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植树问题”浅谈小学数学建模思想培育

2018-01-20 14:46李晔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植树问题建模思想小学数学

李晔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即数学思想与方法,做到引而不教,点而不透,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植树问题;小学数学;建模思想

当下只要一谈教学,最受大家热议的就是核心素养了。那么,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我们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呢?笔者认为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与方法,并能在学习与生活中灵活运用是最关键的。在教学过程中,这种数学思想与方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去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体验与感悟,做到引而不教,点而不透,润物细无声。

数学思想方法很多,曹培英教授把其归纳为三类:抽象、推理与建模。我认为,这应该就是数学最本质的东西,在每一节数学课中,都要把它们作为重中之重,作为备课、上课的出发点与归宿。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植树问题》为例,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一、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建模思想

植树问题本来就是数学模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给学生创造真正的探究情境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建模的抽象、推理全过程,深入体会模型的意义。

(一)初次尝试,展现差异,初步感知模型

教师出示一所新建学校的鸟瞰图,指出这是校园墙根的一处绿化带,学校想把这条绿化带植树的任务交给我们班的同学,先来预算一下需要买多少棵树苗呢?引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因素。

结果学生思考如下:生1:应知道这条绿化带有多长。(随后出示这条绿化带长20米)生2:应知道这条绿化带有多宽。师:与宽有关系吗?生:没有。生3:还应知道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师:对,我们还把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叫间隔,课件补充出示:(每隔5米栽一棵)。

在学生认知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作业纸上模拟植树情境,画一画在20米长的小路上可以栽几棵树,并让学生画好后思考:种的棵数和段数有什么关系。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学生的画法自然也不一样,结果出现了几种不同情况,如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等。接着引领学生观察在画的过程中,树和间隔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然后进一步深化:这三种植树方案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总结出:总长度都是20米,每隔5米植一棵,段数都是4段,段数的计算方法:20÷5=4。至此,经过学生的模拟、推理与归纳,棵数与间隔数一一对应的关系初步建立,植树问题模型已经呼之欲出。

(二)再次尝试,合作探究,构建基本模型

引导學生继续探究:刚才我们在20米的小路上植树成功,现在绿化带的总长度为200米,两端都栽,还会解决吗?自己试一试。在学生感到模拟植树太麻烦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我们用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都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地种下去……种到最后是树还是间隔呢?经过推理,学生肯定地回答:只要两端都栽,前面所有的树后面都有一个间隔,只有最后一棵树的后面没有间隔。然后列式计算:200÷5=40(个)40+1=41(棵),顺利解决问题。最后引发学生思考:在只种一端,两端都不种的情况下需要多少棵树苗呢?这样,学生在原来的模拟基础之上,进行逻辑推理,所以“棵数=间隔数+1”(两端都栽的情况下)这一模型思想深入人心。

二、精心创设应用情境,升华建模思想

数学模型的意义在于概括性,在于解决一类问题或相近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会解决单纯的“植树”问题,而是要活学活用,让学生学会解决类似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建构起模型思想。

教师可以出示以下问题: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引发学生思考:这道题可不可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学生明白:彩旗相当于树,彩旗问题实际上就是植树问题。接着让学生判断下列现象能否看作“植树问题”,如果可以,属于哪种情况,找到对应关系。

1.一队伍长9米,每两人相距1米,一共有多少人排队?

2.一根绳子长8米,每2米剪一刀。一共要剪几刀?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最后,学生明白了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类似植树问题的问题,模型实质已经深入学生脑中。至于“模型”这两个字,鉴于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则不必告诉学生,模型“思想”的渗透才是最关键的。

我想,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在每一节课中都深入挖掘教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找到知识点背后所蕴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然后紧紧围绕数学思想与方法,以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培养为暗线和目标,以知识的探究为明线和依托,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究、体验、感悟的全过程,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完成,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才能真正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影响终生。所以,我们要让数学思想与方法照亮学生明媚的一生。

参考文献:

曹培英.从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看数学基本思想[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9):40-43,48.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植树问题建模思想小学数学
巧用“植树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