行以及中央的严厉环保督查问责等举措之下,生态环境改善的攻坚目标也可以逐步实现。在中央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下,土壤修复、江河湖海保护、退耕还林、城市绿化等等全国各地都在采取具体措施,再有三年,这方面的进步也会非常明显。

总之,我认为中央提出的三大攻坚任务,既下合民意,又上体天心,最符合小平同志的务实治国风格。

2018年恰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已在元旦发表的新年贺词里声言要将改革进行到底。但改革开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里的逻辑是典型的知易行难。中国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常常会让人想起列宁说过的一句话“传统的力量,习惯的力量是最可怕的力量”。无论我们的规划设计得有多好,一遇到具体问题时,地方政府或基层干部就很容易用非市场化的不符合改革开放精神的方式去解决。实际上,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上, 我们在小平同志“不争论”策略的主导下,常常是政策先行、实践先行,在理论理念观点认识层面并没有进行过公开、彻底、深入、透彻的讨论。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共十七大之前,北京曾出现过两个万言书事件,第一个万言书是由17个著名人士写的,第二个万言书则征集了170多人的签名,两个万言书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否定改革开放,认为改革开放已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他们主张对中国的新型资产阶级进行一次全面清算,等等。此事已过去十来年了,当年此事被淡化被压下,因而现在能想起此事的人已然不多,但看看这些年中国的富人移民倾向以及难以禁绝的资本外逃现象,这实际上反映出,在40年的改革中,中国的私有财产私人产权的保护无论在法律还是在实践上都尚有欠缺之处。不仅在这方面,看看我们整天都在喊的国企改革,也常常会因为领导人的一些讲话或权威媒体一篇带有某种倾向性的评论文章而在操作层面让人感到莫衷一是难以决断。所以,我建议我们可以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利用改革开放40年这个难得契机,开展一场关于改革开放方向、实质内容、推进步骤、阶段任务、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有质量的深入研究和公开讨论。小平同志30多年前所言“不争论”那是高明的政治策略,因为在全党全国全军还有很多思想守旧人士存在的情况下,一旦争论表面化公开化,党和国家就会面临分裂危险。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现在不仅是专业人士就连老百姓都已深知改革开放是能给他带来实惠的根本国策,公开否定或反对改革的人士可能已少之又少,因此,小平同志當年提出的“不争论”方针可以束之高阁了。我们党可以在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时进行一次大总结大讨论,来一次全民改革开放教育,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打下一个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把锐意改革由领导人的号召变成全国大多数人的扎实行动,这样,2018年一定会成为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