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冠长尾雉育雏期7d管理要点

2018-01-20 03:22梁伟祝文平王丽吴晓青魏明艳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黄粉虫食量土霉素

梁伟 祝文平 王丽 吴晓青 魏明艳

(河南省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464236)

根据多年孵化饲养的经验,白冠长尾雉幼雏出壳后1~7d的管理尤为关键。现将管理上的要求总结如下。

1 准备工作

育雏箱的制作设计,育雏箱大小根据同批孵化数量来定。按同批次出壳15只幼雉,育雏箱规格为高长宽60cm×100cm×100cm,箱底和侧围墙以实橱压木板制做,上顶用塑料网制作天窗,便于投食、控温、打扫卫生,底部垫10cm细沙。使用前3d对育雏室和育雏箱进行消毒。

2 出壳后的管理

白冠长尾雉种蛋在孵化机内经过28d后幼雉出壳,出壳后幼雉要放入育雏机内。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戴上一次性手套和医用口罩,鞋子要进行消毒。2h后再将幼雉拿出放入育雏箱内。幼雉放入育雏箱前,底部沙上应放一条消毒后的毛巾,毛巾应置于保温灯下,把幼雉放在毛巾上,及时打开保温灯以增加温度,保温灯应能上下移动便于控制温度,温度要求35~37℃。

3 第一天管理

工作人员进入育雏室前要执行严格的消毒规定,鞋子要消毒,手要用84消毒后戴一次性手套,佩戴医用口罩,0.5h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第一天不需要喂食,管理要求是调控好温度。

4 第二天管理

第二天可喂食。首先把土霉素片压成粉状备用,把黄粉虫头部沾水并沾土霉素粉喂食,喂食时将黄粉虫头部置前,便于幼雉吞食,黄粉虫进入幼雉喙后,工作人员用食指挡在幼雉喙前喙,目的是防止幼雉吐食,第二天喂食一次即可,饮水器要灌满水供幼雉饮水。

5 第三天的管理

第三天即可加大食量,早晚各喂食黄粉虫一条 (操作同第二天一样),中午要喂食黄瓜条,要求:黄瓜条大小与黄粉虫一般大,同时沾钙片粉喂食,目的增加幼雉维生素摄入量。第三天有些幼雉会出现站立不稳现象。需要人工纠正,方法是用细线把幼雉两腿拴住,间隔4~5cm,保证幼雉能自由活动,20min观察一次,如松了再栓上直至站立不稳现象消失,将不能站立的放入楠竹桶内,竹筒高12cm,直径8~12cm,使幼雉在竹筒内呈站立状,2h后拿出。休息2h再放进去,可反复进行,直至可以走路,喂食应加大用量。

6 第四天的管理

要点是不用人工喂食,让其自由抢食。做法是把黄粉虫按每只白冠幼雉2条黄粉虫的食量配给。把黄粉虫和切成条状的黄瓜配土霉素和钙片粉拌好,放在灯光下让其自已觅食,每天按早、中、晚投食3次,如果出现有幼雉站立不稳现象,放竹筒内进行矫正。

7 第五天管理

加大食量按每只幼雉3条黄粉虫配给,早、中、晚各喂食一次,黄瓜条也是早中晚喂食。一粒土霉素钙片粉拌合黄瓜条可喂食8只幼雏。仍然观察拴绳的幼雉走路状态,如恢复正常解开绳子,如走路不稳再放入竹桶内进行矫正,过程中需要喂食。

8 第六天管理

疾病管理。如果出现白冠幼雉精神不好、肛门干结现象,要采取分开隔离措施。如精神不振、肛门干结 (俗称拉白屎),喂诺氟沙星每粒喂5只幼雉。并用棉签粘碘伏擦洗肛门,每小时一次,3d可治愈,期间仍然观察拴绳幼雉活动状况,如走不稳再放入竹桶内矫正,经过这个期间的矫正,可能会出现一条腿能正常行走,一条腿拖行现象,这样也不影响正常活动和吃食。

9 第七天管理

第七天白冠幼雉基本能飞,如受到惊扰会出现撞箱情况。工作人员工作时轻进轻出。出现撞伤情况一般头部撞伤较重,一旦出现要及时处理,不然会出现偏头现象。具体方法是先用碘伏清洗伤口,然后喂食维他命胶囊,按1粒喂食8只幼雉,坚持喂食3~5d即可。也可能会出现后遗症,但不影响幼雉正常生存,投食量要适当的加大。

10 卫生及温控要求

每天清理育雏箱和育雏室卫生,坚持消毒毛巾半天更换一次,保温灯要根据环境温度变化情况调控,保证合理温度,完成观察做好记录。

综上所述,白冠长尾雉幼鸟前7d的饲养管理是幼鸟能否存活下来的关键,需要做到细致、细心、周到,通过人工辅助手段帮助幼雉安全度过关键期。

猜你喜欢
黄粉虫食量土霉素
黄粉虫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畜禽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的残留检测研究
利用黄粉虫生物降解聚氯乙烯塑料
“弱弱虎”健身记
1 株耐铜、锌离子土霉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
黄粉虫取食塑料的特征研究
阳离子强度及类型对生物质炭吸附土霉素的影响
不同饲养条件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食量与健康
冲调奶粉的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