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网络欺凌,阳光高中生活》教学案例及反思

2018-01-21 09:24郭兴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高中生

郭兴华

[摘 要]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现象日益严重,给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造成身心上的伤害。青少年是网络欺凌的主要对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防范和干预,是摆在学校和家长面前的难题。本节教学案例以新入校的高中生为教学对象,记录了一次网络德育课教学活动,拟通过提前预防的方式为高中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网络欺凌;高中生;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3-0048-02

一、教学背景

随着社交网站、游戏互联等网络平台的盛行,网络欺凌在青少年中的危害越来越大,网络欺凌已经开始演变成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网络欺凌的形成原因很多,有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也和个体性格、现实情境有关联。青少年时期,贪玩和好奇的心理以及做事时不考虑后果的风格,使得很多人在成为施害者的同时也成为受害者。加之青少年此时是非观念尚未建立,情绪又极易被外界刺激所影响,他们或许有时并无恶意,但会在无意中造成对他人心灵的伤害。青少年的攻击性人格以及贪玩的性格也使得欺凌行为得以发生。本次教学以校园欺凌类型中最常见的网络欺凌为例,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音视频资料播放、学生讨论等形式让学生重视自身的信息素养,并将信息素养内化为自觉行为。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主要针对刚入校不久的高一年级新生。因为高一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存在各方面的差异,有不少学生信息素养不高,遇到问题时缺乏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更缺乏自觉的信息行为。在思想认识方面,学生对“网络”“法律”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需要进行观念上的改变。在学习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已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信息表达能力、对知识的归纳提炼能力,但还不能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信息意识和自觉行为。

三、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观看视频:“网络安全课之拒绝网络欺凌 不做网络键盘侠”,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你如何评价视频中出现的问题?

2.什么是网络欺凌?它有什么危害?

学生讨论并陈述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 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很快加入课堂学习行列中,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

【教师精讲】认识网络欺凌及其危害性

1.网络欺凌的含义

所謂网络欺凌,是指个人或群体利用网络的便捷性,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电子媒介,以电子邮件、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对他人所进行的谩骂、嘲讽、侮辱、威胁、骚扰等人身攻击,从而造成受害者精神和心理的创伤。

2.网络欺凌的危害性

网络欺凌不像传统欺凌那样公然明显,它是一种冷暴力(cold violence),一种精神虐待,伤害的是青少年的心灵,而心灵的伤害是非常不容易消除的。受害者中普遍存在的“沉默文化”更使问题变得严峻。网络的无国界性导致欺凌行为影响范围更广,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导致网络欺凌现象更为严重,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使得监控网络欺凌行为变得困难,被欺者对欺凌事实的隐瞒导致对网络欺凌行为的干预更为困难。

一般的网络欺凌会造成青少年压力重、紧张、自尊心受挫、有失败感,严重的欺凌行为则会导致学生退学甚至自杀,需要心理治疗。网络欺凌受害者会产生社会适应不良心理,发生在同班的网络欺凌导致学生拒学、不再信任同学。发生在校外的话,也会影响其在校表现,比如学业成绩下滑,害怕参加社交活动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学生转学,搬离原来的社区以及原有关系网的破裂……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网络欺凌及其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给予心理上的教育。

【案例分析】阅读下面案例,思考问题。

1.如果你遭遇了伤害,会怎么做?

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应对身边的网络欺凌?

案例描述:“一个高二女生的困扰”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法、问题驱动式教学,以问题带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增强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讨论】如果我是萌萌,我会怎么办?那个男生触犯了哪些法律条例?

