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的特色内涵建设

2018-01-20 12:54朱家国
高教探索 2017年14期
关键词:内涵办学特色

朱家国

学校特色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就我国而言,对于用文化的视角对学校教育进行研究的著作虽然逐一出现,但对学校文化的认识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新课程改革是当前引起人们对学校文化内涵思考的主要动因。从深层意义上说,学校文化是课程改革的一个背景,是课程政策和课程制度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说的课程改革同时也是学校文化的转型,是对学校“文化土壤”的改造,课程改革即学校文化的转型,课程改革即学校文化的改革。因此,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内涵有着紧迫性和时代性。为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内涵,笔者推崇打造学校教育品牌,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课程改革进程,巩固教育现代化成果,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社团活动、核心文化等方面逐步形成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整体性的学校文化特色内涵。

一、重点从三大领域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推进义务教育特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形势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创建“特色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重,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结合学校实际,重点从以下三大领域打造办学特色。

1. 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打造办学特色

指导义务教育学校在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从适应社会的多样化需要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出发,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廉洁文化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等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努力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符合素质教育总体要求的特色课程体系,为学生自主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促进学校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核心课程、主干课程、校本课程共性的课堂上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以课程的学科素养涵养学生综合素质,以长期、稳定的特色课程建设丰富学校鲜明的内涵建设。

2. 以学生社团建设为载体打造办学特色

指導义务教育学校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为具有各种才能优势的学生创造和提供多元化发展的途径和空间。鼓励和扶持有共同意愿兴趣和个性特长的学生广泛组织开展以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三个门类为主的社团活动,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让广大学生在社团活动和情境体验中提升综合素质,努力形成“以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提高”的办学特色。

3. 以核心文化建设为载体打造办学特色

义务教育学校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所处区域的地方特质、地域传统文化以及教育工作的普遍价值追求,科学构建学校的核心文化体系是学校文化内涵建设的精神载体。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则能引导学校用定位清晰、意涵丰富、逻辑严密、语言精炼、个性鲜明的核心文化体系统领学校德、智、体、美等各项工作。在建设学校文化内涵的过程中,突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特色文化有机融合,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把学校核心文化体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依据,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明确特色定位、找准突破口,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

当下,大多数学校在努力寻找外在环境条件与内在自身情况相符合、相匹配的特色发展定位。一般而言,学校先把一个或若干个特色项目确定为特色发展的切入点,努力加以建设,最终使其拓展为代表整所学校特色发展的典型特征,并形成整所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

纵观全省特色学校创建优秀案例,基本上围绕五个方面进行。一是以独特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办学思想和理念作为学校观念文化系统的核心,在学校特色发展中占据着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引领的地位,获奖的方案普遍体现出独特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二是建设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建设特色学校的支柱,应把学校正确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达成共同的行动目标。三是把课程与教学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主阵地,创新课程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四是开展特色校本教研。学校特色发展既需要实践探索,也需要科学教育理论指引,更需要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做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五是丰富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保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向而行,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挖掘学生潜能、展示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总之,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应当立足校情,通过拓展已有优势或突破现有困境等方式选择恰当的、适合本校特色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谋划建设,拓展深化特色项目。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模式,形成更独特、更优质、更向上且相对稳定的办学风格和发展模式。

三、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指引,打造学校特色发展的动态特征

顶层设计,是指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高度,对目标任务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从国内外的学校特色发展实践来看,实现学校特色发展,避免学校在特色发展中出现短视和功利行为,尤其需要政府对所有学校特色发展进行宏观规划,包括在区域结构布局、资源配置、考核评估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做好政策指引和顶层设计,首先要明确学校特色发展的阶段性、过程性。学校特色发展是一个渐进和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一般需要经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个发展阶段。其次,义务教育学校要根据特色发展阶段,确定相应的特色项目并构建整体发展平台,引导中小学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找准定位,做好自主规划。第三,义务教育学校要确定特色发展的定位和阶段,促进特色发展的可持续性。endprint

四、充分发掘环境文化和开展多元学校活动,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善于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

1. 发掘环境文化

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教室里、走廊上,悬挂历届毕业生以及在校普通班、美术特色班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感受自己的作品被欣赏的成功喜悦。动员各年级全体学生收集格言警句,要求在愛国与成才的主题下,结合两个信念“只要努力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收集有关人格、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等的格言警句,每班选定名人或自编的共两条格言警句经过加工制作分别布置在教室内外。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格言警句的确对部分学生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健康、昂然向上的文化氛围之中,心灵自然荡涤,思想必然升华。

修炼礼仪文化。优化学校人际环境,开展尊师爱生活动,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发挥班级环境的熏陶教育,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包括班风、学风、集体舆论、文化氛围等。教师和学生无论是在课堂或课后都倡导“赞赏鼓励”,让“老师好”成为校园流行语。

环境育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赋予石壁、砖壁生命,让墙壁“说话”,并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

2. 主题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活动是学校生命力所在,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结合重大事件、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月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开展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如三月份“学雷锋”活动,四月份“书香校园读写大赛”,五月份“春季运动会”,九月份“庆祝教师节”,十月份“祖国颂诗朗诵”,十二月份“冬季三项运动会” ……从而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要求班级每月出一期黑板报,每学期看两次电影,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展示学生的青春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成功的学校文化内涵建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学校文化一旦成型,就会产生一种磁性,形成一种场域,它具有一种可以纵横辐射的魅力,对身在其中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内涵就要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把学校的“特色文化定位”,融入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包括教育教学、学生德育、教师管理、专题活动、校园文化等各方面),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发和使用能够形成样本特色的校本教材,最终形成独特鲜明的办学特色。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涵办学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挖掘习题的内涵
完美的特色党建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