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诊断及防治措施

2018-01-20 03:22向华俊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猪种猪仔耳病

向华俊

(湖北省利川市畜牧兽医局 445400)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一旦发生在猪群内会增加猪死亡率,对养殖事业造成较大影响。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不会集中发生在某一阶段的猪身上,大到乳猪、成年猪、小到猪仔均会受到影响。

1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诊断

1.1 诊断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急性疾病主要集中在母猪群体内,其症状为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咳血、体温增长等,且排出的粪便带血。一旦怀孕母猪感染,在100~105d会出现流产 (早产)现象,怀孕母猪感染,胚胎死亡的几率为20%~25%。患病母猪产下的猪仔存活率较低[1]。哺乳期母猪患病,乳汁会逐渐减少。猪仔的发病率为100%,猪仔耳朵发紫,部分猪仔会出现口鼻瘙痒情况。架子猪患病食欲会下降,后期会出现哮喘、肺炎情况。公猪发病率较低,部分病猪伴随着水肿,特别是关节位置较为明显,全身呈现蓝紫色。

1.2 治疗

(1) 针对病猪食欲不振的现象,可以肌肉注射VB1,用量为每次20ml,甲氧氯普胺每次注射1mg/kg,每天注射1次。

(2)若是病猪体温较高,每天肌肉注射2次,药物包括:20~25ml地塞米松、链霉素2g,安乃近注射液30%、50万~400万单位的青霉素。

(3)针对母猪产无乳汁情况,185万单位洁霉素、葡萄糖50%,每天注射1次,每次注射量为50~100ml。

(4)若是存在继发性疾病,其诊治手段为:10%葡萄糖,融入定量的阿莫西林、青霉素。主要是为了消炎,降低疾病爆发率。还可以在饲养中加入定量的平安康,比例按照500∶1参量即可。

针对主蓝耳病通常采取抗菌性治疗方式,由于病猪个体间的差异性,一些病猪在常规治疗中无法得到有效治疗。这就要求相关医务人员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式。

2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防治措施

2.1 强化养殖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需要加强猪舍卫生清洁,确保养殖环境的良好性。同时还需要加强猪仔引种管理,一旦发现病猪必须要采取隔离治疗,猪舍内的猪需要进行预防治疗,最大程度降低疾病的扩散范围。如可以采取血清检测方式,针对引进的猪种强化检查,若检查结果为阴性,可以投入群体养殖,若是检测结果为阴性,在隔离猪种25~60d后,在病猪指标正常之后才能群养[2]。

2.2 降低猪群流动

由于猪群在其流动中会携带一些病毒,加剧猪群感染率,因此,在猪种饲养管理中,要尽量避免猪群流动,针对高致病性蓝耳病高发阶段,停止购买猪仔,降低外来人员进入饲养区的几率,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病毒的传播渠道。一旦发现猪仔存在异常情况,需尽快将猪仔隔离,降低对其他猪仔的影响,以此确保养殖事业的有序开展。

2.3 落实日常消毒

养殖户在猪种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依据相关养殖标准,重视养殖场内卫生、安全管理,落实卫生管理工作,强化日常消毒,最大程度降低细菌滋生,构建合理的饲养环境。同时,饲养人员在进入养殖场内还需定期消毒,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降低病毒传播速度,切断病毒传播速度。同时饲养人员还需要依据实际饲养需求,合理选取饲料,确保猪仔健康成长,提升养殖工作的经济效益。

2.4 疫苗免疫工作

高致病性蓝耳病急性疾病中,疫苗防治属于关键性措施。当前,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具有针对性的灭火疫苗,商品仔猪在断奶后,进行第一次疫苗,每次接种疫苗为2ml。在流行区域内,可在第一次接种后增加免疫,剂量为每次2ml。针对母猪,一般70日龄属于后备猪,与一月龄仔猪相同。每只怀孕前后1个月左右的母猪需要接种一次免疫,剂量为4ml。针对种猪而言,6个月接种疫苗以此,一般剂量为4ml。

2.5 检疫监督工作

相关部门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强化疫情监督工作,严格管理生猪交易、生猪调运、生猪屠宰等环节的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检疫标准,强化监督管理,避免外地死猪流入市场,强化病猪流的管理。同时,针对病猪、死猪需要严禁转运,采取无公害处理方式,强化对病猪、死猪的处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猪饲养业不断发展中,饲养人员需要强化猪群管理,切实落实各项饲养要求,针对常见疾病有正确认知。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属于一项常见性疾病,饲养员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与方案,从源头保障猪的健康,以此确保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猪种猪仔耳病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场种质资源图谱》手册2022 征集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保育猪兽医管理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九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