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及并发症差异研究

2018-01-19 11:33陈先玖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11期

陈先玖

【摘 要】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实验对象选自本院4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均分成研究组(n=21)和对照组(n=21),对照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研究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在住院时间、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总发生率、椎体恢复高度和疼痛VAS评分上,研究组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来说,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效果更佳。

【关键词】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Study on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of transpedicular bone grafting and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osteoporotic spinal fractures

Summary: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with transpedicular bone graft for senile osteoporotic spinal fracture. Methods: 42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spinal fracture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n = 21) and control group (n = 21).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nspedicular bone grafting and the study group underwent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routine group in terms of hospitalization time, operative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vertebral body recovery height and VAS score of pai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is more effectiv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spinal fracture.

keywords Transpedicular bone graft;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senile osteoporotic spinal fracture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3--01

临床骨科常见骨折疾病之一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严重,该疾病病发率也逐年增长[1]。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脊柱后凸畸形、翻身困难、腰背部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活动和机体健康。以往的传统手术治疗效果欠佳,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患者产生的损伤小,手术室时间短,老年患者易耐受,术后康复速度较快,且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将本院接收的4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纳入此次实验对象中,并对其进行了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本院接收的4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将其均分成研究组(n=21)和对照组(n=21)。入组标准:患者和其家属均知晓此次实验内容,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通过CT、X线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全部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疾病;患者年龄全部高于65岁。排除标准:心脑血管严重疾病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肝肾异常患者。其中研究组中男患12例,女患9例,年龄为65-83岁,年龄均值为(73.9±7.1)岁,病程为2-7天,平均病程为(4.5±1.4)天,10例非重度压缩性骨折,11例重度压缩性骨折;对照组中男患13例,女患8例,年龄为6-83岁,年龄均值为(74.2±7.3)岁,病程为2-9天,平均病程为(5.5±1.5)天,12例非重度压缩性骨折,9例重度压缩性骨折。以上患者临床常规资料之间未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具体手术操作内容:确定患者为双侧或单侧骨折后精准定位椎弓根,并置入椎弓根钉,如果无法顺利进针可通过C臂透视机定位进针方向、深度和部位等,之后再除去椎弓根钉,而植骨所需的通道就完成了,通道直径大致为6mm,当内部未出现损伤后能够直接通过植骨漏斗的帮助放置人工骨,按照相应撑开的尺寸来确定植骨的具体数量,做骨碎块时要注意推入棒的使用力度,同时骨碎块必须处在病椎中心位置[2]。完成植骨后要通过骨蜡在入口部位进行涂封,并将引流置入,清洗切口后性闭合操作。

研究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根据C型臂X线机进行定位,进行穿刺后将球囊置入双侧椎弓根,通过X线投照保持两边椎弓根对称,同时调整到和棘突距离相等,在椎弓根影外上缘进行穿刺,当椎弓根影的内侧缘出现针尖后在持续进针3毫米后停止,将穿刺针内芯撤出更换为导针,并置入工作套管和扩张套管,在距椎体后缘皮质前3毫米位置停止置入工作套,并钻入精细钻经套管,之后拔出将扩张球囊置入,位于椎体前四分之三位置,和输液装置连接,注入造影剂将球囊扩张,达到适合体积后将造影剂吸出的同时撤出球囊[3]。静脉滴注10分钟地塞米松,通过穿刺通道将调好的骨水泥置入椎体空腔中,当骨水泥打达到一定硬度时将穿刺针和注入器拔出,闭合切口后进行清洗并完成包扎。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记录。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实验数据经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均数±平方差代表计量资料,以独立样本值t检验;百分比率(%)代表计数资料,以卡方值χ2检验,组间对比差异较大,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42例患者住院时间、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74±2.16)天、手术用时为(46.98±16.39)分钟、术中出血量为(44.56±10.21)毫升;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3.74±3.88)天、手术用时为(79.89±21.11)分钟、术中出血量为(94.07±8.98)毫升。以上组间存有显著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42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椎体高度恢复情况

研究组患者1例椎体前缘渗漏,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有2例椎间盘渗漏、3例椎体前缘渗漏、1椎管内渗漏,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57%,组间对比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研究组的椎体恢复高度为(3.07±0.46)mm,对照组为(2.44±0.36)mm,组间对比差加大,存有统计学意义(t=4.942,P=0.000)。

2.3 对比42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情况

研究组治疗前疼痛VAS评分为(7.56±1.88)分,治疗后为(3.01±0.77)分;对照组治疗前疼痛VAS评分为(7.76±1.69)分,治疗后为(5.38±0.31)分。治疗前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0.363,P=0.719),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t=13.084,P=0.000)。

3 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主要患者的骨皮质内钙量减少而损伤骨结构所致,而脊柱中任意椎体出现骨折,临近位置的椎体会受到骨强度和力学环境变化的影响而诱发骨折。X线能够检出脊椎具体骨折情况,若骨折后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影响周边椎体,进而加重患者痛苦。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主要方式有支具固定、卧硬板床和予以止痛药物等,治疗效果不佳,恢复速度缓慢,还会减少脊椎的骨质量,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症状。保守治疗无法及时矫正椎体高度塌陷症状,不能显著提升脊柱功能[4]。临床手术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传统开放性手术,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严重,而应用的内固定物不牢固,还极易发生锚定椎体骨折;另一种为微创手术,此类手术操作简单、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较小,术后并症也较少。临场常用的术式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这两种手术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脊椎功能。同时能够有效治疗具体骨折位置,对邻近椎体的损伤较小,进而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术后可快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破坏恶性循环,最大限度的矫正后凸畸形与提高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可显著提升患者预后质量,并减少死亡现象。现阶段,两种手术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重要手段[5]。而这两种手术均存在一些缺点,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骨水泥渗漏现象,进而诱发多种并发症;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费用相对较高,而骨水泥分布受限制因素较多,而两种手术在操作时,骨水泥注入时易从椎体静脉裂隙和椎体骨折裂隙渗出[6]。

在此次实验中,对照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研究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呈現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操作更为简单,出血量和时间更少,而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较差,手术时间过长会致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而该手术时间较短,在患者的耐受力范围内;研究组的发症发生率为4.76%,椎体恢复高度为(3.07±0.46)mm。对照组为28.57%和(2.44±0.36)mm,组间对比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安全性更高,且恢复椎体高度情况更好;在疼痛VAS评分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情况。

总而言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优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产生的并发症更少,且术后康复速度较快,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黄立军, 夏庆福, 王伟,等. 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研究[J].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6, 22(2):88-90.

郑杰, 陆禹严.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比较[J]. 广西医学, 2016, 38(10):1460-1462.

彭冲, 王运涛, 刘兴邦,等. 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对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 颈腰痛杂志, 2017, 38(5):443-447.

卢朝黎.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5):125-126.

顾越, 李威霖, 贾根,等.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J].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8(3).

王远政, 李波, 郭涛,等.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17, 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