【教师总结】结合学生的陈述做简单总结

1.本案例中,男生准备对萌萌实施的网络欺凌方式主要是:向受害者发送带有嘲笑性或是威胁性的短信;发送恶意邮件;利用QQ空间等传播媒介擅自发布敏感或是私密的信息,包括他人的资料、照片、音频、视频等;将他人的信息上传到网上,多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隐私等资料。

2.本案例的主人公“萌萌”存在很多心理问题:转学事件的一系列影响让她采取“鸵鸟政策”的心理防御机制,自以为是,自我封闭,致使她在新环境中缺少朋友,陷入情感危机。

3.平时学习生活中,要进一步增强学生上网、手机聊天等使用新媒体的自我保护意识,注意防范网络欺凌的发生。

在学生的陈述基础上做简单的总结,让学生明白“网络欺凌”就在身边,并打开“抵制网络欺凌”的思想阀门。

【情感升华】

1.提出问题:网络欺凌的应对举措有哪些?

2.“网络欺凌的应对举措”总结。

青少年——增强自助与互助意识

学校——研究、培训和教育

家长——关爱、接纳和防范

社会——树立规范和责任意识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并总结出本小组认为最有效的“抵制网络欺凌”措施和办法。

2.根据其他小组的陈述和老师的总结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主动意识。

[设计意图]逐步引导学生明确实施网络欺凌是犯法的行为,并指导学生在遭受网络欺凌时正确的应对方法。

【反馈评价】根据本节课所学完成下面练习

1.网络欺凌通常是指人们利用互联网做出针对个人的恶意、重复的伤害行为,在青少年中多有发生,影响恶劣。下列不属于网络欺凌行为的是______。

A.设置题为“票选本校十大最丑女生”的在线民意调查

B.长期在网上辱骂同学

C.在QQ上和某位同学聊天

D.接二连三地发送即时消息不断骚扰某同学

2.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构成“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是______。

A.引发群体性事件

B.泄露他人信息

C.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

D.造成被害人或者其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路,加强其对知识的巩固与理解。

【价值提升】观看视频:“E时代少年”,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设计意图] 呼应“课前热身”环节,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网络中自我保护的方法。

【课堂总结】

1.本节课知识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网络欺凌的含义、网络欺凌的危害、抵制网络欺凌的措施、网络欺凌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2.教师总结:网络的裂变传播速度远超你的想象,你不恰当的语言或举动可能給他人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相应的损失。即使是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我们也必须合理约束自己的行为,给予别人尊重,也是尊重我们自己。

[设计意图]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起到巩固与反思的作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视频、案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等活动向学生展示了网络时代他们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式,学生学后感慨万千,受益颇丰。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现象日益严重,给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造成身心上的伤害。青少年是网络欺凌的主要对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防范和干预是摆在学校和家长面前的难题。希望我们的校园是和谐安全的,永远不会有欺凌发生,更希望今后为了“制止青少年网络欺凌”,我们能够达到如下要求。

1.加强校园的网络德育、法制教育。一方面,学校可以在原有德育课程的基础上,增设网络道德礼仪教育课程和网络法制教育课程,把现实生活的案例与网络案例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让学生知道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侵害了他人的权利一样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开展德育宣传活动,请相关的部门如公安局网络支队、派出所等机构走入校园,给学生进行专门的网络法制教育讲座,或者通过开展相关的学生辩论赛、宣誓签字仪式等,提高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

2.提升家庭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平时父母应教育孩子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从小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在网络环境中不侮辱、诽谤他人,做出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当然,父母自身也要起到模范和表率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中坚决不实施“网络欺凌”行为。另外,互联网、手机等通信工具的普及,使青少年有更多的时间上网,而很少与父母交流。因此,父母应积极主动地与孩子沟通,在思想观念上进行引导,在道德行为上加以监督。当发现孩子出现“网络欺凌”他人的时候,及时地制止与教育;当发现孩子被“网络欺凌”时,及时地疏导与抚慰。

整个教学活动,本着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进行构思设计,内容精彩,深受学生的喜爱。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并且注重各环节之间的自然衔接。师生互动贯穿于整个活动,使整个活动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责任编辑 诺 依)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美国高中生如何度过暑假