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疑问 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2018-01-19 14:55王坚英
考试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疑问实效提升

摘 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在科学的领域里,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比解决一个疑问更有价值。”那么科学老师在科学教学中提出问题,精心设疑,可以鼓动学生思维活跃,促使学生的抽象的思维得到成长,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得到更好地开展,学生科学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在课堂上随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疑难,根据知识的深浅开展课堂上的探究互动,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新课表要求在授课的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质疑意识,就要让学生从现有知识产生疑问,积极寻疑解答,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巧设;疑问;提升;科学实验教学;实效

课堂上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实验探究的开展,有经验的老师都善于设疑,使到课堂上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能愉快地学习,灵活而巧妙地掌握课堂上书本的知识。但巧设疑问很讲究艺术,效果,不能像我们平时那样提问,简单,草率了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自从新课程改革后,要求就不同了,要想展现知识的重难点,这就需要聪明的科学教师灵活设疑,让传授知识内容的重、难点巧妙地在课堂上充分展现出来,使得学习者爱学,好学。那么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愉快而有兴趣地掌握知识呢?根据自己平时开展科学实验课堂谈谈体会吧。

一、 抛砖引玉设疑,启发兴趣

利用巧设疑问启发学习者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这是科学课堂的一种方法。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知识、主动探究知识的源泉,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必要的条件。教师的设疑,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学生提出符合学生年知识水平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探索点,点燃学生对科学知识强烈的欲望,使他们在科学的知识领域里享受乐趣,得到内心的满足。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磁铁的磁性》别有一番的实验探究,科学老师从实验器材中拿出一根条形磁铁,磁铁的两端都标上红蓝颜色的南极和北极的字母。用细线将磁铁悬挂起来,引导学生探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的强弱的实验。在磁铁的各个部分用色涂上,做好标记,然后使用回形针进行实验检测,发现磁铁的两端吸引回形针最多,越靠近中间部分,吸引的回形针就越少。教师按每部分吸引回形针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學生设疑,这是为什么呢?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一路展开思考,学生立刻给这种神奇的现象吸引住了,个个情绪高昂,并又纷纷提出疑问:磁铁各部分的是否一样?两端吸引的回形针多的原因是什么,中间部分却这么少?这一连串的问题,激起学习者想求知欲以及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产生了意想不到高效的快乐知识体验。有了条形磁铁磁性的探究过程后,学生的质疑意识增强了,那么U形(蹄形)磁铁的各个部分的磁性又如何呢?学生产生的疑问一波高过一波,探索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对新知识的欲望越来越强,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越来越高。

二、 创设设疑情境,诱导思维

不同版本的教材,不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师善用有效的方法,与科学教材相关的素材、情景演示、探究活动等方式来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氛围,并以所提供的素材产生疑问,使学生充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求知欲,为学习科学和探究实验的活动创设精彩的学习环境,为更好地探索知识,探究实验过程做好铺垫。

如:教科版四年级上册《食物中的营养》一课,教师通过回忆昨天晚上一家人共进晚餐的情景:餐桌上摆满丰盛的食物,你都吃了哪些食物?爸爸有鼓励你多吃什么食物呢?为什么呀?这样设置情景,学生被激起了探索的求知欲。这时教师适时提问:这些食物分别含有有什么营养成分呢?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实验探究活动,初步推断出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了。由于教学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探讨知识兴趣,很快也就油然而生了探究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欲望:还有可以通过什么实验来检测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等等一连串的疑问。质疑的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智力的发展得到开拓。

三、 采用对比设疑,发展思维

在科学的课堂中,通常会运用到作比较的方法,那么就是将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物,通过作比较,揭开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推究事物之间的相关连和发展规律的探究方法。使用食物的对比方法产生疑问,可以使学生在探究事物比较中,有目的了解事物的个性,概括共同点与不同点,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拓展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开阔思路。

如:教科版四年级下册《面包发霉了》一课中。面包,大家都非常熟悉,并且经常可以见到。在学生自己预习这课时,学得很认真。在面包发霉了的变化观察中,一位学生观察到在实验中的几块面包,由于各种原因,第一块面包与第二块面包不同,第一块面包上面长了一些小生物,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学生向老师请教,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他原因,而是鼓励他继续仔细观察,积极比较,发现两块面包的发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会不同,从而为学习探究下一个实验做准备:同样是四块面包,分别都放上一些霉菌,然后把不同的面包都添加不同的因素,一块放在常温下,第二块滴十滴水,第三块放进冰箱,第四块放进温度较高的地方。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比较,发现每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程度都不同,为什么呢?学生质疑,加深学生的探究实验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开发思路。我们老师在科学教学课程中要培养实证意识。

四、 善于提炼设疑,激发创新

在科学课中,老师结合学生应有的日常生活知识提炼出问题,让学生在质疑中不断地创新,树立远大目标,自己的理想,从而学习更有方向。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巧设疑问。巧设疑问既是一门技巧,又是一种学识,教师在教学中技能的灵活性就体现了,讲课时不用提问太多,而在于引导、启发学生爱问、巧问,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者的求知动机和兴趣,达到高效的课堂,进而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S].2011.

[2]刘建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优化科学课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作者简介:

王坚英,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疑问实效提升
加强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于教师角色的论争的思考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