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长的期待出发

2018-01-20 14:46冯菁华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

冯菁华

摘 要:曾经多次抱怨过家长没有配合工作,不管孩子的学习;也曾经听到过不少老师在抱怨学生的作业又不做,昨天已经布置家庭练习听写,但今天听写仍然不过关等。总觉得,家长应该配合好老师,做好提醒、监督、核查的工作,却从来没有想过,家长会怎么配合。

关键词: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家长的期待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惰性。不是他擅长的、不是他喜欢的、不是他需要的东西,他不会过多关注。如何教育孩子,这对于95%的家长来说,是一个难题。因为这不是他擅长的,有可能不是他喜欢的。但,这却是他需要的!

每位家长在即将把孩子送入小学时都是满怀憧憬的:我要好好教我自己的孩子,我要配合好老师,我希望我的孩子在课堂上、在学校里表现优秀等。但是,他并不是很清楚该怎么去教自己的孩子,该怎么配合老师,该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在学校里表现优秀。他们所能做到的只是多问几句:孩子,作业做完了吗?

请问,家长这么做能达到老师所需要的配合吗?孩子能达到家长所期望的样子吗?毫无悬念,绝大部分是达不到的。

那么,老师该怎么做才能很好地引导家长做好家校配合,共同教育孩子呢?那就让我们从家长的期待出发吧。

一、开好一年级新生入学前的家长会

为了让家长提前了解孩子入学的相关事项和要求,学校往往会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开一次新生家长会,把学校的相关情况和相关要求告知家长,然后发一本小册子让家长阅读,了解开学前和开学第一周的安排。开学第一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会发一些学科学习要求给家长,让家长按照上面的要求完成。这往往导致家长是被动地配合学校,而不是家长自觉地、自主地配合。

如何才能让家长自觉地、自主地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呢?那就要开好一年级新生入学前的家长会,让这场家长会帮助家长找到他们的期待,让他们自觉地、自主地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教育孩子成为他们需要的、喜欢的并逐步成为他们擅长的常规事项。

首先,老师们在家长会上要罗列出优秀的一年级学生的各种表现和一般学生的各种表现,让家长进行对比并决定他们对孩子的期待。例如,老师出示两张一组的照片——一张是一个服装整洁的孩子微笑礼貌地向老师、同学问好的照片,另一张是一个衣服上油渍遍布的孩子面无表情、没有礼貌的照片,请家长仔细看图片并回答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是两张照片中的哪一类孩子。当家长说出他们的希望的时候,他们已经找到了他们对孩子未来的期待。

有了期待,接下来老师就要针对家长的期待一项项教家长如何实现自己的期待。例如,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服装整洁并能微笑礼貌地向老师、同学问好的孩子?老师可以集思广益,让家长积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①家长要帮孩子把衣服洗干净;②衣服晒干后要教孩子查看一下衣服是否还有没有洗干净的地方;③确认衣服已经洗干净后就按学校的要求穿好校服,上衣要扎进裤子里;④出门前检查衣领是否翻好;⑤离开家前要愉快地与家人说“再见”;⑥路上遇到熟人要微笑问好;⑦进入校门之前要再次检查自己的服装是否整齐;⑧开心地向老师、同学问好等。

有了期待,有了方法,接下來就是为家长搭建交流的平台。老师把家长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家长每天在小组群里反馈方法的实施情况,分享孩子做这些事情的照片。在群里,家长互相鼓劲,坚持不懈。一段时间后,家长就会发现,他们对孩子的这一项期待已经变成了现实。

二、让家长了解老师的要求

我们经常抱怨家长没有配合到位。如果家长都不了解老师的要求,肯定不知道该怎样配合老师。因此,让家长了解老师上课的引导方式、讲解方式和对学生上课常规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就显得尤其重要。

例如,老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朗诵诗歌。学生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做到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于是,老师就布置作业——家庭练习朗诵诗歌。这项作业,家长最多只能督促孩子做到背出来,而没有关注到有感情、有表情等要求。如果老师能通过QQ或微信录制一段视频,先是老师引导,然后是一名学生的朗诵表演,那么,家长在配合督促的时候就有据可依,孩子在练习的时候就有样可学,该作业的完成质量就会提高很多。

三、引导家长学会陪伴

陪伴让家长和孩子有了共同的话题,让家长和孩子没有代沟,又能达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做的事情有很多,如阅读、看电影、做手工、画画、下棋、朗读、表演故事等。

下面分享一个学习型家庭的故事:

记得儿子四岁时。一天,他突然问我:“妈妈,我们家里有象棋吗?”我高兴地说:“有哇!”说着我就去给他找,拿到象棋看到他欣喜的样子,我和他爸爸都很高兴。就决定先在家教一教象棋的基本走法,他入门挺快的。在他上大班的时候就在棋校开始学习了。

学习就得有学习的氛围,光靠每个星期的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爸爸每天都会抽时间和他下棋。一天放学回家,儿子叫我陪他下象棋。我学着儿子的姿势,摊开双手,一副无奈的样子说:“可是我不会呀!怎么办?”儿子立刻兴奋起来,“妈妈,我教你!”于是儿子开始教我摆象棋,还学着老师的样子给我讲解每个棋子的走法。从那天起,每上一次象棋课,回家儿子都要和我摆上一阵子。

一天回家的路上,儿子兴冲冲地说:“妈妈,今天我教你马的走法。”我开始总是把马的走法弄错,“马走日,先直线再斜线。”儿子俨然一副老师的口气。一回到家,儿子就摆开了象棋,儿子边实践边讲解,认真的样子激发了我对象棋的兴趣,就这样儿子对象棋也越来越有兴趣了。

儿子现在还在坚持学棋,我们每天抽时间和孩子练棋,慢慢地,他开始参加象棋比赛,获得过一等奖,这对他也是个促进。现在在家,我们经常一家三口都围坐在棋盘周围,那种感觉真是幸福。

从以上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故事中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更有效地学习象棋,全家动员起来,分工合作,合理安排学习象棋的时间。故事中的妈妈为了让孩子有成就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她会适当地示弱,甘愿当一名小草妈妈,为儿子成长为大树铺路。所以,家长不仅要陪伴孩子,还要有技巧地陪伴,还可以让陪伴更有意义。

四、引导家长有目的地训练并学会放手

前段时间,宁波某小学曾经出现了这样一条新闻:半数孩子在吃饭的时候,面对虾却傻眼了,有的拿起来闻一闻,有的拿起来舔一舔,然后忍痛割爱,望“虾”兴叹。老师问及原因,原来是不会剥虾!

孩子不会剥虾,是因为在家里,家长会以“年龄还小,会扎到手”等理由不舍得让孩子动手。确实,在很多家庭里,家长为了减少麻烦、为了节约时间,经常把所有的事情都包办了,也因此错过很多教会孩子各项技能的机会。

下面分享一个故事:

昨天逛超市,有一个年轻妈妈带着她孩子走在我前面。那小孩看上去有4岁吧,话说得很利索。进超市之后,孩子妈妈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和孩子说:“你准备好的清单呢?按照纸条上面的开始选吧!”

这孩子一边看标签,一边跟她妈妈讲,然后她妈妈看都没看就拿了一箱牛奶。接着小孩又去挑水彩笔,一个个看来看去,那脖子仰的,我看着都疼,最后挑了款24色的让她妈妈帮她拿着。

后来她又看着那个“清单”买了酱油、盐等等生活用品,还给自己挑了个小熊样子的水壶。整个过程大概不到半小时,我一直在远处盯着母女俩,她妈妈基本没有帮助孩子什么,只是当孩子遇到标签上不认识的字时,会询问妈妈,但是貌似超市里面的字,没有几个是这个小孩不认识的。

最后结账的时候,我还在她们后面,那个小孩想买一个叫“劲嚼”的糖,她妈妈当时说的一番话,我听后震惊了!她说:“第一,我们今天并没有准备要买这个糖,买这个就超出我们的预算了,这样是不对的。另外,你认识这两个字么?如果认识,妈妈就奖励给你啊。”小孩很无奈地说不认识,结果她妈妈就念了一遍,然后说:“你记住了,下次来超市,如果你认识这两个字,我就奖励给你!”说完小孩很听话地跟妈妈走了。

故事里的妈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认很多字,做事情要有计划、有条理等,于是,她通过到超市购物这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活动训练孩子,从而培养孩子的识字、有计划、有条理等方面的能力,也培养了孩子要有目标并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观念。

不论是剥虾还是按照清单购物,都是要经过训练才能做到的。从这两则故事中,老师应该引导家长碰到各种情况都要思考:我希望我的孩子今后可以做什么?怎么做?那么,家长就要尽量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有目的地训练孩子,为的是最后能放手让孩子自由翱翔。

例如,家长希望孩子能自己整理书包,让孩子的书包里的书和文具保持整齐,那么,家长可以把一个书和文具都整齐放好的书包和一个书和文具都乱七八糟摆放的书包给孩子看,然后问孩子喜欢哪一个书包。为了让孩子选择整齐的书包,家长还可以做一些暗示,让孩子的选择按照家长的意愿进行。然后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哇!宝贝喜欢整齐的书包,跟爸爸(妈妈)一样,整齐的书包让人心情舒畅,那么,我们每天都一起整理宝贝的书包吧。让宝贝的书包什么时候都整整齐齐的,让大家都喜欢宝贝的书包。”接下来的日子里,家长就要坚持陪孩子一起整理书包。一段时间后,家长可以找个理由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整理得好,家长可以大力表扬孩子,并把孩子整理好的书包拍照上傳家庭微信群或班级微信群,分享一下孩子的喜悦。

家长只要弄清楚自己对孩子的期待,配上老师的方法,加上他们的坚持不懈,一定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所以,如果你想得到家长到位的配合,请从家长的期待出发!

参考文献:

黄晓蕾.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家长教育的对策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7.

编辑 马晓荣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
拉近家校心理距离,促进问题学生转化
关于教师教育管理权运用的思考
家校携手,共筑和谐育人环境
家校合作与班级管理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